APP下载

国外城市雨洪利用的发展现状

2013-07-16李鸿敬刘洪海李明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2013年5期

李鸿敬 刘洪海 李明

摘要:雨洪利用是减轻城市防洪压力、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并稳定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措施,城市雨洪控制理念已从传统的以排为主,逐渐向以合理利用为主的方式转变。文章介绍了国外将雨水作为资源利用的现状。

关键词:雨洪利用;雨水入渗;城市雨洪控制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075-02

城市雨洪控制理念已从传统的以排为主,逐渐向以合理利用为主的方式转变。很多国家致力于雨水利用技术研究和开发,通过人工以及非人工的多种措施实行“生态排水”,尽可能多地将降水引入地下或排入水体,促使雨水进入自然水循环过程,促进雨水合理利用,从而减少进入城市排水系统的雨水量,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1 新加坡的雨洪利用

新加坡是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岛国,国土面积715.8km2(2012年),人口密度7422人/km2,水域率仅为1.444%,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受岛国地质条件限制,新加坡严禁开采地下水,以防止地面沉降。然而新加坡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年均降雨量在2400mm左右,因而获取水资源的主要途径就是收集雨水。新加坡全岛共有32条主要河流,由于地形所限,河流都颇为短小,这些河流现在都改造成蓄水池,为居民提供饮用水源。新加坡还建有17个蓄水池储存淡水,其中,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占地将近3000公顷,该区包括了4个主要的水库。新加坡通过立法、管制土地等措施保护集水区环境,确保原水的水质。新加坡注重监测水质及控制污染,确保供水质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严格执行雨污分流,污水必须经处理到符合标准的水质后才允许排入大海。同时新加坡政府大力开发集水区的景观效果,土地除了用来收集雨水,并发挥着重要的城市“绿肺”功能,也是民众休闲的好地方,甚至变成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旅游景点。目前新加坡每天可收集雨水60万吨,可满足约40%的城市正常用水量。预计到2020年,新加坡的蓄水池将增至27个,集水区范围将提高至全国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三。

2 印度的雨洪利用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人口约为12.1亿(2011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印度年均降雨量为1170mm,但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其他时间普遍干旱缺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印度政府鼓励利用地下水资源,然而由于过量开采,许多地区地下水位连年下降,部分水井干涸,有的新打机井深达300多m还找不到水源。近20年来,印度专家结合当地情况,提出了多种雨水收集方案,绝大多数简便易行。(1)利用干涸的水井将雨季降水引向地下蓄水层,形成地下天然水库。(2)通过构筑简易堤坝、改造河床等方式减缓河流流速、促进向地下蓄水层的自然渗透。(3)在一些大中城市,政府部门在许多幅面比较宽阔的场所下修建大型储水池,用来储存收集的雨水,其基本可满足城市绿地浇灌用水需求。(4)印度还大力推行房屋雨水收集方案:一些家庭直接将雨水从自家屋顶引入到院内蓄水池(内置一些鹅卵石和粗沙),雨水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饮用了。实验表明,每300m2的房顶可负担一个5口之家全年的用水需求。(5)在农村,农民还会修建一些简易的储水池,用于农作物灌溉。总之,印度开发出了较为完善的雨水收集、传输、处理系统,可满足不同用水的水质、水量需求。新德里年降雨量为611mm,城市面积是1486km2,已建有11个雨水利用系统,每年可收集雨水4.5亿吨,可满足约35%的城市正常用水量。

3 美国的雨洪利用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面积936.4万km2(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km2,内陆水域面积约20万km2)。年均降水量为760mm,然而东多西少。西部17个州为干旱和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下,东部年降水量较为充沛。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建设,美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已基本形成体系,对局部洪水的控制和西部水资源的配置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美国对雨水利用主要以提高天然下渗能力为主要目的,增加对地下水的补给能力。通过减少不透水铺装,增加场地的渗透,消减或消除暴雨径流的污染,来限制对自然水文条件的破坏。在工程技术上采用各种如绿色屋面、渗透铺装等措施、雨水花园、植被浅沟、用渗透铺装分割大片不透水面、雨水回收利用等结构性技术来增加渗透和拦截、处理径流污染。通过可持续的规划设计,综合天然和人工处理工艺系统,如人工湿地、植被过滤带、开放性沟渠、雨水蓄水池等,来处理暴雨径流。通过对土壤和气候的分析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来达到节约绿化用水的目的,同时设计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用于冲洗厕所、景观浇洒、补充景观水体、冲洗路面、广场等,从而减少了其他水源的负荷。再有美国雨洪利用的典型案例就是西部的北水南调工程。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南北狭长,雨水分布不均。北部雨水较多,常有洪水发生;南部人口密集,降雨稀少,水资源矛盾十分突出。加州政府于20世纪50年代起,统筹考虑解决北涝南旱的水资源配置问题。迄今为止,整个工程建有28座大坝和水库、22座抽水站和一些发电站,年调水量近50亿m3,供加州2000万人使用,调水量的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业灌溉,目前这是世界上距离最长、扬程最高的调水工程。

4 德国的雨洪利用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km2,水域率2.416%,属温带气候,北部低地较南部山地温和湿润。年均降水量约为600~700mm,属于雨量较为充沛地区。即便如此,德国非常注重雨水利用。德国供水以地下水为主,雨水渗透补给地下水,是地下水补水的重要举措之一。许多小区的排水渠道都附有下渗浅沟,表面草皮覆盖,雨水径流流过时部分雨水可以蓄积下渗补给地下水。很多古老的城镇,路面都是用很小的方石块铺成的,利于雨水下渗。德国还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其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促进雨水下渗。由于饮用水的处理费用较高,德国鼓励采集屋面雨水,其经过收集系统、传输管道、过滤系统进入蓄水箱或蓄水池,提供非饮用水。现在德国已有50万个家庭用上集水装置,每年还在以5万至8万户的速度递增。对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德国将其引入雨水池或人工湿地等。德国城市街道雨水收集口均设有拦污网,以免树叶乱纸等较大污染物进入。另外,德国在新建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否则,政府将征收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

总之,国外城市雨洪规划已从传统的以简单排放为主,变为在注重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雨洪资源的资源回用规划,减轻城市供水压力,降低城市内涝风险,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俊奇,孟光辉,车伍,等.城市雨水利用调蓄方式及调蓄容积实用算法的探讨[J].给水排水,2007,33(2):116-123.

[2] 张光义,聂发辉,宁静,等.城市下凹式绿地长期运行蓄渗效率的概率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5):651-655.

[3] 张所续,石香江.浅谈新加坡水资源管理[J].西部资源,2007,20(5):48-50.

[4] 黄鸿,董珊.国内外雨水资源化利用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8,24(4):187-192.

[5] 丁跃元.德国雨水利用技术[J].北京水利,2002,(6):38-40.

(责任编辑:黄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