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向的分析
2013-07-05刘鑫
刘鑫
【摘 要】对于我国汽车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文章通过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的特点与问题分析、发展规律分析,对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向进行了前瞻分析,对未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及国家政策导向提出了思路和建设性观点。
【关键词】汽车产业;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1.我国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发展中的特点与问题
1.1对中国汽车市场缺乏理性认识,抢市场、抢利润的急功近利思想浓厚。厂商对中国汽车市场认识有待于深化,短期行为倾向明显。
1.2汽车行业研发能力开始引起全方位重视。虽然目前整个汽车行业的研发能力依然比较低下,但研发能力是制约我国汽车业发展的瓶颈,已经达成了共识。
1.3汽车生产厂家一哄而起,数量太多,质量多数较差,相关企业甚至跨行业企业纷纷介入汽车产业。由于地方政府利益驱使、条块分割等因素,产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前分割市场阶段”,跨地区、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还难以有效形成。
1.4汽车市场定位与汽车厂商发展战略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汽车市场发展中产品定位受到充分重视,但厂商的产品战略定位却被忽视,企业发展向何处去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1.5低水平国产化影响汽车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国产化是一个双刃剑,一般的理解是,国产化率低说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慢,国产化率高说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较好,但为了降低成本而国产化的出发点与国际化水准的制造能力的提高带来的国产化是相差甚远的。
1.6市场竞争激烈,不断降低成本,车市价格同落微型汽车价格已趋正常;中级轿车正在逐步下降到较为合理的水平,但与国际价格水平还有很大距离;高级轿车价格与国际价格相比较仍然偏高。高出40%~l00%个百分点左右。但总体水平正在逐步回落。
2.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发展规律分析
2.1汽车产业发展要确定比较优势定位战略,汽车企业发展要确定差别化优势定位战略。不一定都要发展高端汽车,不一定都要发展全档汽车,也可以在客车、货车、轻型卡车、SUV、MPV、发动机、零部件等领域发展自己的优势。中国需要农用车巨头、商用车巨头、家庭轿车巨头、高端轿车巨头、客运车巨头、工程用车巨头,在国际市场也是如此。研究自己的比较优势,瞄准潜力市场,以不同的细分方式,发展各自市场相对错位的个性化的产品群、市场优势,才能组建和发展具有国际性核心能力的行业领袖。发达国家发展的初期也是走的这样一条路子。
2.2汽车厂商应该立足正常利润的发展战略。汽车市场发展的初期,一般会有一个很漫长的市场培育与发展期,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由于经济发展中造成了消费需求的储蓄倾向,一旦消费开始释放,就会出现短期车市井喷现象,加之消费需求的多层次性、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汽车消费在今后5~10年必然是一个增长期。但是,对于企业来讲,捞一把的心态长期来看要吃大亏,投机心理对于企业来讲是战略性失误,车市价格随着市场的国际化逐步会步入正常的轨道,立足正常利润发展,积蓄实实在在的发展实力才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正道。
2.3以国际化眼光和标准看待的规模化发展势在必行。汽车业在国际上发展的经济规模起点是100万辆,否则,很难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小型企业必将淘汰,实施重组兼并战略,处理好不同品牌、不同合资对象、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打造3~6个特大型的百万辆以上国际企业巨头,中国汽车产业才有希望。
2.4自主研发产品,实施年度创新,形成滚动开发优势。简单的讲提升自己的整车研发能力,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研发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产业高层次配套能力的综合体现,短期内实现研发能力的较大提开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必须尽快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建立研究与开发机制,逐步打造研究与开发平台。
2.5国内企业价值链上中下游优势配套分布合理科学,形成优化结构的产业发展群体。作为一个大国,汽车产业自成体系独立发展是有其必要的。一层意思是,无论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什么程度,非战略性的产业内行业可以按照国际分工与国际相衔接发展,战略性的行业国内必须实现能力独立、配套发展;另一层意思是,汽车产业价值链上中下游分布要科学、合理,国内与国际分工也要科学合理。
2.6推行汽车业发展的国内品牌与国际化品牌并举战略,推行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双市场型企业发展模式。走大国型汽车市场与汽车产业发展道路,内外并重,内部发展、外部拓展。全面注重品牌发展战略,必须尽快度过贴牌生产、合资生产的发展时期,积蓄实力,走向自主开发、自主投资、自主生产、自有品牌、系统化营销与服务的成长模式。
3.我国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发展前瞻分析
3.1资本集中方面。目前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上升期,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拓展期,这个时期还可以维持2~4年,但是,2~4年外资企业完成市场布局,中国汽车市场步入发展正轨后,资本集中、寡头竞争不可避免。一些企业一方面应付目前市场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未雨绸缪从战略上思考未来市场生存大计,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3.2经营战略方面。一是产业价值链比较优势与优势选择问题。二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协调发展问题。三是与国外厂商的竞合问题,以及合资品牌过渡到独立自主品牌问题。四是国际化问题。
3.3科技发展方面。我国目前的状况是,龙头企业有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但是科技水平落后发达国家若干年,一般性企业技术水平、研究能力还比较弱,具有一定的消化模仿能力,但还难言开发。投破口应该是在龙头企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乃至与国际机构的联合开发。
3.4市场发展方面。企业必须尽快扭转目前的粗放型消费研究、车型定位、价格策略确定、营销策略制定的局面。
3.5产业配套方面。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综合系统。高水平的整车设计生产是靠高水平的发动机生产、零部件生产、装备工业等来进行强力支撑的。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必须在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中,界定我国汽车产业的位势与发展途径,积极实施汽车配套产业集群战略,形成零部件工业系统配套能力,一方面满足国内企业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与世界范围的汽车工业局部配套,满足国际企业全球采购的要求。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必须注意以国际标准要求企业,绝不能搞所谓的“中国特色”配套产业也必须考虑以国际水平来要求,全面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
3.6产业政策方面。为了汽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逐步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中必须注意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进行扶持性保护。二是进行规划、布局、协调性的全面调控。三是进行政策性促进。四是进行跨区域协调。五是对重点发展项目进行政策性优惠与鼓励。六是对汽车市场秩序进行政策性规范。七是对汽车市场发展、国际市场营销进行政策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