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节水农业必要性分析
2013-07-05韩炳华
韩炳华
【摘 要】我国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具有紧迫性。节水农业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等。
【关键词】农业生产;现状;节水;必要性;途径
目前,我国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5%,农田灌溉用水总量36oo一3800亿ms,我国的耕地灌溉率已经高达4O%,年份和干旱季节。水源主要是,=-I)Il径流和地下水。水利资源与土地资源不相适应等原因,乌海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是由于降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迫在眉睫,水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水资源短缺现象非常严重。乌海地区生产的突出问题是由于降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人士高度重视和关心的事情,对于当今高度发展的经济社会,水资源是工农业生产生命线,节水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节水技术显然是这一问题得以解决的最好方式。具体有以下内容:一是农业生产中的节水对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意义重大,农业生产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二是社会生活中对生活污水和雨水的回收利用。三是对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使水资源再生,工业循环水的利用,即利用污水处理技术。
1.农业生产现状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农业的一个重要发祥地
远古时期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处于简陋的原始农业生产阶段。从周、秦时代及以后,由于牛耕、铁器的使用原始农业逐步转入持续两千多年的传统农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开始萌生近代农业因素,但战乱纷争,使之发展迟缓,只是到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农业才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将面临诸多因素制约其持续发展:
1.1土地条块分割,农业生产高成本低产出
中国现行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土地分布形式是一家一户条块分割的小田块,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及统一的田间管理,使先进的农业机械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实施困难。形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农业生产成本很高,农业产品的商品率与生产收入很低。
1.2人多地少,土地侵蚀严重
我国人多耕地少,近半个世纪来,我国人口由5.5亿增至13.0亿,年均增加1500万人,年增率1.7%左右,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而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2003年调查,我国耕地面积为1.3亿hm2,人均耕地面积0.1hm2,仅为世界人均平均数的47%。同时我国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人口压力,往往盲目开垦扩大耕地,长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当和掠夺式经营造成了土地退化,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23%,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达4541hm2,占耕地面积的34.26%,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当地土地资源退化和生态环境破坏,人民生活贫困,甚至威胁到群众的生活和生存条件。
1.3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粗放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低,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水平不高,有关农业生产的各种资源尚未很好利用。许多地区仍是广种薄收,有种无管的粗放经营模式。很多地区耕地的复种指数还停留在100%以下。尤有甚者,粮食的收割、脱粒、干燥、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损失率高达15%(国外专家估计高达20%),超出了联合国粮棉组织提出的标准损耗率限于5%的要求。
2.农业生产用水现状与节水必要性分析
2.1农业生产用水现状
中国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水危机。中国农业生产中缺水与水资源浪费并存。由于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我国农业灌溉用水一直是各类用水的大户,总用水量4000亿m3左右,占总用水量的67%,如加上其他农业用水,估计整个农业用水量占到总用水量的80%,是全国水资源最大可能利用量的35%~40%。由于灌溉用水量大,农业缺水干涸的土地越来越多,进入90年代,每年农田受旱面积2667万hm2左右,受旱面积和受灾面积都比50年代成倍增长。虽然缺水,然而水的浪费却是触目惊心。由于灌区设备配套不全,渠道大部分没有衬砌,渗漏、漫灌等现象十分普遍。目前,农业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只有0.5,每年损失的水量约2000亿m3,相当于全国工业和城市用水总和的2倍以上,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平均不到1kg/m3,即1m3水生产不到1kg的粮食,而一些发达国家大体都在2kg以上,差距很大。
2.2农业节水必要性分析
缓解水资源危机,满足生产和生活对水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大事,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粮食的需求量为450kg,总粮食的需求量为7000亿kg左右。我国现有耕地1.3亿hm2,但我国目前未利用的土地面积不到3亿hm2,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农用地后备资源只有4078万hm2,而后备耕地资源仅仅800多万hm2,但这些后备耕地资源是长期开发利用后所剩余的那些有各种限制因素,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脆弱的土地,开发难度大,所以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不大。那么我国社会能否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是否能以现有的4000亿m3灌溉水资源,将粮食产量从现有的5000亿kg提高到7000亿kg,并满足其他农作物的需求。如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将现有的灌溉用水量节省15%,可为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保证率提供600亿m3水量,超过黄河的年平均流量。因此必须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3.结束语
国家应该加大起投资力度,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优惠,节水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过程,国家应该吸引各种资金投入节水农业工作中,使它变成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节水农业的发展,完善其法律法规,加强领导,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郎小云,王迎新,刘爱霞,陈爱华.浅谈提高农业用水效率[J].地下水,2011,(09).
[3]张一弓,张一中,赵瑞芬.山西省节水农业的研究现状与展 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