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CrSnZnCe合金的耐热性能
2013-07-13苏娟华贾淑果冯千驹
杨 哲,苏娟华,贾淑果,冯千驹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0 引言
引线框架在集成电路中起着支撑、连接内外部电路和散热等作用,是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集成电路已经向高集成化、微型化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引线框架材料必须有较好的强度、优良的导电性,良好的焊接性、成型性和塑封性等。Cu-Cr-Sn-Zn系合金是日本古河电气工业公司研制的高强高导引线框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1-5]。文献[6-8]已经对这种合金进行过系列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引线框架材料的高温抗软化温度是引线框架材料的一个重要性能,直接决定着这种引线框架材料的应用,目前,很多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强度、导电率等性能方面,对该合金的耐热性研究甚少。近年来,有报道指出在铜合金中加入少量的稀土元素可以起到细化、变质、延缓再结晶速度等作用,对提高合金的耐热性有显著的作用[9-10]。为此,本文在Cu-Cr-Sn-Zn合金中加入少量的稀土元素Ce,通过不同的形变热处理工艺对CuCrSnZnCe合金的耐热性进行研究,以提高微量稀土CuCrSnZn合金的耐热性。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选用的材料是Cu-Cr0.44-Sn0.34-Zn0.2-Ce0.01合金。该合金是以CuCrSnZn合金为主体,然后加入了少量稀土。合金的熔炼选用高纯电解铜、99.9%(质量分数,下同)的纯Cr、99.9%的纯Sn、99.9%的纯Zn和99.9%的纯稀土金属Ce在中频感应炉中熔炼而成。用铁模浇铸合金,然后锻造成100 mm×40 mm×10 mm的板材。
试验选用的工艺为复合变形工艺:固溶1 h→40%冷轧变形→500℃时效2 h→40%冷轧变形→480℃ ×1.5 h→最终精轧,其中固溶温度选择850℃、880℃、920℃,最终精变形的变形量选择20%、40%、60%,总计9种试验工艺,固溶温度850℃、变形量20%、40%、60%的工艺分别记作a、b、c,固溶温度880℃时,按照精变形量从小到大记作d、e、f,固溶温度为920℃时,按照精变形量从小到大记作g、h、i。用HVS-1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度,载荷为100 g,加载时间5 s,每个试样测量次数不小于4次,显微硬度计的测量误差≤±5%。光学金相分析在日产Versmet-Ⅱ型显微镜上进行,试样经机械抛光后做化学腐蚀,腐蚀液为FeCl3的乙醇水溶液。时效处理和固溶处理均在通氮气保护的管式炉中进行,正常工作时炉温波动误差为±5℃。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合金在不同工艺下的硬度
表1为不同工艺后CuCrSnZnCe合金的硬度。通过对合金不同工艺的对比可以发现:当固溶温度相同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大,硬度略有提高。而当精变形量相同时,合金经过920℃固溶处理后硬度明显都高于其他两个固溶处理温度。这是因为随着最后一道工序精变形程度的增加,加工硬化程度更加剧烈;而当CuCrSnZnCe合金在920℃下进行固溶处理后,合金中的其他过剩相能够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生成过饱和固溶体,有利于提高合金的硬度。
表1 CuCrSnZnCe合金不同工艺下的显微硬度
2.2 合金的耐热性分析
一般把材料经过1 h退火后硬度降为原始硬度80%时的温度称为软化温度。在引线框架装配的过程中,引线框架材料在芯片焊接、引线焊接和树脂封装的时候,受热温度能够达到400~500℃,受热时间长达几个小时。在装配的过程中要求引线框架材料不会因为受热而发生软化。图1给出了经过不同工艺处理的CuCrSnZnCe合金,经过1 h退火后的硬度随着退火温度变化的曲线。从图1中可以看出:合金的硬度都是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当退火温度较低的时候,合金硬度下降的比较少,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退火后合金的硬度降低的程度越来越大。根据再结晶的基本原理,当退火温度比较低的时候,该合金尚未达到再结晶温度,驱动力不足以使合金从高能状态向低能状态转变。而当合金的退火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变形合金拥有了足够的再结晶驱动力,处于高能状态的变形合金开始自发向稳定态转变,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硬度下降的速度逐渐加快[11]。而当退火温度超过500℃后,回复、再结晶软化作用明显增强,再结晶晶粒逐渐长大,表现为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退火后合金硬度迅速下降,如图1所示。
图1 CuCrSnZnCe合金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曲线
不同工艺下CuCrSnZnCe合金的软化温度如表2所示。在不同的工艺下该合金的软化温度出现了一定的差异。例如,该合金在d工艺下,软化温度达到了515℃;而在i工艺下,软化温度只有487℃。这说明合金的加工工艺对合金的抗软化性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表2 CuCrSnZnCe合金不同工艺下的软化温度
2.3 耐热性影响要素分析
2.3.1 固溶温度和精轧变形量
