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公众需求的气象影视服务改进策略
2013-07-07王晓莉陈石定
王晓莉,陈石定
(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1 引言
良好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指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应“以人为本,保障基本”,“改革创新,提高效率”[1]。气象部门作为我国重要的公共服务提供单位,有责任提供优质公共气象服务,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气象局在《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2]中指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应坚持“需求牵引原则,公益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人为本、惠普公平原则”,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因此,对于公共气象重要组成部分的气象影视服务而言,在社会大幅进步,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对气象影视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其发展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公众需求的变化,由此改进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气象影视服务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2.1 气象影视服务内涵
气象影视服务,主要是指依托多媒体技术,将气象科学以生动的形式通过电视等媒体传递给观众的过程。它以电视为主要载体,提供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气象信息与知识,是气象科学与多媒体、电视制作技术,通讯与传播技术等结合的产物[3]。气象影视既扮演着传播信息与气象知识的作用,又是气象部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依托,如何准确把握其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其内在规律,推动其又好又快发展,将是广大气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2.2 我国气象影视发展历程
气象影视的发展与电视气象节目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电视气象节目相比较于欧美电视发达国家,起步较晚。1980年7月1日,我国首次由国家气象中心提供天气预报图表资料及文字稿,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开播,每天制作播出一次,这标志着我国气象影视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86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了由国家气象中心独立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内容逐渐与国际接轨。1993年3月1日,CCVT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中首次推出了主持人形象,其新颖的播出形式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同时新增景观及城市天气预报,为日后的气象服务产业化道路奠定了基础[4]。
1996年1月15日,中国气象局与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天气预报的工作的通知》,对气象与广电部门如何加强合作、提高节目质量、完善电视天气预报的发布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同年的4月15日,中国气象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气象节目广播的通知》,要求气象部门在抓传播媒介的改进工作中,要重点抓好电视气象广播,要充分利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进节目制作手段,增加节目内容,优化播出形式,提高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质量。
2002年8月28日,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公司成立,其制作的气象节目覆盖了中央电视台频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旅游卫视等。2006年,《中国气象频道》开播,目前,频道实现了全天滚动播出,已成为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5]。
如今,随着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网络电视、博客、播客等新媒体应运而生,为气象影视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宽阔途径。气象影视发展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3 公众需求变化对气象影视发展提出新要求
从我国气象影视发展的历程中看出,气象影视类节目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其每一次革新,都会带来巨大的反响,其每次变革的背后,正是基于公众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不仅对精神文化产品以及气象影视服务产品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对精神文化产品以及气象影视服务产品的质量、形式和种类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6],这给气象影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1 公众需求的变化给气象影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①气象影视发展需关注民众需求层次的变化。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7]。从我国的气象影视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在物质生活相对落后的时代,气象影视的发展也相对滞后,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气象影视节目也呈现多样化、新颖、活泼的特征。在此过程中,也与人们的需求密切相关。在经济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主要追求生理、安全上的需求,而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改善时,人们的需求逐步转向精神层面,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品位。气象影视服务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从无到有,已经实现了飞跃,但当这项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满足人们更高的期待与需求,将是这项服务得以继续改进的源动力。
②气象影视发展须满足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其内涵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气象部门作为我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机构,在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而作为宣传气象科学、传递气象信息重要窗口的气象影视服务,重在从细处着手,提供人民满意的气象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③气象影视服务质量的提升依赖于顾客导向理念的驱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带来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8]。而引入经济学理论,将公共服务接受者看作为提供者的顾客,始终坚持以高质量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是实现管理方式转变,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重要环节。气象部门作为公共服务提供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必将建立于将人民群众看作自己的顾客、想方设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之上。由此可见,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顾客导向理念,将是驱动气象影视服务更上一个台阶的强大动力。
