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震后救援

2013-07-12阿碧

检察风云 2013年10期
关键词:芦山救灾灾区

文/阿碧

震后救援

文/阿碧

Earthquake Rescue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导致200多人死亡或失踪,1万多人受伤,累计造成199余万人受灾。地震发生之后,中央和四川相关部门迅速部署救灾,多种救援力量奔赴灾区救助灾民。当然,这次芦山地震救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令我们思考如何在及时迅速救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未来面对灾害时实施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救援。

统一部署救援资源

在一些救灾实践中,救援人员会发现救援资源有不合理分配的现象。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组织起来的救援资源会陆续抵达灾区。如果组织不好,会影响救援的有效开展。因此,相关专家建议,我国在面对大灾时应建立更有效的统一指挥部,制定统一的救援预案,使救援队伍到达灾区后能立即展开救援,并能够应对次生灾害的持续发生和危机;应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应急资源保障体系,提升我国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救援效率。对于进入灾区的物资,应设一个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中心或者平台,志愿者去了以后不要自己去送,到了基地以后,由当地政府统一协调。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救援体系。美国是一个易发地震的国家,50个州中有43个处于地震高风险地带。地震每年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4亿美元。为了应对地震和其他灾难,美国不断完善一套以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为中心的一体化救灾机制。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1979年,卡特政府组建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将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救灾机构整合起来。FEMA平时编制通用的救灾计划,培训各类救援人员,准备救灾物资,防灾与应急做好准备。当某州或某地区发生灾害时,FEMA进入灾害应急阶段,负责提供、调用救援资金、物资和救援人员,负责同各州和红十字会联系,帮助灾区恢复重建。

了解灾区概貌性的情况对统一部署救灾也很重要。即使在通信畅通的情况下,要获得灾区概貌性的情况,一般需要从空中进行侦测。芦山地震发生后两个多小时内,空军11252机组与海军航空兵4101机组先后派出侦察机和遥感飞机抵达震源地上空,开始拍摄灾区影像并展开其他侦测作业。随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派出了应急监测车系统和5架无人机赶赴灾区,同时也紧急调配资源三号卫星、天绘卫星等多颗高分辨率卫星、雷达卫星接收灾区卫星影像。通过分析低空无人机影像和卫星影像,救灾指挥中心可以迅速判断出受灾严重的区域。

迅速恢复公共设施

地震发生后,通信、电力、自来水、燃气、交通等公共设施往往会遭到破坏,令灾区居民不能很好地自救和他救,也影响了外界对灾区的及时救援。通信是救援部门的“耳朵”,交通是抢险救援的“腿”,如果“耳朵不灵”、“腿不好走”,直接影响到救援的效率。因此,地震发生之后,尽快恢复灾区的公共设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信息在重大灾害应急处置中是最重要的需求。在各国的灾难救援中,通信都是第一位要保障的重点,而公共网络的基站容易在灾害中损毁。其次,灾难后大量公众用户使用会造成通信网络超载。芦山地震后,部分通信设施受损,加之人们不停地向灾区的亲朋好友打电话,结果就导致灾区的公共通信一度瘫痪。震后,雅安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部分手机和固定电话由于通信机房、基站和光缆的损坏导致通信中断。在修复通信设施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呼吁大家不要向灾区拨打并非特别必要的电话,网民们也自发地相互提醒少往灾区打电话。

由于地震灾害往往不是发生在某个点,而是发生在一大片,究竟哪些地区灾害严重,这是亲历地震的灾区人民才能清楚的事实。此时,灾区与外界的通信显得特别重要。芦山地震后,宝兴县的通信设施受损最严重,三大公共通信公司的网络断网,宝兴县成为“孤岛”。芦山地震出现的网络瘫痪等问题,反映出地方缺乏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综合信息体系,导致信息出不来、进不去,对灾情的判断、力量的部署上会有些偏差。从各国灾难应急经验看,他们在应急指挥时多使用应急专网。应急指挥通常由一个领导向若干人下达指令,应急专网可实现一对多信息传递。救援中多类型的指挥部之间通信波段不同,无法有效传递信息,影响救援指令准确快速传递。

在大地震发生之后,必然出现外地的亲属、热心的志愿者和救援人员一起涌入灾区的情况,大量的救灾物资也要及时地运送到灾区。此时,灾区的道路交通流量会暴

增。因此,地震发生后,灾区和通往灾区的所有公路应免费放行,以缓解交通拥堵。如果是在平原地区,交通的问题还比较好解决。然而,无论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还是最近的芦山地震,都是发生在较为偏远的山区,道路本来就窄且没有临时拓宽的可能性,加上山体滑坡会阻断不少路段,给灾区的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对于山区发生的地震,可采取交通限流措施。当各种救援力量急于涌入灾区,抢险开路的工程设备反而因道路堵塞调不上去,耽搁了宝贵时间。合理的救援挺进顺序应该是打通道路的队伍和重型设备先行,这些队伍尽量配备快速路桥装置,比如桥垮了可以快速架设装配式桥梁,遇到大石堵路也可部署快速设施跨过。紧随“开路部队”的是专业救援人员,然后是紧急需要的救援物资,其次是有救灾经验的志愿者。对于社会车辆,则采取禁行的措施。

