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阳泉工人画
2013-07-13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10
孙 涛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阳泉工人画发展振兴之际正是国家处于“文革”时期(1972年至1974年)——按照高棉得的说法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一切资产阶级的垃圾被从画面扫除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革命的新生事物,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是美术创作的主要内容”。
一、阳泉工人画主要题材
工农兵英雄形象的题材;如1972年入选《全国连环画展览》引起很大社会反响并且受到国务院重视的由杨建国、许元上、郭礼成、王远明合作的连环画《煤海新歌》:“老矿新貌是靠毛主席革命路线干出来的,都出来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丰硕成果!如今单说一个这场斗争中的红闯将张志的故事”。1974年入选《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由阳泉三矿赵荣纪、阳泉市人民文化馆张登魁绘制的《踏遍煤海千条巷》:“那位青年女医生,身背药箱水壶,手拿茶缸捷报,踏遍矿山千条巷道,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矿工身边。女矿工朴实、热忱的形象里,闪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反映解放后煤矿建设、发展的题材;如1973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4周年山西省美术展览》的中国画《超产记录》,作者王永惠、倪福和。1974年阳泉四矿王远明、郭礼成、刘继德、李智新的版画《十里矿区传捷报》:表现矿厂日新月异的变化,工人们用高涨的革命热情、革命干劲,为祖国的建设添砖瓦。阳泉四矿王远明、郭礼成、刘继德、李智新的版画《液压支架进矿山》:展现了工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更好的矿厂、更高质量的矿厂、机械化的矿厂。
为响应革命运动、号召的题材;1974年入选《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由手管局农机厂工人美术组叶欣绘制地宣传“批林批孔““儒法斗争”的美术大字报《千秋功罪,我们评说》;城建局园林处张四春、手管局农机厂叶欣、阳泉铁路业机务段杨彪合作的水粉画《把大寨精神带回去》。1976年5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出版的大字报《革命生产要上去,领导干部扎下来》:“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
矿区百姓新生活的题材;如1973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4周年山西省美术展览》的中国画《煤乡春色》,作者赵荣纪。1976年入选《华北地区美术作品展》的版画《开学典礼上》,作者于凌云:煤矿工人在煤矿工人大学手拿入学通知书喜悦、兴奋的一幕。
二、阳泉工人画的表现形式
版画:阳泉工人版画兴起的内在原因:1.经历过压迫和苦难的工人在解放后自觉担任起表达工农兵权利、愿望、理想的传播者角色。2.版画的制作工艺简单易学,虽然要求创作者拥有一定的美术绘画能力,但是它的可复制性、易普及性、对时间要求较为宽松的特点成为工人美术爱好者的首选。如阳泉四矿王远明、郭礼成、刘继德、李智新的黑白木刻与套色木刻版画作品组合《采煤史上的新篇章》(四幅)都在1974年的《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上展出。
连环画:阳泉工人连环画是与阳泉工人美术同步发展的。由于连环画富有动感的、节奏性的故事情节,表现题材又十分宽泛,富有教育意义,因此连环画很快在阳泉工人画中占领了一席之地。如1972年入选《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30周年山西省美术展览》,由季邦军绘制的连环画作品《对敌斗争的“红色娘子军”》,同年由许元上、杨建国、郭礼成、王远明绘制,入选《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的《煤海新歌》,1974年由阳泉二矿工人王雨生、王永惠、李树隆,手管局农机厂的叶欣编绘的入选《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的连环画《两盏矿灯》等等优秀的矿工作品。
美术大字报:美术大字报兴盛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末“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之一,是当时受到宪法保护的“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新形式”。美术大字报的功能紧跟社会形势:面向人民群众传达党的教育、训导、价值观念;将国家政策、精神、号召寓于图画之中,往往是画面配上口语或者标语,将大字报要传达的信息最清晰、最明了的表达出来。如手管局农机厂美术小组《我厂的“半边天”》“蜡模组,逞英豪,生龙活虎干劲高。不计报酬加班干,任务超额完成好。”《拒腐蚀,永不沾,反修防修斗志坚》等。
速写日记:速写是一种感受生活、提炼生活、记录生活的绘画方式;它的篇幅一般非常短小,笔画简练,能迅速反映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物行为和生活状况。1974年10月,阳泉工人速写日记以独特矿工生活题材和富有工人阶级力量的艺术特色轰动了整个中国美术界;为更真实的反映新的矿区建设,新的矿区文化,新的矿区工人,这些工人美术爱好者和专业美术辅导者们真正做到了——“深入煤矿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的速写作品朴素,真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阳泉工人速写日记》1975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三、阳泉工人画的现实价值——“革命的美术”
关于阳泉工人画“革命的美术”的实现,笔者做了以下两点分析:
第一:对各种“主义”“倾向”进行批判:通过文艺政策的调整、思想运动的展开对画家、美术教授、普通教师、专职美术工作者的思想上进行批判和改造:深入学习毛主席思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各项整治运动;通过这一系列改造和学习,换一个新的无产阶级的头脑,无产阶级的立场,使得他们的画达到功能性的转型——要为革命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群众服务。
第二:通过向建国周年献礼,向毛主席献礼,党的方针政策献礼,在国务院文化组、美术家协会的指示和积极推动下,美术界积极踊跃的投入到火热的革命生活——政治运动题材的作品被不断深化、发展。至1973年《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期间召开的“中国美术创作会议”上强调了“继续为各地美术工作者确定任务和指导思想”。阳泉工人画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1974年年底由国务院文化组举办的《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上就体现了这一时期为各项政治斗争宣传和干劲十足,信心百倍的工农兵生产建设的各类美术作品。
小结
尽管从客观角度来讲,作品题材千篇一律,表现内容大同小异,但是这些工人作品确实具有适应广大群众审美立场,具有短时间内感染人民群众的力量!他们用具有矿工特色的精神力量、民族化的鲜艳色彩和真切朴素的生活、建设内容,创作了不少能够代表那一时代社会主题和社会风尚的作品。如果抛开政治功能,参与美术作品创作的工人中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美术创作。再次,阳泉工人画本身就是一份煤矿发展历程以及工人翻身做主后参与文化建设的文化遗产。
注释:
1.1974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闻梅 《伟大的艺术,时代的赞歌——赞<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
2.《革命生产要上去,领导干部扎下来》美术大字报上的宣传语
3.阳泉手管局农机厂美术组绘制的美术大字报《我厂的“半边天》宣传标语
4.1973年11月“全国美术创作经验交流会”的大会总结发言
1.阳泉美术院 阳泉图书馆 高全怀主编《阳泉工人画》2010年六月第一版
2.阳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阳泉文学艺术60年》 美术卷 杨建国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