3.2 分析并满足公众需求是气象影视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前面的分析看出,公众需求决定着气象影视的发展方向,而分析并努力满足人们的需求将是气象影视服务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通过湖北气象网站主页“网上调查”栏目的“气象服务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见表1),尝试分析公众的气象服务需求特征。
从表1看出,天气预报对学习、工作、生产和生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62.21%和35.84%的人员选择了“很有帮助”和“可作参考”,而这也印证了气象影视服务的开展正是基于大众的普遍需求之上。在天气预报准确率的问题回答上,“能满足”和“基本满足”总和占到了87.19%,体现出天气预报水平较高,这也是气象影视服务满足大众准确度需求的首要条件。在天气预报获取方式上,“电视”仍是较多人群的首要选择。
通过分析部分选项,可以清晰地看出公众需求的变化,结合目前天气预报的实际情况,可进一步改善气象影视服务。问题⑨中,人们关注的生活气象服务产品,较多人选择了着衣指数、紫外线强度、晾晒指数预报,这些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并能够很好地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选择;问题⑩中,29.25%的人选择了“其它”气象健康指数预报,在给出的四个选择之外,还有更多的关注点,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问题○11空气质量要素预报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大气粉尘、二氧化硫含量,其原因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最大的问题是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活水平的衡量,不仅仅是GDP的增长,而是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从需求层次理论也可推导出,人们由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逐步转为对优美、健康的居住环境等更高层次的追求。气象影视完全可以抓住此类变化,以更加全面的服务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
表1 湖北气象“气象服务调查问卷”所设部分问题、答案选项及选择比例[9]
4 面向公众需求的气象影视服务改进策略
新时期,面临公众新的更高的需求,气象影视服务必须与时俱进,从细处着手,多管齐下,体现对大众生活的人性化关怀,实现公共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4.1 增强预报准确率,构建服务基础
气象影视节目包括天气预报以及气象影视专题节目等。其中,大众收看最多的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最重要的作用是传递未来的天气信息,而信息的最重要特征在于其准确性、及时性,如果传递给人们的信息不够准确,尽管在编导设计、影视技巧方面能够引人入胜,但仍会大幅降低其服务的效果。因此,提高预报的准确率,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在表1问题④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回答中,14.02%的用户选择了“不太准确”;2.14%的用户选择了“很不准确”,表明我们的预报准确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努力打造素质过硬的气象预报队伍,掌握预报的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预报的准确率,展现气象部门风采,并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将是提供优质气象影视服务的首要环节。
4.2 广泛应用新媒体传播途径,增强普及性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势不可挡,传统电视媒体迎来挑战,气象影视节目的受众同样面临减少的境地。事实上,观众分流的本质原因仍在于人们需求所发生的改变。传统的通过电视、报纸、广播收听天气预报节目的需求,逐步转向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多样化、超越时空的信息获取方式需求。如表1问题⑥在对天气预报信息的获取方式调查中,选择人数位于前三位的依次是:电视、因特网、手机短信。因特网、手机短信成为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重要方式,并有超越收看电视方式的趋势。因此,新媒体所带来的挑战,另一个角度也是机遇。通过移动车载电视传播气象影视服务、通过气象网站开展天气预报点播服务、通过手机网络推送气象影视视频,都将是公共气象影视服务推广的宽广渠道。
4.3 紧密结合气象科普知识,增强知识性
气象影视服务可以深层次挖掘,在于气象部门有专业化的队伍。气象影视服务部门应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将气象科普知识融入至日常天气预报中,增强知识性、趣味性,也让百姓能够更加了解气象科学,并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如,随着城市空气污染的加剧,我们经常看到的“雾天”,正确的称呼在气象科学上应为“霾”,如果在节目中将这种天气现象阐述给观众,相信既会增加人们的气象知识,也会提升人们自我保护与防范的意识。
4.4 增加公众最关心的内容,增强实用性
气象影视服务的改进,体现在对公众需求内容变化所做出的反应上。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天气预报中所传递的信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如表1中问题⑨和○11,从气象服务产品和空气质量要素预报的选择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公众需要的除了温度、风速、晴雨等基本信息以外的更多的信息需求。但在日常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尚未看到这类信息的预报和提示,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尽早加入民众较为关心的此类信息,拓宽信息量,增强实用性,提升服务品质。
4.5 变化节目版式或尝试专业主持,增强新颖性
长期不变的节目方式,必定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借助最新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在动画演示、画面美化等方面,持续改进,由此改善观众的视觉感,增强新颖性。另一方面,我们现有的气象节目主持人大多是学习主持相关专业的,而在美国的天气频道中,部分气象学家担任了节目主持人[10]。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尝试邀请部分专业的气象学家适时主持气象影视节目,打破常规,推陈出新,提升气象影视节目的吸引力。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2-07/20/content_2187242.htm,2012.10.1.
[2]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 .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1zhuant/20111214/2011121405/201112/t20111219 _156886.html.2012.11.10
[3]韩建钢.电视气象节目的创与编[M].气象影视技术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39-40.
[4]徐杰.中国电视气象节目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新闻学,2005.
[5]防灾减灾、服务大众——中国气象频道开播五周年.http://www.cma.gov.cn/qxxw/xw/201105/t20110518 _ 93919.html,2011-10-02.
[6]郑锦.关于推动气象影视服务新发展的若干思考[J].气象软科学,2005(3):79-83.
[7]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http://baike.baidu.com/view/690053.htm,2011-10-02.
[8]新公共管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132675.htm,2011.10.2.
[9]湖北气象网站“气象服务调查问卷”统计结果.http://www.hbqx.gov.cn/zt/hbqxdc.html,2011-10-06.
[10]李丹.非同寻常的美国天气频道[J].气象知识,2000(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