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某江水质变化及保护思路
2013-07-05李婉萍
李婉萍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排入某江的污染物也逐年增加,河流水质出现变化。
【关键词】江河;水质变化;保护
1.某江的现状及分析
1.1某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情况
1.1.1随时间变化情况
(1)1998~2000年及以前,某江干流中上游河段和支流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干流下游河段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水质稳定在较清洁级别。但其支流是两岸居民农业灌溉和生活污水的纳污水体,且河床浅、水流量少,出现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多个项目超标。
(2)2000~2004年,某江干流中上游河段和支流相关指标开始出现超过国家Ⅱ类水质标准的情况,仍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干流下游河段和支流开始出现超过国家Ⅲ类水质标准的情况,已到Ⅳ类水质。
(3)2004年以后,由于当地大力招商引资,企业数量激增,因而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大增加,由于各镇(街道)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大量经企业初级处理后的工业污废水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禽畜养殖业废水排入某江河,使该河水质恶化,某些断面甚至出现水体过营养化,成为水浮莲的繁殖温床。主要体现在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的浓度变化情况。
1.1.2河段污染情况
(1)某江干流中上游河段和支流相关指标持续保持良好,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开始出现长期超过国家Ⅱ类水质标准的情况;上游河段可能受禽畜养殖业及生活污水的影响比较明显。
(2)水量大的河段水质受到了区内主要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一直保持一定范围波动,较多地超出了规定的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已到Ⅳ类水质。
(3)内河涌的水质情况:几条内河涌一直受有机污染(生活污水及禽畜养殖业废水)严重,而且河涌的流动性差及流量剧减,导致河涌的自净能力较低,水质逐年下降,个别指标甚至出现超过国家Ⅴ类水质标准。
1.1.3污染类型变化情况
(1)1998~2000年,出现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表明某江及其支流为农业及生活污水造成有机污染物污染类型。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开始有不同性质的企业沿江兴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体,污染水质,但由于企业数量不多,排入废水量还不是很大,因此只对河流的污染带来了隐患。
(2)2000~2004年,上游受有机污染的影响加剧,城乡一体化、企业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水污染问题凸显,流域、农业的发展依赖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加上生活范围污水的增加,使总磷等指标浓度有上升趋势;且养殖业规模化,大量的禽畜排泄物未经处理进入河流,影响河流水质,导致河流氨氮、粪大肠菌群等指标浓度上升。
(3)目前某江的水质已经不是单纯的工业、生活或农业污染,从数据看,已明显是复合型污染,生活污染及工农业污染并存。
1.2污染物总量增加,生活源污染突出
近10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排入某江的污染物也逐年增加。2007年当地国内生产总值272.76亿元,人口29.4万,废水排放量及污染源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1.2.1工业源废水影响
目前该地区内有工业源(不包括家庭小作坊)1019家。其中,主要的工业源单位、排水大户基本都已经配套有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经处理后排放。
1.2.2生活源污水影响
市民生活污水及有废水排放的饮食、住宿、洗车等703家生活源单位,除位于城区内的两间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以内的污水经过有效处理后排放,其他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和生活污染源单位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某江河。
1.3某江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及影响
1.3.1禽畜养殖业
当地现有存栏50头以上养猪专业户3000多户、存栏500只以上规模养禽场900多户。2007年,生猪存栏18.2万头,家禽存栏436万羽。根据1头猪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相当于7人生活产生的废水,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的简易换算,废水排放量每年约12994万立方米,另外还伴有大量的粪便等有机固体废物。这些废水、粪便等基本排入配套的鱼塘或直接排入水体,最终排入某江,影响河流氨氮、粪大肠菌群等指标浓度。
1.3.2水产养殖业
某江流域是当地水产养殖主要区域,也是主要养殖水源。近十年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据初步估算,某江沿线、源头养殖户数2000多户,主要以养殖桂花鱼、四大家鱼为主,并以配套“三鸟”养殖为主。
但是由于水产养殖规模不合理,上游围截山塘养殖拦截了原本流入某江河的水源;水库等原本的蓄水、补给水工程也开辟为养殖场,直接对水源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大量的残饵、残药、流失的肥料与鱼类排泄物等通过每次的清理鱼塘流入水体,造成污染。
1.3.3种植业
另外,在农作物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最终大部分流入某江河,造成污染。
2.某江保护和思路目标
某江流域范围广,污染源涉及行业多,综合情况复杂,整治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我提出以堵、疏、防结合的措施,实现该江河水清、水畅通、无洪涝的目标。
2.1堵
(1)加强对各厂矿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尤其是要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对污染水质的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废污水排放标准。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排入江河的污染物总量,为发展腾出容量,另一方面通过生态建设措施提高 某江的自净能力。
(2)科学规划,把好环保准入审批关,严格控制新污染,减少新污染对某江的影响。
(3)加快沿线镇(街道)生活污水厂建设:一方面将造成某江主要污染的生活污水纳入净化处理,减少污染排放总量;另一方面某江沿岸的工业污水可以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就近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混合经过处理达到生活污水的一级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某江。
(4)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的治理。合理规划布局养殖区域,严格控制近郊及某江沿线开发养殖,推广农业生态养殖,促使全区的畜禽养殖企业积极开展循环利用。
2.2疏
(1)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工作,保护现有山体林木等植被,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增加水源的涵水量。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减小单一树种造林面积,多以针阔混交、乡土阔叶混交等方式造林。
(2)通过疏竣河道,扩宽河道断面,以加深河床,增加河道蓄水容量。
2.3防
(1)推进某江河两岸堤防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达标加固建设,大大提高两岸堤围的防洪能力。
(2)加快排涝规划的实施,提高电排站的排涝能力,确保沿岸工、农业尤其是工业园区经济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