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化”的异化特征
2013-07-05谭迎春
谭迎春
【摘 要】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讲,存在着一种“异化特征”。就是说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主体认识的模糊性等原因,艺术教育往往易于丧失自身的本质特征,既没有突出艺术的特点,有没有突出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以至于它从实质上讲已不能算是名副其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此笔者以论述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化”的异化现象,还原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本质功能,从而更加清醒认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的,不断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大力发展。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专业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美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教育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从而也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教育部相继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纲领性文件,它们的颁布与实施长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教育是美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同时它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艺术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建设与实现创新性国家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渠道,党和国家将此提升到关系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新世纪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是卓识而又远见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法规建设、行政管理、教学活动、教师队伍、设备器材、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艺术教育的基础差,底子薄,学校艺术教育目前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在此发展中有必然的主观认识不清和客观条件制约等要素阻碍着当代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步伐,要尽快改变这个状况,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发现和解决制约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问题乃推动我国美育事业发展之根本,繁荣艺术教育之核心,但只有在对客体充分认识的基础才能实践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所以主体对客体认识偏差予以正确定位乃艺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根本前提。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讲,存在着一种“异化特征”。就是说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主体认识的模糊性等原因,艺术教育往往易于丧失自身的本质特征,既没有突出艺术的特点,有没有突出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以至于它从实质上讲已不能算是名副其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此笔者以论述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化”的异化现象,还原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本质功能,从而更加清醒认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的,不断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为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一种普通的、普及的基本的艺术素养教育。可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从总体上来看,脱离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特点,一味模仿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专业化倾向十分严重,在笔者走访的沈阳市几所重点小学与中学的过程中,这一突出的倾向越加明显,重点表现在把艺术教育的重点放在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上,有的甚至把艺术教学等同于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把对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当做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往往使艺术教学过程变成纯粹的艺术知识技能传授和训练过程,学生缺少参与艺术活动,缺少艺术体验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
著名的美国艺术教育家加登纳在对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时指出:“中国艺术教育的重点,偏重技巧训练,目的是培养个人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能力和造型艺术中的审美观念,技巧训练被视为是个性和发自性的基础和起点。而在美国教育中,更强调让儿童本能地反应,强调儿童有独特的作品。技巧训练被认为晚些为好,最好是在儿童愿望更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概念时自然进行。因此,在美国,技巧训练实在实现独创概念以后,而在中国,独创概念只在培养技巧之后才可能出现。出于这种概念,中国的艺术教育多为严格的模仿。另外一位美国音乐家雷默在对中国音乐教育实地3个月的考察后指出”在中小学里,音乐教育遇到一个主要问题是学生对技巧的掌握超过了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无例外的集中在技巧训练上,并视方法论为最高准则。学生们的知识结构目标越窄,他们的专长就越受到限制,教学方法也越得不到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从幼儿园到音乐学院,中国的音乐教育几乎全部靠死记硬背、联系、模仿、重复一步一步地形成起来。“中国孩子很少表现出独立性,他们没有自立的概念,没有想到自己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在音乐上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无疑地,我感到痛心的是他们失去太多,代价太大;他们的兴趣受到压抑,而这本可使他们成为更有趣的人。
笔者在某中学与音乐教师交谈时,该音乐老师指出:多少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艺课,它是通过教育形式传播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所以音乐可以只被看做是技能技巧课。音乐教学方法也以‘教音乐为宗旨,教师的目标往往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上,教师的注意力必然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器乐中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他认为,虽然音乐的艺术是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才能表现的,但关键首先要使人有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要让孩子们愿意学、乐意学、有感才有爱,有感才有智。要不然,再简单的音乐技能训练,也只能成为机械的操作,呆板的重复。
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大多存在于城市的中小学之间,这也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功利性上,为了追求某一奖项,凸显自我的教学成绩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导致艺术教育被简单的异化为艺术知识技能课程,,根据艺术教育的目标和社会功能分析,中小学在实践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和艺术活动充分相依结合,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兴趣中去完成艺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单一的言传身教,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与学生兴趣二者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两者缺一不可。
以上所述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认识偏差与观念落差一直是艺术教育研究者老生常谈的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或许与中国沿袭的几千年的教育体制与艺术教育研究滞后息息相关,而现代艺术教育发展的几十年里,它不但没有得到澄清与正确的定位,反而越演越烈,导致中小学艺术教育一直处于被动与发展缓慢的局面,这不得不使艺术教育工作者深思。
【参考文献】
[1]郭生健.艺术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贺志朴.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4.
[3]沈致隆.亲历哈佛——美国艺术教育考察纪行.中华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商务印书馆,1994.
[5]加登纳.中美艺术教育的区别.打印稿,1989.
[6]雷默.美国人眼中的中国音乐与音乐教育.油印稿,1987.
[7]廖乃雄.关于音乐教育观念革新的断想.载《中国音乐教育》,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