合金在进行固溶处理时,应尽量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合适的温度可以获得适宜的晶粒度,以保证合金高温抗蠕变性能。当精变量相同,固溶温度为920℃时,CuCrSnZnCe合金经过复合变形后表现出了高的硬度和耐热性,这是因为在920℃进行固溶处理后,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在了固溶体中,同时,添加的稀土元素Ce与其他元素在晶界上形成稀土化合物,对晶界的滑动也起了阻碍作用,这样就提高了合金高温下晶界的强度,显著提高了抗软化性能[12-13]。
最后一步的精轧变形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合金的硬度,这是因为变形量越大,空位和位错的数量就越多,产生的加工硬化越剧烈,但是对合金的耐热性越不利,这是因为变形能以空位和位错等缺陷的形式存在于合金中,在随后的加热过程中会促进合金的回复和再结晶,促进合金的软化。
通过综合分析表1和表2的结果可以发现:CuCrSnZnCe合金经过工艺g(在920℃固溶处理1 h→40%冷变形→500℃时效处理2 h→40%的冷变形→480℃时效处理1.5 h→20%精轧)加工后,既有较高的硬度又有良好的耐热性,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性能。
2.3.2 微观组织
CuCrSnZnCe合金经过工艺g加工后,分别在400℃、500℃、600℃和700℃退火1 h,金像组织照片见图2。从图2a可以看出:在400℃下退火时,此时的合金刚刚开始发生再结晶,合金内部仍然保留着大量的纤维组织,但纤维组织已经开始断裂,产生了大量弥散的、细小的再结晶晶粒。而从图2b中可以看出:在500℃下退火后,纤维组织已经不太明显,合金内部充满了细小弥散的晶粒。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再结晶晶粒逐渐长大,如图2c和图2d所示。因此,合金在400℃退火后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硬度,而在700℃退火后硬度就明显下降了。从以上分析可知:延缓再结晶的发生是提高合金耐热性的重要方法,而稀土元素能够析出,在晶界附近形成稀土化合物,有效的延缓再结晶的发生[12-13]。
图2 合金退火后的金像照片(1 000×)
3 结论
(1)CuCrSnZnCe合金经过工艺920℃固溶处理1 h→40%冷变形→500℃时效2 h→40%冷变形→480℃时效1.5 h→20%精轧变形后,硬度为177HV,高温软化温度为518℃。
(2)当最后精变形量相同时,CuCrSnZnCe合金在920℃进行固溶处理时,有较好的硬度和耐热性。当固溶温度相同时,最后的精变形量越大,硬度越高,耐热性越差。
(3)合金的软化是回复、再结晶引起的,延缓再结晶的发生是提高软化温度的重要方法。
[1]李银华,刘平,田保红,等.集成电路用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的发展与展望[J].材料导报,2007,21(7):24-26.
[2]范莉,刘平,贾淑果,等.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8,23(4):101-107.
[3]Eungyeong L,Seungzeon H,Kwangjun E,et al.Effect of Ti Addition on Tensile Properties of Cu-Ni-Si Alloys[J].Met Mater Int,2011,17(4):569-576.
[4]Jin-Woo L,Jeh-Beck J,Joong-Do K.Electrodeposition of Palladium on the Copper Lead Frame:Electrode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ffects of Primary Additives[J].Korean J Chem Eng,2007,24(6):960-964.
[5]郭望望,贾淑果,陈小红,等.非真空熔铸的Cu-Cr-Zr合金组织性能[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1-4.
[6]姜涛,苏娟华,贾淑果,等.高强高导铜合金电子理论的强度计算[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4):1-5.
[7]苏娟华,董企铭.不同固溶方式对引线框架 Cu-Cr-Sn-Zn合金时效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5,30(5):49-52.
[8]苏娟华,董企铭,刘平,等.引线框架铜CuCrSnZn合金时效组织和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22(2):201-203.
[9]向朝建,杨春秀,汤玉琼,等.IC引线框架用Cu-Fe-P合金耐热性能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2008,33(5):12-15.
[10]Tadaaki A.Rare Earth Application for Heat-resisting Alloys[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0,28(1):12-21.
[11]崔忠祈,谭耀春.金属学与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99-201.
[12]Wang L M,Du X J,Gan Y,et al.Effect of Rare Earths on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Heat Resistant Steel[J].Journal of Rare Earth,2010,28(1):489-491.
[13]辛明德,吉泽升.稀土元素在铸造镁合金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稀土学报,2010,28(6):6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