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研究

2013-07-10齐艳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器官药品资料

齐艳菊

(营口市药品检验所,山东 营口 115000)

浅谈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研究

齐艳菊

(营口市药品检验所,山东 营口 115000)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及原因。方法 搜集我市卫生服务站药品不良反应患者42例的ADR报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所用药物种类、用药方式、不良反应表现等等。结果 41~60岁之间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为35.7%(P<0.05);抗菌类药物引发ADR概率最高,占所有ADR诱发药物的45.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心血管系统类药物,占比分别为16.7%、11.9%(P<0.05);静脉滴注用药途径发生ADR概率最高,为83.3%,其次为皮下注射与肌内注射,构成比分别为9.5%、4.8%;ADR累及到的系统及器官有泌尿系统、血液及循环系统、营养及代谢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全身反应、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部分患者有2个或多个系统及器官受影响,皮肤及附件是ADR反应最为常见的系统,累及率达36.9%。结论 应规范中老年群体用药、谨慎静脉滴注药物,加大中药制剂安全性监管力度,注意部分药物前期皮试及用药后皮肤及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观察。

药品;不良反应;原因

我市中心在充分认识到ADR对患者、医院、社会的危害后,开展了ADR调查分析工作,旨在查找与ADR相关的因素与临床表现,为临床治疗中预防和控制ADR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市卫生服务站药品不良反应患者42例的报告资料,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46.1±1.7)岁。对患者基础资料、诊断资料及用药资料、不良反应表现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2 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规定,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所用药物种类、用药方式、不良反应表现等[1]。

将整理得出的各项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一步整理、汇总和分析,对比研究ADR患者是否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不同药物种类、用药方式是否有不同的ADR发生率和ADR临床表现[2]。

1.3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DR患者性别、年龄对比分析

本组ADR患者性别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41~60岁之间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为35.7%(P<0.05),其次为21~40岁及6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均为23.8%,见表1。

表1 ADR患者性别、年龄对比分析

2.2 不同药物种类及用药方式的ADR情况对比

抗菌类药物引发ADR概率最高,占所有ADR诱发药物的45.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心血管系统类药物,占比分别为16.7%、11.9%(P<0.05),见表2。静脉滴注用药途径发生ADR概率最高,为83.3%,其次为皮下注射与肌内注射,构成比分别为9.5%、4.8%,见表3。

2.3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表2 不同药物种类ADR情况对比

表3 不同用药方式ADR情况对比

ADR累及到的系统及器官有泌尿系统、血液及循环系统、营养及代谢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全身反应、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部分患者有2个或多个系统及器官受影响,皮肤及附件是ADR反应最为常见的系统,累及率达36.9%,其次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全身性反应,累及率分别为26.2%、11.9%(P<0.05)。见表4。

表4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n(%)]

3 讨 论

疾病的临床治疗离不开药物的使用,随着药物种类越来越多、用药途径不断增加、药物配伍日渐复杂,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不断攀升[3],因用药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患者不适、延长治疗时间、加大医疗压力、加重患者家庭心理及经济负担[4]。

本次研究对我市卫生服务站42例ADR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以期了解和掌握ADR相关因素及ADR累及的系统及器官、发生ADR的主要反应。研究结果显示,ADR与年龄有关,中老年群体是首要ADR群体,21~40岁患者发生ADR概率次之,20岁以下患者ADR发生率最低;抗菌类药物引发ADR概率最高,占所有ADR诱发药物的45.2%,这与新型抗菌药物滥用及盲目联合用药相关;静脉滴注药物容易发生药量、用药时间、药物配伍失误,因而ADR发生率更高。另外,皮肤及其附件是ADR最易累及的系统,应当注重用药前试验与用药后的密切观察[5]。

总之,在了解不同种类、不同用药途径用药的ADR发生率及ADR临床表现后,临床工作者需规范用药、密切观察,预防和控制ADR的发生。

[1] 王文雪,刘炘,宋新文,等.668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13,32(5):618-620.

[2] 刘丽娜,马红芳,夏晨辉,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河北医药, 2012,34(3):453-454.

[3] 王永田,蒋尧,孙菁,等.8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21-123.

[4] 韦斯军.6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5): 641-642.

[5] 许浩云,陈月.87例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44-45.

R969.3;R978.1

B

1671-8194(2013)36-0075-02

猜你喜欢

器官药品资料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类器官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ORGANIZED GIVING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