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中医辩证法治疗眼底黄斑出血15例临床效果评价

2013-07-10姜志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辩证法药方黄斑

姜志宏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运用中医辩证法治疗眼底黄斑出血15例临床效果评价

姜志宏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对运用中医辩证法治疗眼底黄斑出血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的15例眼底黄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待不同病情的患者运用不同的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再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发现,中医辩证法治疗眼底黄斑出血效果良好,14例患者得到康复。结论 运用中医辩证型分析眼底黄斑出血,再运用合理中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中医辩证法;眼底;黄斑出血;临床疗效

眼底黄斑出血在西医中主要是指由于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等原因导致的眼底黄斑病变性疾病。而在中医上一般属于“视瞻昏渺”、“视直如曲”、“暴盲”等中医病症范畴。目前对于眼底黄斑出血的治疗上,大多运用药物、激光治疗和手术诊断等治疗手段,临床上发挥了治疗作用,但由于无法抑制新生血管的继续生长与安全性考虑等方面,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比之下,中医运用辩证法保守治疗具有能够维持视功能、缓解各种症状和很好的安全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关注。现将我院15例患者运用辩证法治疗眼底黄斑出血的疗效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应用资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15例眼底黄斑出血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为(54.1±4.7)岁。临床上病程不同,最短的6d,最长的为5年,平均病程50.1d。其中左眼眼底黄斑出血患者10例,右眼眼底黄斑出血患者5例。

1.2 治疗方法

对于所有的患者进行诊断,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了解所有患者的具体病情,对于不同的病症运用合理的中药药物治疗[1]。

1.2.1 肝经郁热型

肝经郁热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物昏蒙、视直如曲、情绪不畅、胸闷叹息、舌红苔薄、脉弦等症状。运用西医诊断一般归类为视网膜病变、黄斑囊样变性等眼底病变疾病。本次试验中有3例患者被诊断为该类型,对于3例患者运用治宜疏肝清热,行气活血的药方,适当根据病情酌减药物。

药方:丹皮、茯苓、赤芍、丹参、薄荷、柴胡、益母草、郁金、栀子、甘草、当归。

1.2.2 肝肾阴虚型

肝肾阴虚患者多表现为口咽干燥、眼干不适、心烦不寐、头晕耳鸣、舌红、少苔等症状。在西医诊断中属于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变疾病。本次试验中有6例患者被诊断为该类型,也是最多的一种类型,对于这类患者运用滋阴降火,补肝益肾的药方来治疗,根据病情医师酌减药物。

药方:茯苓、山药、女贞子、丹皮、黄柏、生地、枸杞、菊花、桑葚、泽泻、知母、山茱萸。

1.2.3 脾虚湿乏型

脾虚湿乏多表现为头目胀痛、阴影遮挡、胸闷纳呆、舌苔黄且腻、脉相缓慢等症状。在西医诊断中属于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等眼底病变疾病。本次试验中有3例患者属于这种类型,对于这类患者,中医上运用健脾除湿,祛痰化浊的药方来对症治疗,适当根据病情酌减药物。

药方:党参、白术、茯苓、扁豆、薏苡仁、陈皮、泽泻、车前子、砂仁、猪苓、山药、茺蔚子、法半夏。

1.2.4 心脾两虚型

心脾两虚临床上多表现为视直如曲、视物模糊、面色惨白、舌淡苔薄、乏力疲惫、脉搏细数等症状。在西医上多诊断为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老年黄斑变性等眼病。本次试验中2例患者属于这种类型,对于这类患者,中医上运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药方来治疗,再适当根据病情医师酌减药物。

药方:党参、白术、鸡内金、龙眼肉、黄芪、广木香、茯苓、当归、远志、山药、甘草。

1.2.5 淤血内滞型

淤血内滞患者多表现为视线模糊、视直如曲、舌紫暗且薄、暗影遮挡、脉相细涩等症状。在西医上多诊断为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老年黄斑变性等眼底变性疾病。本次试验中1例患者属于这种类型,中医对于这类患者运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方子来治疗,再适当根据病情医师酌减药物。

