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尉迟恭

2013-07-07李国文

领导文萃 2013年23期
关键词:功臣李世民秦王

李国文

如果说,唐代活得最明白的大臣是李泌,活得最明白的诗人为白居易,那么,活得最明白的武将,莫过于这位尉迟敬德了。

尉迟敬德(公元585-658年),即尉迟恭,山西朔县人,起家于河中。隋大业年末到唐贞观年初,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数得过来的各路诸侯,数不过来的瓦岗好汉,无不各霸一方,自立为王。据钱穆《国史大纲》称:“群雄纷起者至百三十余人,拥众十五万以上者,多至五十余,民间残破已极。”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讨伐刘武周,两军战于柏壁。刘武周部金刚大败,遂率余部投奔突厥。尉迟恭看不起这位老上级巴结讨好胡人,未随之而去,固守介休,收拾残部,按兵不动。尉迟恭并非一般行伍出身般只知打杀,他一有政治头脑,擅长分析形势;二有战略眼光,懂得何去何从。可举目天下,豪杰蜂起,到底哪一路是明日的“希望之星”呢?看来看去,尉迟恭认准了秦王李世民,遂投奔而去。

后来,李世民在一次打猎中,恰遇王世充的一彪兵马,亦亏了尉迟敬德出手相助,才得以冲出重围。

这一次救主行为,既报了知遇之恩,也使秦王部下相信了尉迟的忠诚。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尉迟敬德更是起了推进器的作用。杀弟逼父,对李世民来说是痛苦的决定,考虑实力,考虑舆论,考虑亲情,犹豫迟疑,下不了决心。这时,尉迟敬德进言道:“人情畏死,众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虽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失人臣临难不避之节,乏先贤大义灭亲之事,非所闻也。”如果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第一主角的话,那么尉迟恭则是名符其实的第一配角。

这场大唐帝国接班人的争夺战可谓惊心动魄。在李世民与李元吉激烈搏杀的危急存亡关头,尾随秦王的尉迟恭,在至少十米开外处,拈弓搭箭,李元吉应声倒地。之前进宫的李建成,则被埋伏在玄武门的李世民击毙。在海子里游船上的老爷子李渊,正与群臣商讨如何解决这三兄弟的尖锐矛盾而不得其法之时,没想到李世民下此毒手。更重要的,是这场政变使得唐高祖李渊乖乖让位:“时帝泛舟海池,王命敬德往侍,不解甲趋行在侧(这是以武装胁迫就范的婉转说法)。帝惊曰:‘今日之乱为谁?尔来何邪?’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不安,遣臣宿卫。’”李渊知道,这个杀红了眼的尉迟恭,必是这次政变的武装力量总指挥,无奈之下,也只好接受既成事实,退作太上皇。李世民从此登上大位,开始他的贞观之治。

《新唐书》载:“武德九年十月,太宗定功臣封户,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户千三百。”尉迟恭这位为李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获得了极其尊崇的地位。

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功臣通常是不大好当的:第一,功高震主,皇帝早晚要排除掉你;第二,居功自傲,皇帝不会永远庇护你;第三,辉煌不再,皇帝未必总是需要你;第四,老本吃光,到时就别怪圣上不念旧情了。

尉迟敬德同样逃脱不了这样的“潜规则”。“好讦直,负其功,每见无忌、玄龄、如晦等短长,必面折廷辩,由是与执政不平。三年,出为襄州都督”,他与历代居功自傲的臣下一样,把谁都不放在眼里。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在出生地举行宴会,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豪情满怀。宴会上,尉迟恭对“次序”排在自己之前的某公不满:“汝有何功?合坐我上!”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过来劝解了几句,“敬德勃然,拳殴道宗目”,结果道宗的一只眼睛险些被打瞎。事情闹大了,李世民很不高兴,宴会在不愉快的气氛中提前结束了。

但李世民到底有修养,对尉迟敬德的处理,与刘邦和朱元璋不同。他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以淮阴侯韩信的例子晓喻道:“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谨饬,无贻后悔也。”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两人又有一次谈话。李世民问:“有人说你造反,是怎么回事?”尉迟恭听了憋了一肚子气:“说为臣要造反是真的!当年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侥幸不死,才有今天。如今天下安定,却怀疑我要造反?”说着,还解开衣裳露出一道道伤疤。李世民听后也感动起来:“我不怀疑你,才和你说这事,你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皇帝一句貌似漫不经心的玩笑,却如同一记重锤,砸在尉迟恭心中。此后这位老兄像变了一个人,“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有如此“明智”的皇帝,才会有如此“顺达”的臣下。

他明白得不容易,但终于还是明白了。公元658年,尉迟恭老病而死,终年74岁。

但这种在强大压力下的明白,无论对施压者还是对被压者来说,是很难达到两厢满意,臻于圆满的地步的。因为只要是压力,不管大和小、轻与重,对被压者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因此,施压的一方,要考虑如何使压力处于一种临界状态,既不至于被压者承受不住而崩溃,又不至于压力不够而不起作用;被压的一方,也需要在可接受的程度下,释放自我能量,消解反作用力。这一点,施压者李世民只是想要被压者懂得,并不是要他的命,要命要比施压容易得多。被压者尉迟恭也终于明白,功臣如工具,用的时候是功臣,不用的时候就不是功臣。没有一个永远用得着的功臣,也没有一个永远离不开功臣的皇帝。参透了这一点,尉迟敬德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清醒头脑和战略眼光,极具政治智慧和存身韬养的军事家。

猜你喜欢

功臣李世民秦王
雷厉风行的功臣——李靖
李世民的苦心
灭害功臣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泥土中的功臣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
食客
李世民军事谋略思想反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