在地震发生后,由于道路拥堵或阻断,很多受灾区没有足够的水、粮食和医药供给。此时,可出动军用飞机或民用飞机来空投部分急需的救灾物资。在中国空中救援力量中,目前民用飞机还没有纳入救援体系,大大削弱了空中救援在大灾害中所占的比重。今后,政府可将具备条件的通用航空公司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以备采用。同时,对列入目录的通航公司在专业救援设备的配备以及培训演练上,提出要求和提供相应支持。今后还应增加救护飞机的架次,以转移需到大医院及时救治的重伤患者。

合理部署救援力量

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绝大多数国家不会让人们无序救援,而是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有序救援。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还是有不少热心人士急切地想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帮忙。无论是在汶川地震还是在芦山地震后,无数民间力量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紧急援驰。人们开着私家车,带着水、食物等救灾物资;一些爱心人士还拿着善款,带着药品奔赴灾区。

地震发生后,政府可适当对民间组织和个人志愿者的救援热情加以引导。前往地震灾区的志愿者,应有专业的技能和组织,避免因一时冲动而擅自进入灾区,结果可能是“救援者变成了被救者”。大规模的志愿者也会给灾区的公共资源分配带来困扰。

虽然民间救援力量在灾害发生时的热情很高,但是不得不承认,非专业救援力量存在一些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非专业的救援人员对坍塌的建筑物内是否存在幸存者缺乏辨别经验,因而导致一些受灾人员失去最佳抢救时间。此外,建筑物废墟存在很多可知和不可知的危险因素,非专业的救援人员对这些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容易导致建筑物进一步坍塌。而专业搜救人员掌握正确的搜救知识和技巧,拥有专业的搜救工具和丰富的搜救经验,能将有关危险降至最小,并提高受灾人员的生还率。因此,应尽量多派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参与震后搜救工作,并加强对非专业救援人员的现场紧急培训。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民间救援组织面临特别分散、专业性稍弱等特点。面对同样的问题,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的灾害救援主要以政府力量为主,但是民间的救援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日本311大地震后两个月内就有28万名志愿者参与救灾活动,他们大部分是由民间慈善机构负责组织的,有明确的分工和纪律,很多志愿者队伍会佩戴自己团体的标志用来区别别的志愿者团体和假志愿者。在美国,有一个名为灾害救助联盟的全国性非政府救灾组织,所有的民间灾害救助队伍都是这个联盟的成员。平时这些成员各自从事工作,一旦发生灾害,联盟将启动,由他们根据情况分配各民间救援队的任务。在应急启动时,灾害救助联盟在原有的网络虚拟的指挥中心的基础上,临时再组建一个实体的指挥部。

科学救治伤员

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央领导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根据以往的救灾经验,只有科学地搜救和治疗地震伤员,才能减少死亡率,降低伤残率。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突发性灾害,地震带来的伤害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灾情发生突然,二是伤亡人数众多,三是伤情重而复杂,四是救治困难,五是次生灾害源伤害严重而复杂。救援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伤病员的一生,非专业救援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以往重大灾害救援的经验证明,如果参加救援的人员缺乏应有的训练,有可能进一步加重伤者的伤情甚至导致伤者死亡。

在搜救之前必须要进行正确的区域、场所的划分和设定,现场必须实施警戒,严格控制人员出入,设立工作区、装备区、指挥部等,这样才能提供良好的搜救环境,提高搜救效率。在搜救伤员的过程中,黄金72小时最为重要,3天内被救者的存活率最高。当然,72小时之后的搜救仍然十分重要。受损甚至坍塌的建筑物里充满蜂巢状的空间,由于各种因素,许多受灾人员能顽强地坚持多天。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一星期后抢救出的人员中仅婴儿就约有10名,甚至有一个9岁男孩在大地震15天后才获救。因此,搜救工作应该是持续性的,直到所有受损建筑物检查完毕,废墟清理工作全部完成,以及寻找幸存者的希望完全消失,搜救工作才应宣布结束。

在搜救出受伤人员后,应尽量保持平稳地将受伤人员搬运至具有一定医疗条件的地方,并进行输液、用药等基础生命支持。对地震中的受伤者,通常要通过止血、固定、包扎、通气、搬运、基础生命支持等六个步骤进行急救。地震造成大量山体滑坡和房屋垮塌,最有可能给受灾群众造成软组织伤、骨折及头部伤害。当伤者被救出后,应该迅速判断伤情,通常应根据受伤类别在患者身体上贴上识别标签,以便于进一步急救。对于一些伤重且在本地难以救治的人员,应及时转移治疗。在芦山地震中,部分伤员在当地经过急救之后,再送到雅安、成都或其他附近地区的大医院进一步医治。

地震无情人有情。随着我国救灾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专业救援人员和志愿者救援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以及更多救灾知识的普及,在未来自然灾害不幸降临时,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大幅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栏目主持人:刘雨 lymjcfy@163.com

链接:震后如何自救和互救

如果不幸遭遇地震灾害,在专业救援队感到灾区之前,人们需要尽早尽快地开展自救和互救。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因灰尘呛闷而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3)一时无法脱险,要保存好体力,不要盲目地采取搬移重物等耗费体力的措施。不要盲目地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4)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援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如能找到食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救援人员。

(5)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6)营救他人时,施救的原则如下:优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以扩大营救队伍;优先营救被压埋医务人员,以增加医疗力量;优先在压埋人员较多的地方施救;优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优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

猜你喜欢

芦山救灾灾区
航母救灾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春回芦山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
芦山地震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估
芦山7.0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