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方影视动画不同文本的镜像符号
2013-07-13朱璐莎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朱璐莎 (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一、文化差异与文化转移
动画片承载的不仅是欢乐和幽默,有时候,温情的讽刺,政治的形态,文化的差别都会有意无意的在其中体现。如果说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那么中国历史文化则具有民族集体主义的特征。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绘画艺术传统,无论是战国帛画的墨线勾勒,汉代画砖的细致精巧,敦煌壁画的生动恢宏,明清的山水花鸟,还是民间剪纸、年画等都成为中国动画电影造型风格生长的沃土,使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上有着“中国学派”的美誉。而这些艺术传统也以成为能代表中国特色、民族象征的文化表达。一般来说,动漫创作都是基于各自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而进行的。为各种类型的动漫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元素。
随着全球化节奏的加快,动漫领域的文化交融与渗透也越来越普遍,“拿来主义”已经成为动漫创作的大势所趋,即吸收借鉴他国文化,加之改造和提升,创作出别有寓意的动漫作品。以美国动画为例,《阿拉丁》的造型设计可以看到阿拉伯的民族艺术风格;《海克里斯》可以感受到古希腊的瓶画艺术;《花木兰》《功夫熊猫》则直接取材于中国的故事和传统造型风格,这些非美的文化元素都进行了“美国化”的改造、枝剪与变形。造型、故事等动画元素就成为了某种文化的混血儿,具有了某种文化上的共通性,无论从属于哪国观众,何种文化背景,都可以通过这种文化上的共通性,透视造型理解故事。
(一)美国式幽默与自由演绎
《功夫熊猫》吸引国人的仍是西方式的平民幽默和轻松的人本观念,而非中国式的大无畏精神与济世责任。从文化精神上看,西方人始终在强调一个近似于基督教教义的人生哲理,即:只要相信心的意志,敢于行动,即可获得成功。而中国式的叙事中,主人公必须胸怀救国救民的抱负,经历品行、道德和意志的考验,最终在为社会贡献的前提下实现了个人人生价值。
创作者的全球化视角决定了创作者必须跨国、跨民族,选择全球都可以接受的题材。同时,主创者还将对国际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进行重新整合,积极吸收全球的文化精英,献计献策。由于各种精英的长处各有不同,不然会带出更多丰富多彩的题材及形式。由于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关系从来不是简单的单向吸收或者输出,而是不断地接受全球文化,并输出全球文化。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美国是如何像一台机器一样炮制出一个又一个适合全球口味的美式文化拼盘,内有中式功夫、南美风情舞蹈、非洲音乐等等。
二、改编中的多义性与模糊性
动画片《花木兰》这个故事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木兰当户织”的北朝诗篇。迪斯尼让故事摇身一变,寻求忠孝两全的历程变成了追求自我的经历。从主题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大胆的改变,美国人轻而易举地篡改了它,改得顺理成章,花木兰已俨然成为有着西方血统的美式姑娘。这部由美国人根据中国故事拍成的《花木兰》证明:一方面中西视角真是相去甚远。另一方面这确实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中为洋用”的经典影片,以动漫轻松诙谐的手法成功地再现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荣归故里”的旷世画卷,向世人宣扬了“女儿当自强,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生信条和价值观,赞颂了木兰那虔敬的孝心、勇敢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对中国的古老文化传统的挖掘带来了新的认识与定位。
再看《功夫熊猫》里的熊猫阿宝,他的出身和外形酷似中国叙事中的傻小子,与郭靖、董永等苦孩子颇为相似。然而从性格上看却大相径庭。中国叙事中的这些形象从性格上看,大都勤恳、善良、老实、内向,功夫不济还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如郭靖。但是阿宝的性格与之根本不同,他外向,干活不细致,幽默搞笑,好吃懒做,遇到挫折就想逃避,他的理想也是以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这是很贴近西方人的审美习惯的,他完全就是我们一个普通人中的一员,更接近现实中的人性。这与中国式的老持稳重的“完人”人物形象是相反的。
从故事情节上看,中国传统除暴故事的情节线索多是:正义受挫——恶人当道——英雄人物通过苦难和奇遇练就武功——战胜恶人,天下太平。这种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必然是形单影只的,而对手却是成群结队的,其最终的结果是势力单薄的英雄力挽狂澜打败了恶势力。而我们对比《功夫熊猫》则是,社会和平、恶人被囚——恶人冲破落网、正义受到危机——英雄人物出现,联合大众力量击败恶势力,灾难消除。整个故事情节线索是一场处理突发性事件的经历,是整个社会共同来应付社会危机,它刚好与中国武侠式的叙事相反。这或许正反映了西方人的市民价值观念,体现出自由社会制度下多数个体的强势与个体英雄主义企图过渡表现的越轨精神。
这种形式下的动画影片,打通了东西方哲学之间的隔膜,模糊了两种社会对立的意识形态。这不仅取决于创作者全球化的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化在文化上的统一趋势。当然坚持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化固然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坚持的。但是,当大国将输出文化作为渗透意识形态的武器时,我想这样的发展结果将会像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强国瓜分落后殖民的历史重演。
三、构建时代文化符号
在电影符号学系统中,电影为符号学提供了时空构成上极为复杂的文化对象。视觉图谱里出现的牛仔、宽边帽、神枪英雄、沙漠等等经常在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中出现,这些既定的符号使人接受并习惯它背后的象征及隐喻。当“我们沿着符号的方向,纯粹象征性的方向,前进的越远,也就离纯直观的最初源泉越远。”在许多充满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动画中,文化符号的构建在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洪流中,通过萃取与凝练,更加鲜明地表征着超越自身的深邃意义。
在动画文化构建的社会契约中,文化认知与社会认同对人们理解动画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代表着最普通的受众情感共识,延续着时代发展脉搏的动画符号都能获得观众的认同与接受。注重形式符号的选择,能保证作品读取的最大可能性。
四、开发面对全球化下的文化嫁接
被迪斯尼重新演绎的“花木兰”“阿宝”,让我们的情感变得很复杂,我们一方面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而自豪,另一方面又为自家“宝贝”在外人手里熠熠发光而心有不甘。但是,它却能够散布在全球性的广阔空间,影响千百万人的思想感情,在动画海阔的天空里,它已不再是一种单一的纯粹文化的艺术形态,灵与性的结合已使传统的动画观念受到冲击,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人文力量。
“每一种民族文化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创新而变革,另一方面还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文化。因此每一种文化都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产物。”中国国产动漫艺术的视觉表现形式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运用中国的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自然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动画艺术的动画形象是其灵魂,动画的技术性是其发展的支撑,动画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动画的艺术形象是创造完美动画的必备条件。
注释:
[1]李幼蒸.浅谈电影符号学的美学认知问题.思问哲学网.
[2]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1988年,第250页.
[3]何星亮.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21页.
[1]贾磊磊.影像的传播[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J].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年.
[3]罗素.中国问题[J].秦悦,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年.
[4]佛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J].刘成富.商务印书馆.2012年.
[5].齐骥.动画文化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