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综述
2013-07-05玄立伟
玄立伟
【摘 要】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部分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建筑实体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甚至还影响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所以,在建筑工程中想要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重视建筑工程的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就如何提高建筑基础工程质量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几种常见基础工程技术。
【关键词】建筑基础工程;技术
0.前言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建筑业愈加得到重视。建筑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建筑基础工程技术的要求也越发严格,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逐渐扩大,又对我国的基础工程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1.我国基础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现状:土的工程性质及测试技术,我国对表征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理论上达到了极高水平,但却未能付诸行动。地基处理技术,我国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就其加固机理不同大体可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是压密固结法,第二大类是加筋体复合地基法,第三大类是换填垫层法,第四大类是浆液加固法。
发展:发达国家基础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工效,施工机械趋于大型化、自动化;同时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污染;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实行信息化施工和资料积累,推行反分析的方法,不断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基础工程技术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重视土的工程性质以及测试技术的研究;完善现有地基处理技术,开发地基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以灌注桩为重点,发展成桩新工艺、新设备,实现配套化、系列化、完整化;适应不同的地质、水文和其他环境条件,完善开发基坑支护技术;研究设计计算理论与方法,把我国的地基基础的设计提高到国际领先水平,争取与西方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2.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法
2.1桩基施工技术
桩基础是一种历史十分悠久,在高层建筑物和重要建筑物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桩基础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通过桩穿过软弱土层传递到较深的坚硬土层上,来解决浅基础的承载力不足和易变形的地基问题。桩基础具有承载力强,沉降量小,沉降速率慢的特点。它能承受垂直荷载、水平荷载、上拔力和机器的振动或者是动力作用,目前已被广泛用在房屋地基、桥梁、水利等工程中。桩基施工过程中,在吊桩时,桩与桩架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并将其控制在 4m 以内,偏吊距离不超过 2.5m。吊桩过程中,必须缓慢操作,至少在不同方向系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缆索,然后再人工稳定桩身。桩身部位应保持清洁,起吊之后,严禁桩下有施工人员。当吊桩和运桩同时进行并且相互发生牵制时,必须终止运桩。插桩过程中,保证桩与龙门架之间无手脚伸入,以确保人员安全。当需要对桩进行矫正时,使用工具的力度适度。打桩时,必须选取和桩型、桩架和桩锤配套的桩帽及衬垫,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已经,应立即更换或修补。在锤击过程中,保证受力均匀,并且方向一致。套送桩施工中,确保送桩、桩锤和桩同心、同轴,拔送桩时,绳扣选择也必须合理,在施工过程中,缓慢用力,并观察桩架、钢丝绳的变化情况。送桩拔出后,应及时回填地面的孔隙。当桩管达到特定的深度,应及时将桩帽及桩锤提升到固定位置,一般高度为4m 以上,并进行加固,然后再对桩管进行检查,最后进行浇筑混凝土等工序的施工。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对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我们讲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到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就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结构。它主要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并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地基变形、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结构受荷、设计结构等原因造成的建筑工程局部甚至整体的质量问题。总之,积极改进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减少和防止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
现如今,我国高层建筑发展异常迅速,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具有面积大、水泥用量多等的特点,当水泥水化后必然会释放出一定水化热,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形成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对于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有着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控制。首先,要降低水泥水化热,可以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或和粉煤灰水泥等。充分结合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从而减少水泥的用量。对于集料的选择,则应采用粒径大而且级配良好的粗集料为宜,并掺加粉煤灰等。施工过程中可适当掺入大石块,但是必须控制石块的体积不超过总体积的20%,并且石块对钢筋的布置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为降低水化热,还可以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从而带走一部分热量,以减少裂缝的产生。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注重长期的保温养护,并且必须缓慢降温,否则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湿度梯度过大,极易产生裂缝。
2.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在建筑基础施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对钢筋进行绑扎。钢筋绑扎相关技术的步骤如下:划钢筋位置线、绑底板下层钢筋、基础梁钢筋、底板上层钢筋、墙柱钢筋、再对其他部位钢筋进行绑扎,这个过程中要求有技术人员对相应的施工工序和操作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钢筋绑扎完后,要对直螺纹接头以及悬臂结构的撑脚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其稳固。对于面板负筋的高度也应给予高度关注,尤其是悬挑部位的钢筋,为防止踩踏后钢筋高度下降,可适当设置钢筋支架和跳板,对于结构上的钢筋,应依据图纸施工,不得随意更改钢筋型号,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必须更换时,应在各方的全面协调下,签订技术核定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比如钢筋经过预埋件或者管道等位置时,必须对割断产生妨碍的钢筋,但是为保安全,割断后必须留加强筋。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必须委派专人对钢筋进行看护,及时纠正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对钢筋产生的偏移。
此外,我们必须注意到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对气温有明显的要求,尤其是在冬天,更应格外注意:钢筋调直冷拉温度不宜低于-20℃,预应力钢筋张拉温度不宜低于-15℃。当环境温度低于零下20℃时,不宜进行焊接;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更应加强管理和检验;钢筋张拉与冷拉设备、仪表和液压工作系统油液应根据环境温度选用,并应在使用温度条件下进行配套校验;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对HRB335、HRB400钢筋进行加工;雪天或施焊现场的风速超过三级时,应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后未冷却的接头一定要避免接触到冰雪;焊接参数也应根据当地气温按常温参数进行调整。
3.结语
只有不断的完善建筑基础施工技术,才能为我国人民创造更好的建筑居住环境,才能不断满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居住、生存环境的新需求。为此,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引进西方先进工程技术,不断努力,积极进取,促使我国的基础工程技术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齐秋艳,李贞贞.浅析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