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辐射松种子不同营养袋规格育苗试验研究

2013-07-12彭晓曦王泽亮宋小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国林业苗高生长量

徐 惠,彭晓曦,王泽亮,宋小军,刘 青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前言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汶川、理县、茂县、北川等地山区大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斤,该区农民将进行移民搬迁,会闲置大量土地,急需快速开展生态治理、植被恢复。在灾后重建中,辐射松作为首选树种,被广泛应用于宜林地、地质灾害移民后的退耕地的植被恢复中,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原产于美国的加尼福利亚,属常绿针叶乔木,树高可达30 m:针叶为3 针一束,稀2、4、5 针一束;主干明显,冠幅较小,分枝力强,自然整枝能力差,枝繁叶茂,每年可抽2次~3次主梢,生长期长达11个月:主根明显,侧根较多,根系发达,有菌根菌,适应性强,耐盐渍、耐干旱贫瘠,抗锈病、赤枯病能力特强,速生、丰产性能极佳、材质好、产量高(40a 生蓄积量每公顷可达600 m3)、用途广(木材广泛应用于造纸、建筑等行业)。同时,广大群众急需实用的辐射松栽培技术指导和示范,为全省辐射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特别是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试验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育苗试验区位于都江堰市安龙镇,地处北纬31°31',东经103°36',海拔600 m,年均气温15.2℃,1月均温4.6 ℃,7月均温24.7 ℃,≥10 ℃活动积温4 686.8 ℃,无霜期270 d。年降水量1 234 mm,80%集中在5月~9月。

1.2 材料来源

辐射松种子来源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林业科学研究所种子园选育的优良种子,千粒重39.84 g,净度99%,当年发芽率99%。

1.3 研究方法

(1)试验处理采用对比试验,每处理均采用大样本50株以上,随机区组,3次重复。

(2)对各试验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百分数比较法和方差分析及q 检验。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采用不同规格的营养袋培育1 a 生辐射松苗木,营养袋采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厚度0.1 mm,袋底穿孔2个,袋壁穿孔两排,每排2个~3个孔,以利排水、透气。采用宽×高为:7 cm×12 cm(用“A”表示);7 cm×15 cm(用“B”表示);7 cm×18 cm(用“C”表示);10 cm×12 cm(用“D”表示);10 cm×15 cm(用“E”表示);10 cm×18 cm(用“F”表示),营养土统一配方,每处理100 袋,3次重复,连续3a 观察辐射松平均苗高、地径生长量如表1,苗高、地径方差分析如表2。苗高和地径差异性比较如表3。

表1 辐射松种子在不同规格营养袋中育苗的苗木生长量表

表2 辐射松种子在不同规格营养袋中育苗的苗高和地径方差分析表

表3 辐射松种子在不同规格营养袋中育苗的苗高、地径平均数差值表

从表2可看出各处理对苗高、地径生长影响极其显著,也就是营养袋规格大小对辐射松1 a 生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影响极大。从表3可看出F、E 与A、B、C、D 之间的苗高、地径差异都极显著。F的平均苗高25.4 cm,平均地径1.04 cm,E 的平均苗高23.6 cm,平均地径0.92 cm,其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大,比A、B、C、D 平均苗高生长量多3.7 cm~12.7 cm,平均地径大0.08 cm~0.48 cm,C、D、B 与A 之间苗高、地径差异也存在极显著,平均苗高多6.2 cm~9.9 cm,平均地径大0.16 cm~0.18 cm,D和B,C 和E,F 和E 之间的苗高差异不显著,C 和D之间地径差异不显著,其余地径之间差异极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多年的试验及生产应用,一般采用营养袋宽高为10 cm×15 cm 或10 cm×18 cm 两种规格比较实用。一方面为了减少使用营养土,便于运输、节约开支,另一方面便于营养袋装土的操作,同时达到培育合格的苗木,辐射松种子育苗适宜的最佳营养袋规格为宽高10 cm×15 cm。

[1]束庆龙,宋淑梅,赵卫中,等.新西兰辐射松根配病与温度、湿度关系的数量模型[J].林业科学,1995,8(16):694~696.

[2]潘志刚,郑勇奇.湿地松种源试验研究[J].林业科学,1990,3(4):314~321.

[3]姜景民.湿地松种子分级育苗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6,9(3):290~295.

[4]姜景民.湿地松育苗密度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5,8(2):199~204.

[5]李力靖.油松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1,4(6):650~655.

[6]胡天宇,李晓清.巨桉引种栽培及适生区域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99,20(4).

[7]北京林学院.数理统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8]罗鸣福.林业试验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9]北京林学院.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10]李国庆,刘君慧.树种引种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11]吴宗兴,余良海,等.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种子育苗试验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3,21(1):47~55.

[12]吴宗兴,刘千里,黄泉,等.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引种造林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5,26(3):1~10.

猜你喜欢

中国林业苗高生长量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1980年代以来关于近代中国林业史研究述评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中国林业重要文化遗产评定标准初探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引种筛选试验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香椿嫁接技术研究
《中国林业经济》杂志投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