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物看海派文化的创新

2013-07-07顾音海

检察风云 2013年12期
关键词:关公钢琴上海

文·图/顾音海

从文物看海派文化的创新

文·图/顾音海

本刊鉴赏家栏目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合作,每期刊登一篇文章,志在将上海6000年的发展历程,呈现一个富收藏、研究、展示上海历史的文化栏目,也是为了提高全社会、全民族对于自己本土文化的自信和文化自觉,以此共谋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就是本刊编发该栏目的诚恳心愿。

吴乐懿唱片《旗袍与钢琴的旋律》,目录中有贺绿汀作品

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在中外文化的会通交融中,在本土文化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海派文化。她既有异质文化的影子,又有传统中华文化的内涵,反映出上海城市开放、多样、求新、务实等特色。历史留存在博物馆里,通过件件文物、文献,向我们叙述,让我们体会这文化的积淀。

中外文化相结合,其生发出的创新点是中西合璧的新亮点。比如,西方音乐东来的过程中,有不少新创举,贺绿汀以中国风格创作了钢琴曲《牧童短笛》就是个典型的成功例子。钢琴作为西方乐器之王,在音乐教化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自19世纪上半叶传入中国后,随着教堂和新学堂在上海等沿海城市的兴起,圣歌与乐歌伴奏时都被广泛使用。但独立的钢琴曲创作由起步到成功,在我国还是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赵元任等老一辈学者、艺术家尝试性地创作了构思简单、曲式短小的第一批钢琴小曲,有筚路蓝缕之功。1927年萧友梅创办“上海国立音乐院”(后称国立音专,是当时国内唯一的音乐教研机构),聘请俄罗斯钢琴家查哈罗夫等主持钢琴教学,使得中国人在钢琴演奏上,由当初只能弹奏小品的初、中级程度,迅速向高水准的演奏艺术发展。适逢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齐尔品(1899-1977)游历中国,爱慕中国传统音乐,特出资举办“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评奖活动,条件为作曲者必须是中国人,作品要有中国风味。比赛共收到11人创作的20件作品,评选结果: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老志诚的《牧童之乐》等六首曲子获奖。尤其是《牧童短笛》,犹如一首田园诗: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上一高一低吹着竹笛,中段是民间舞蹈的欢快场面,其自由式二部对位、五声调式为主体的和声音程替换等技法是钢琴的,展现的境界无疑具有中国画的写意特色,其美妙的旋律、新颖的手法一举夺得引人瞩目的一等奖。这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诞生,立刻引起关注,经齐尔品(俄罗斯音乐家)向世界音乐界宣传,也成为后人借鉴的成功典范。这次比赛对于尚处于起步状态的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意义深远。贺先生的手稿、最早的录音唱片、当年的音乐会节目单等都是这次文化事件的很好纪念。

再如,绘画艺术方面,虽然先前已有郎世宁为代表的宫廷画、南方的外销画及民间木刻版画里西洋画法的成就,但系统学习、教授、绘制、创作西画,还是在上海播下的种子。上海的徐家汇土山湾于1864年建立孤儿院,后创办学馆,设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照相等工艺场。当初为接纳孤儿工作习艺而设立的机构,后来成为培养艺术、工艺人才的摇篮。上海并产生了数位艺贯中西的画家。徐悲鸿早年到上海,深得高剑父、康有为、蔡元培赏识,受助赴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接受法国学院派严格而系统的训练。他于1927年带着振兴中国绘画的雄心学成回到上海,参与创办南京艺术学院,后在北京、南京任教。另一位影响巨大的西洋画家是刘海粟,他在辛亥革命后来上海,与人共建“上海美术院”(后更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因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轩然大波,竟遭通缉。留法归来的徐悲鸿、刘海粟,还有林风眠,都极力提倡新的画风,以实现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借欧洲艺术传统表现中国文化的愿望。徐悲鸿回国后,创作了取材于中国古代历史、传说的大型油画《天横五壮士》《愚公移山》等名作。其中,在人物外形轮廓、衣纹处理和树草等的表现上,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的白描勾勒,而在构图、人物动态、肌肉等画面内容上,有采用强调透视关系、明暗关系、解剖比例等西画技法。刘海粟受印象派、后印象派影响较大,其国画用笔豪放,与油画有相通之处。在题材上,也有许多中国传统内容。总之,徐、刘、林及其学生,还有同样留法的颜文樑、庞薰琹等一批画家,都为西方艺术引进后绘画的创新和复兴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虽然他们在北京、南京、苏州、杭州也办学校开课授徒,但上海一直是绘画改革的重镇。留存在美术馆、博物馆里的作品,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当年这段意义深远的画史。

在本土文化成功地走入近代、继承创新方面,可以举出关公风俗为例子。关羽是中国本土文化中的著名人物形象,上海与关羽有缘,使得这本土元素在开放的、商业的文化环境中不断光大,有了新的含义与发展。上海的关帝庙虽然远不及北京的多,但上海唯一保存的一段古城墙上有大境阁,专门供奉关帝。另外,城隍庙有关圣殿。关帝作为武圣,在上海如同内地一样受到热烈的崇拜。这种感情为关公文化的发展作了铺垫。上海嘉定明墓出土有成化年代的说唱本,其中就有“花关索”戏,这是其他三国故事中所没有的。这墓主人宣家夫人是个戏迷,去世了还不忘把剧本随葬。近代以来,上海舞台上的戏曲非常精彩,三国故事是重头戏,许多剧种都在演关公。民国上海天蟾舞台上,有李万春等南北京剧名角头本:《关公走麦城》。上海城隍庙旧校场年画中,《绣像三国志英雄谱》就有“关帝”,那是戏曲人物造像。另外,年画门神中也有关公。这些题材是传统的,年节风俗无论在哪里,即使在海外华人聚居地,也还保留完整。但在上海,在高度聚集的人群,各式不同的文化习俗交互影响的条件下,关公文化不免融合了商业文化的发展因素,特点是迎合商业宣传需要,追求形式与内涵的新奇、数量,扩大影响。年画里的关公,从木刻变成色彩更加浓郁、成本低廉、发行量巨大的石印画。在各类广告中,如三井洋行广告画商标画,更是以关公张飞等三国人物为常见题材。连夹在香烟里的“香烟牌子”(一种小型宣传、收藏品),也争相印制三国故事。上海作为近代以来全国的出版中心,不知道出过多少三国故事,从戏曲唱本到小说、故事简写本、改编本到连环画,应有尽有。朱润斋就是以画三国出名,由此推动了连环画这一画种的发展。总之,关羽成为新的商业社会中的中国元素,催生了戏曲、民间艺术、商业广告等形式的新变化,新内容。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关公钢琴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关公工艺
纸钢琴
钢琴
论《三国演义》与关公信仰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