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2013-07-11文|边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精品内蒙古文艺

文|边 冀

2012年9月24日,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我区选送的作品中有7部获奖,斩获此次作品评选全部领域奖项,同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获优秀组织工作奖。这是内蒙古选送作品首次赢得大满贯,也是全区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新成果。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更非一日之功。从1992年开始实施“五个一工程”评选以来,我区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目标,以“九个一批”工程为抓手,以文艺精品创作为主攻方向,以加强和改进奖励激励机制为持续动力,突出抓好繁荣文艺创作、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加强创作引导和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努力形成了及早规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策划一批、推出一批、酝酿一批”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良好局面。

多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宏观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区文学创作座谈会、舞台剧创作现场会、文艺评论座谈会等各个门类的文艺创作生产会、研究部署会等,通过这些会议,了解文艺创作情况,集中群智,形成一系列符合我区文艺创作实际的思路、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更为全区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相继组织实施的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草原文学重点作品扶持工程、内蒙古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扶持工程、舞台剧精品创作工程以及以“遴选精品、展示精品、推出精品”为宗旨的“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等,极大促进了“五个一工程”创作生产向深入推进。我区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着力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主题,深入挖掘、整理自治区丰厚的民族与地域文化资源,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和较强时代感、唱响主旋律的文艺作品,显示出主题厚重、主旋律鲜明的特征。

例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区创作的电影《圣地额济纳》《额吉》《锡林郭勒·汶川》和电视剧《嘎达梅林》,均被列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影视剧推介名录。其中,《嘎达梅林》是献礼电视剧中唯一一部民族题材作品;围绕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创作推出电影7部、电视剧5部,其中献礼电影《吴运铎》《月亮之上》相继公映,电视剧《生死依托》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我叫王土地》在央视播出后又被多个省市台转播。创作推出《花落花开》《拓跋鲜卑》《飞翔在草原》等13台舞台剧,其中《花落花开》和《拓跋鲜卑》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此外,包括《改革开放与内蒙古文艺丛书》、《新时期内蒙古优秀小戏小品曲艺选》等出版物,对自治区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中文艺创作的各种机制更加健全和完善,引导能力进一步增强,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创作生产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草原文化品牌的形象日益彰显。

为了形成文艺精品创作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自治区在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投入扶持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建设。先后制定的《自治区重点文艺作品创作投入扶持办法》、《关于资助作家艺术家出版专辑、举办个人作品演出展览活动的实施办法》等文件,《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实施办法(试行)》、《内蒙古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和《内蒙古自治区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片)精品奖励办法(试行)》等针对性强的政策,形成了涵盖文艺创作引导、扶持、奖励等全方位比较系统、完善的机制体系。这些机制的产生,强化了对文艺精品创作的引导,极大地调动了宣传文化部门和宣传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文艺作品的创作。

“五个一工程”创作生产工作始终得到自治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在内蒙古作协第七次代表会上指出:“以草原文化为依托,着力打造草原文艺精品,树立草原文艺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文艺创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在文学创作会上,乌兰部长又提出了“草原文学”的概念,引起文学艺术界强烈反响,形成了广泛共识。

无论从艺术的流派还是精品打造上,我区都立足于草原文化的沃土,深入挖掘民族和地域特色,形成了多维立体、视野宽泛的发展态势,草原文化品牌的体系日趋完善,实力不断增强,特色突出,品牌优势明显,得到国内相关专家和业界的认同。2011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天堂草原——内蒙古北京文化艺术周”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主要领导和在京美术家观看“天堂草原——内蒙古美术作品展”后认为,从主题、题材到风格和技法看,草原画派已开始形成。经过对内蒙古60多年来的舞蹈经典作品进行整理和再排演的25部作品,在北京展演后受到广泛好评,被称为蒙古族舞蹈的“教科书”。

“五个一工程”不仅推出了大量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也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形成了领军人物频出、出人才和出作品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人才培养方面,我区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快了优秀人才培养步伐。2008年,我区开始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学院合作,举办委培生班,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2009年开始,在内蒙古大学举办文研班,到目前已经举办了3届。

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培养工程,使一批文化领域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脱颖而出。宣传文化系统“德艺双馨”文艺人才评选和对荣获国内外重要奖项的作品和个人进行再奖励措施,不断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艺术名家脱颖而出,增强了我区文化艺术的实力和影响力。

这届“五个一工程”我区获奖作品,主题昂扬、思想深刻、底蕴厚重,深层次反映了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取得成绩,展现了草原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对人性的深切关怀,显示了草原文化的时代表达。

例如,以农村医疗改革为背景的电视剧《生死依托》,通过对新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过程的回顾,把对新农合的政策理解与农村几代人的坎坷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使农村医疗改革的政策与实践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被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评价为“是对几亿农民最现实的关注”。

广播剧《彩虹升起的地方》和文艺类图书《毛乌素绿色传奇》,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前者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角度,探索了看似两难的美丽与发展关系的现实破解;后者关注的是人类对于环境的改变,给出了在保护沙漠的同时进行开发利用的命题。

电影《吴运铎》是一部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的电影,在英雄人物的塑造过程中,贯穿以爱情的线索,使作品更有吸引力,更深入地张扬了人性和大爱。这种以人为本的情感逻辑叙述模式,也体现了创作者对人性和人生的尊重。

歌曲《故乡的奶茶》,通过对奶茶和熬奶茶的阿妈的细腻勾勒,表现了游子对生活故地依恋向往的情怀,对精神家园的寻觅和期待。在悠扬婉转的旋律中,让人们在失落中找到了一种归依。

无论是主题还是表现形式,这一届获奖作品都体现了更加多样、多元和宽视域的特点。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度探索。电影《吴运铎》呈现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革命事业不懈追求、勇于拼搏的崇高精神,通过对吴运铎及其战友的生动刻画,充分发挥了优秀文艺作品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电视剧《生死依托》、广播剧《彩虹升起的地方》,以小见大,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煤电企业发展与草原保护的矛盾为线索,揭示了科学发展的主题。两部作品都蕴含着浓郁的草原文化元素,并成功使用了民族文化的当代表达方式。话剧《拓跋鲜卑》紧紧把握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寓故事于诗情画意之中,在人物塑造、舞美创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同时,民族元素与话剧形式的完美结合,赋予话剧以粗犷、豪迈的壮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动漫《小牛向前冲》则不仅是草原文化新传播方式的尝试,更是文化体制改革结出的硕果。该剧倡导的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对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最好的诠释与展现。

内蒙古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创作视野的及时转换与不断拓展,以及丰富而不拘于形式的艺术表达,创作出蕴含民族精神和时代气韵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示了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崭新面貌,并将继续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开创内蒙古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

猜你喜欢

精品内蒙古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
□文艺范
闫锡聪
荷花情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