药方:当归、生地、桃仁、枳壳、赤芍、红花、柴胡、桔梗、丹参、鸡内金、川芎、牛膝、生蒲黄、甘草。

对于上述五种类型的患者,一般根据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药物,采用每天服用1剂,用水煎好后分2次服用,二次服用时,都要温热为宜。

1.3 实验疗效标准

本次试验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个等级。痊愈指症状、体征、视力等恢复正常,且没有任何作用;显效是指病情明显好转,但患者部分身体特征未恢复或视力未恢复好;进步是指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还明显;无效是用药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痊愈和显效的合计量作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SPSS13.0软件对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为t检验,对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运用软件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作为统计学的评定标准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2 结 果

对15例眼底黄斑出血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观察与统计,分别分成五组分别进行统计(表1)。总痊愈的患者为14例,康复率93.3%。视力与治疗前的情况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15例眼底黄斑出血患者分症状治疗效果

3 讨 论

眼底黄斑出血在中医上被归属于肝脏功能失调、经络损伤以及内生邪气导致的血溢出脉搏以外的疾病,也就是属于“视瞻昏渺”、“暴盲”、“视物易形”的中医范畴。通过本文的调查与诊断,明确了本病的各种发病机制,归结起来有下面5种病因:①肝肾不足,淤血滞留;②脾胃虚弱,功能紊乱;③内生心火,灼伤目络;④血瘀痰凝,清窍闭阻;⑤虚实杂揉,脉络变弱。本文采用传统中医辨证法治疗眼底黄斑出血,从试验中可以看出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一方面发挥西医设备准确高效诊断与检查视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发挥了中医的整体优势理论来调节肝脏功能。对于该病的治疗,医疗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分清楚病情,缓缓进行治疗。配合一些理疗,培养良好的生活与用药习惯,也是治愈该病必要的条件。在保持能够控制病情的基础下,尽一切可能恢复患者的视力水平。

对于眼底黄斑出血按照中医学理论,也可以根据眼底黄斑病变分为3种主要类型:①脾胃湿热型,该类型多发于20~40岁男性,主要症状有腹胀、呕吐、苔黄腻等。一般可以自己痊愈和恢复视力,但复发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师都要给予一定的重视。②脾气虚弱型,该类型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且多为单眼发病,在西医诊断下可以发现黄斑部发生一定程度病变[2]。主要临床症状有乏力、面黄、苔白、脉细和食欲不振等。该类型视力减退很快,应当及时治疗与合理休息。③肝肾亏虚型,该类型男女都会有发生,临床症状表现有头昏耳鸣、少苔、腰膝酸软等症状。临床治疗的原则为健脾,清热化湿为主,以益气明目为主要治疗思路[3]。可以选用加减归脾汤配合相关药物来治疗,比如可以选用杞菊地黄丸来治疗。从本次试验可以看出,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症状有很大的改善,视力也恢复的很好。

总的来说,应用中医辩证法治疗眼底黄斑出血,先分析、诊断证型,再分类运用合理的中药方法来调理根治眼底黄斑出血,经过治疗以后疗效明显。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再配合运用西医方法辅助诊断治疗,可以让患者更快更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胡建武.中医辩证治疗眼底黄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 2012,10(17):594-595.

[2] 桑子瑾,吴烈,胡晓丹.中医辨证治疗眼底黄斑出血3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8,18(5):273-275.

[3] 张耀光.中医症型分析与中药分类治疗眼底黄斑病变的临床分析[J].中医中药,2012,10(26):252-253.

R276.7

B

1671-8194(2013)36-0191-02

猜你喜欢

辩证法药方黄斑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张老师的“药方”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裂孔在黄斑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弩药方提取工艺的优化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