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业环境监测机制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
2013-07-05宋睿男
宋睿男
【摘 要】我国人民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和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尤其是自从上个世纪末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体系逐步进入了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个时期内,国家和政府为了进一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明确的提出了发展现代化农业体系的目标,也实现了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建设。本文就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了其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影响,旨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农业;环境监测;安全生产
目前,若想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大力发展各种安全生产技术,就必须要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的安全性,这也是农业安全生产中能够不容忽视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得出,没有一个优质、可靠的农业生产环境,就无法达到农业安全生产的要求,更是无法生产出高质、安全、可靠的农业产品,同时失去了这个基础前提,那么农业生产安全也必然是一纸空文,犹如无源之水、无土之木。
1.农业环境监测机制概述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也呈现了出巨大的变革,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在社会发展中农业环境监测机制逐步与通信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监测系统和体制,为农业生产的正常持续进行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指导基础。
1.1农业环境监测机制
随着全球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农业生产技术呈现出巨大的变化态势,逐步将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套综合、先进和现代化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集规模化、综合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种社会发展基础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新型技术出现促使新概念、新思想的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目前社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一项涉及到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是通过将信息世界与客观世界融合一体来反应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要点,从而改变传统人与自然交互方式。
1.2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发展
环境监测机制也被人们统称为环境监测网络,是通过以传统的农业环境监测机制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监测措施。这种环境监测机制的应用是通过传感器将环境中存在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各个监测中心,并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反馈是技术人员需要的数据。截至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农业环境监测机制已经形成了有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共同组成的工作模式,其优势在于网络稳定、传输速度高、信息稳定性能好。但是主要的缺陷在于减少成本大、传感器的节点位置不固定以及对于需要变动测定的环节有着一定的制约和限制。
2.完善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我国明确的提出了发展优质、高产、生态、高效和安全的农业生产目标,并经过几年的努力和钻研逐步实现了这一发展流程。时至今日,我国农业产品质量与过去相比较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实现了安全、高产和优质的生产要求。根据总结分析,这一农业生产制度的实现其主要基础在于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完善与优化。
2.1建立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建档制度
各地的农业环保监测部门,应对本地区的农业环境,做一整体而又十分细致合理的布局。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地设立常规监测点位,并定期对这些监测点位的环境因子水、土、大气等做常规监测,以便全面掌握全地区内的环境变化趋势;同时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包括历史的、现今的、环境背景值及水文资料、气象资料等重要相关数据,一并建档保存。有了这些资料,就可以对全地区内的农业环境的优劣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全面分析,就可以为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基地选择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明确意见,将基地检测失败的可能性降到最小,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可以为突发环境事故的处理提供参考,便于其快速有效地解决。因此,常规监测,数据存档,是农田环境监测制的基本工作,应常抓不懈。
2.2建立农业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度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业生产基地内的工业新、改、扩建等项目工程也随之大量上马。然而,在这些工程的规划之初,往往忽略了农业环保部门的评估意见,其结果必然造成无法挽回的农业环境污染损失。因此,在农业基地内及其周边环境所开设的工业项目,农业环保部门对其是否应该存在和继续,应该具有一票否决权。这项制度是保护农业环境的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一个最有力的保障。
2.3建立重点生产基地重点监测制
目前各地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蓬勃发展。这些基地,从申报、评估、环境监测直至产品检测合格,最后准予挂牌生产,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它们的生产环境应得到绝对安全的监测和保护,其生产环境一旦遭到污染和破坏,那将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被废止,大量的人、财、物损失及各方面的负面影响都将无法弥补,损失更是难以估算。更重要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块基地是不会被允许重新申报的。为此,应在这些重点基地及其周边环境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监测制度,重点基地、重点监测、重点保护,要时刻掌握其环境变化趋势,决不能允许其环境有所恶化,更不能允许环境污染事故在此发生。
2.4建立隔离带强制管理监测制度
要想确保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安全,其周边环境的监测管理也绝不能忽视。在这些基地周边强制划出隔离带,并对其间的肥水药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上述各种安全生产基地内的农业生产,是按照各自的生产方式按规程进行生产的,其肥水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都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不会对农业环境造成危害。而其周边(即划定的隔离带区域)的农业环境内的农业生产,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主要是在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方面,则未必都是合理的,安全的。如果不加以强制性的监控,就完全有可能对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造成危害。例如,隔离区内的农业生产中有不当的用药行为,就完全有可能通过灌溉水、空气等污染途径进入到安全生产基地内,造成该基地生产环境的污染或致使其产品受到污染。因此,在这个被划定的隔离带内,对其农业投入品及生产方式都有必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要随时监测监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危害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2.5建立重点企业重点监测制度
对于农业生产环境内的重点企业,尤其是曾发生过污染事故的企业,要着重加以监测。对其生产要常规监测、抽测、重点时期监测3个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一起抓,一环也不能放松。严防其跑、冒、滴、漏等污染事故的发生。
3.结束语
总之,完善了农业环境监测制度,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才能有其发展的基础,农产品安全品质才能得以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农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