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根孕育著传奇
——吴承恩故居探联
2013-07-13解维汉
● 解维汉
在淮安楚州区河下镇打铜巷巷尾,我参观了一幢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 这就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故居,故居原屋在抗日战争中被战火夷为平地, 这是一九八二年仿原样复建的。
远在竹巷街入口有一座『吴承恩故居』的牌坊,石柱上刻联:
旧宅揽胜迹: 萧湖、长淮、邗沟水;
故居接芳邻: 枚亭、梁祠、钓鱼台。
上联描述吴承恩故居地理环境: 故居在美丽的萧湖、古老的淮河、大运河的环抱之中; 下联讲人文氛围, 河下镇的名人胜迹枚皋纪念亭、梁红玉祠堂、韩信钓鱼台,都与故居为邻。 另一联围绕《西游记》和吴承恩的编撰:
东土西天, 降妖伏魔, 万方传颂孙大圣;
楚风淮水, 述异志怪, 千载推崇吴承恩。
故居分为四个院落,由门房、客厅、轩厅、 书斋等二十六间房屋和庭院及后花园『悟园』组成。大门高悬舒同题写的『吴承恩故居』匾额,走过一片苍翠竹林,进入庭院来到客厅,厅前廊柱有对联:
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
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
此联高度概括了吴承恩创作源流和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他的名著《西游记》的历史价值。厅内安放着吴承恩半身塑像,玻璃橱内陈列着各种版本的《西游记》, 迄今已译为二十多个国家文字,书名五花八门,甚至直译为《猴子》《猴与猪》。 内壁悬有两副传统堂联:
青山绿水千载秀;
锦绣华堂百世荣。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再向后经过长廊, 即到上房吴承恩父母的住处,也是吴承恩的诞生地。吴承恩的父亲吴菊翁,喜说谈史传,常给幼年吴承恩讲述民间神魔故事, 吴承恩后来便搜集阅读各种传奇小说和神魔故事, 中年后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
故居主景为吴承恩书房『射阳簃』,淮安在西汉(公元前一一七年)最早设县时曾叫『射阳县』,古代名人多喜欢用自己的居住地或者出生地为号,吴承恩也起号『射阳居士』。他的好友也是儿女亲家状元沈坤曾经赠给吴承恩一块匾额,上面就写着『射阳簃』。 吴承恩非常喜爱,便把书斋『射阳簃』的匾额挂在正厅里。 书房正壁吴承恩画像侧有两联:
伏怪以力;
取经唯诚。
西游存心迹;
射阳供神仙。
两侧墙壁上还悬挂一副用木板雕刻的对联:
妙手著西游,嘲佛戏神,演人天真谛;
巨星跃东国,推诚尚力,扬华夏精神。
故居内吴承恩塑像。
吴承恩的住房在大门内西侧, 东屋是原配叶氏的居室, 西屋是继室牛氏的居室。 故居的后花园名『悟园』,门联为《西游记》首回之目:
灵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灵根石之西为一敞厅,名『松风轩』。右边一组建筑,名『小尘世』,园中还有假山、湖、旱舫、石破天惊亭、醉墨轩等景。
吴承恩是淮安山阳县(今淮安市)人,别号射阳居士,一五零四年出生在一个下层官吏沦为小商人的家庭。 吴承恩一家三口,一夫两妻。 吴承恩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转衰、日趋腐败的时期,宦官刘瑾及严嵩父子先后擅权。 吴承恩才华横溢,但年过四十才考取了岁贡生,六十岁左右才当上了浙江长兴县丞,由于不善官场逢迎,得罪了上司,受诬入狱。 事情澄清以后,选补为『荆府纪善』。 吴承恩对当时政治腐败和世风堕落十分愤慨,将自己的理想和对现实邪恶的不满贯注于神奇故事之中,最后这位『平生不肯受人令,喜笑悲歌气傲然』的文章魁首,穷困潦倒,在贫病交加中悄然离开了人世, 终年七十八岁。
传说写《西游记》时,苦于对山水景物、神仙境界体味不深难以下笔,吴承恩乘船来到天灵地秀的海州云台山下,攀上青峰顶,住进三官庙,游了水帘洞、南天门、女娲遗石、老君堂、玉皇宫等景,茅塞顿开, 妙笔生花。
故居里陈列一块棺材半截前档板,上刻『荆府纪善』。 正是这半截前档板的露面,才发现吴承恩的墓地、遗骨和遗物。 一九七四年,几个农民私自挖掘无主坟茔想取棺材板卖钱。 先是挖到吴承恩父亲吴菊翁墓,出土了吴承恩写的墓志铭,在旁边偶然间挖到吴承恩及其妻妾共三人棺材,当时并不知道是吴承恩的棺木。 结果棺木被生产大队没收转卖给马甸中学,准备改做学校门窗。 做门窗的木匠姓吴,当他改做到棺材横档板时,发现板上有『荆府纪善射阳吴公灵柩』等十个字,这时现场有人开玩笑说:『吴师傅, 这具棺材的主人说不准还是你吴家的老祖宗呢! 』吴师傅心里一动,就将用剩的半截前档板有字的那部分拿回家藏了起来。『纪善』为明王府的属官,正八品,为明代的独设官职。 一九八一年, 淮安县政府派员调查吴承恩墓地。 调查人员找到马甸中学,老师们证实确有其事,但棺材已被改制为门窗。 正当线索似乎要中断时,旁边一个姓吴的木匠插上了嘴,原来他就是用这块棺材改制门窗的当事人。 吴木匠找来那半截档板,果然有『荆府纪善』四个字。
前几年,以扮演孙悟空演猴戏著称的艺人六小龄童章金莱,将其家族珍藏的大量纪念品捐献给吴承恩故居,地方政府又专为其在故居一侧建了『猴王世家纪念馆』。 据说,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曾告诫其子: 我们家族演猴戏吃饭,都是托吴老先生所赐,子孙后代切不可忘记吴老先生之恩泽。
图为吴承恩书房『射阳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