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治疗成人带状疱疹短期疗效的观察

2013-07-10石卫东吴欣鑫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普鲁卡因洛韦神经痛

石卫东 季 萱 吴欣鑫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4)

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治疗成人带状疱疹短期疗效的观察

石卫东 季 萱 吴欣鑫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4)

目的 探究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治疗成人带状疱疹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收入的6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300mg,2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普鲁卡因250mg,1次/d。一个疗程(7d)之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鲁卡因是治疗成人带状疱疹短期内高效、安全性高的药物。

普鲁卡因;带状疱疹;更昔洛韦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神经所引起的一种以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其临床诊断较为容易,但临床中因为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有误而使病程延长,病情加重的患者大有人在。患者受累神经发生炎症、水肿、坏死而引起后遗神经痛,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Nagasako认为皮疹的严重程度是后遗神经痛(PHN)的一个危险指标[1]。普鲁卡因在临床中多作为局部麻醉药使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使传导阻滞而起到止痛效果[2]。为探究其对成人带状疱疹的短期治疗效果,现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入的66例成人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普鲁卡因联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与单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对比试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试验对象均来自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成人带状疱疹患者,共收集66例病患,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病患30例,年龄在28~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0±3.10)岁,病程在1.1~15.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9.45±2.14)年。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男性病例18例,女性病例15例,平均年龄为(47.87 ±8.33)岁,平均病程为(8.38±2.01)年;对照组男性病例18例,女性病例15例,平均年龄为(48.23±10.11)岁,平均病程为(9.66 ±2.3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静脉滴注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更昔洛韦300m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鲁卡因250mg,1次/d。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疗程内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症状缓解(止痛、止疱、结痂)的天数以及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以此为依据判定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指标

本次试验把疗效的评价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即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皮疹完全消退,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红斑、水疱大部分消失,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红斑、水疱部分消失,疼痛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红斑、水疱几乎无变化,疼痛症状几乎无减轻。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个疗程治疗时期内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对成人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均有效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平均止痛、止疱、结痂所需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时期内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2例,显效患者28例,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患者15例,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结果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两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2.3 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在静脉滴注给予普鲁卡因时出现轻度胸闷、头晕、乏力的症状,减缓滴注速度后症状消失,对治疗效果未产生影响。说明运用普鲁卡因治疗成人带状疱疹的安全性较好,无较大不良反应。

3 讨 论

带状疱疹是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是由于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引起的累及神经和皮肤的一类皮肤病。当病毒侵入神经后,可以引起神经发生炎症,水肿甚至坏死而导致患者疼痛难忍[3]。带状疱疹在50~8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为0.5%,但由于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失当或者患者免疫能力不足等种种原因,患者极易出现长期并发症和后遗症,其中发生后遗神经痛者可高达58.7%,70岁以上老人更是高达80%以上[4]。目前治疗带状疱疹,西医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合成来达到抗病毒效果,例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普鲁卡因属于常用局部麻醉药物,其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止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钠离子在药物作用期间不能进入细胞而引起传导阻滞,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本次试验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有明显差异,归纳其原因为:病毒侵犯神经节,引起神经的发炎或变性而导致神经痛,神经痛又导致微血管发生痉挛,发生痉挛的微血管又会导致受损神经失养。如果抗病毒药物无法足量到达病灶,就无法缓解症状,甚至短期内发生加重[5]。相对比而言,普鲁卡可以阻断疼痛的传导路径,解除微血管痉挛而打破上述恶性循环,因此可以较快缓解症状,明显缩短疗程,产生本次试验中明显的相对治疗效果。

实验表明,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和普鲁卡因的观察组在症状表现方面要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的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到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实验结果说明普鲁卡因配合抗病毒药物缓慢静滴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的特点,是相对高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是控制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措施。是带状疱疹患者,特别是以神经痛为主要表现者,值得采用的治疗方案,临床中应当推广使用。

[1] Nagasko EM,Johnton RW,Griffin DR,et al.Rash severity in herpes zoster: Correlates and relationship to postherpetic neuralgia[J].Am Acad Dermatol,2010,46(6) :834-839.

[2] 杨宝峰,苏定冯,周宏灏.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23-124.

[3]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54.

[4] 卢熙福,曾珠.带状疱疹治疗进展[J].现代医院,2008,8(12):4-5.

[5] 唐华,夏仪辉,林青.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治疗成人带状疱疹短期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445-1446.

R752.1+2

B

1671-8194(2013)36-0141-02

猜你喜欢

普鲁卡因洛韦神经痛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
鲁卡因调节TRAIL基因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