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对切口痛大鼠行为的影响
2013-07-05陈江,程桥,申艳
陈 江,程 桥,申 艳
(1.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长治 046000;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
随着人们对疼痛带来不良影响认识的提高,对疼痛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多模式镇痛成为现代医学镇痛的发展趋势。本研究是在术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不同的镇痛药物,观察其对切口痛大鼠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药物和试剂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购自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地佐辛购自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2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重量220~250 g,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C组)于造模后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地佐辛组(D组)于造模后尾静脉注射地佐辛(0.001 mg/g);氟比洛芬酯组(F组)于造模后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0.009 mg/g);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于造模后通过不同的尾静脉注射地佐辛(0.001 mg/g)、氟比洛芬酯(0.009 mg/g)。
1.3 切口痛模型的制备
大鼠于实验前放置在安静、温暖和避强光的环境中适应性饲养1周。麻醉,消毒大鼠的左侧后爪,用Brennan等[1]法从足底近端0.5 cm处向趾部做1 cm长的条状切口,切开皮肤后,用眼科镊挑起足底肌肉并纵向切割,保持其起止附着点的完整,纱布按压止血后,用细线缝合皮肤。手术过程持续约5min。
1.4 行为学观察及评分
行为学改变主要发生在伤害性刺激后1 h,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进行评分,观察其左侧后爪及其负重情况。后爪着地且能够负重计0分,后爪着地不负重计1分,后爪翘起不着地计2分。5min观察1次,每次1min,以1min内最常采用的姿势为标准进行评分,共观察1 h,最后以术侧足评分减去对侧足评分为累积疼痛评分(共计0~24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累计疼痛评分:生理盐水组(C组)大鼠均表现术侧后爪翘起,偶尔着地但不负重等疼痛行为,其累积疼痛评分为(13.25±1.67)分;与生理盐水组(C组)比较,地佐辛组(D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累积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分别为(5.25±1.04)分,(10.25±1.98)分(P<0.05);而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D+F组)疼痛也明显缓解,疼痛评分降为(3.13±0.83)分(P <0.05)。见表1。
表1 4组大鼠疼痛累计评分的表达变化(±s) 分Table 1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the Cumulative Pain Scores in FouRGroups(±s) score
表1 4组大鼠疼痛累计评分的表达变化(±s) 分Table 1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the Cumulative Pain Scores in FouRGroups(±s) score
注:1)与C组比较,P<0.05;2)与D组比较,P<0.05;3)与D组和F组比较,P<0.05
组别 鼠数 疼痛累计评分13.25±1.67 D 8 5.25±1.041)C 8 10.25±1.981)2)D+F 8 3.13±0.831)2)3)F 8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疼痛认识的提高,近年对疼痛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以往对疼痛的研究多采用角叉菜胶、福尔马林致痛模型或结扎神经造成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而近几年的研究多采用手术切口痛模型,该模型是Brennan在1996年建立的一种新型疼痛模型,实施该手术后的大鼠疼痛行为和持续时间与临床上外科手术和术后状态基本一致[2]。其所致疼痛的病因学可能与炎症性、化学性或神经损伤性所导致的疼痛不同[3],同时发现该模型在某些方面和人体术后疼痛状态有相似之处,目前已经成为临床疼痛研究较为理想的疼痛模型。
疼痛是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苦感觉。各种伤害性刺激及伤害后炎症反应均可导致炎性介质和致痛物质如 PG(前列腺素)、BK(缓激肽)、K+、P物质等的释放,这些物质不仅可以致痛,同时还可扩张血管,使组织发生水肿,从而导致效应感受器敏感度增加,痛阈降低,最终导致周围性痛觉过敏[4]。疼痛不仅会使机体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同时还会并发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改变,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休克,因此缓解疼痛对患者恢复健康十分重要。
本研究就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两种药物对切口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联合镇痛的效果,为临床联合用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术后镇痛提供依据。氟比洛芬酯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表明氟比洛芬酯对疼痛有抑制作用。疼痛发生时,外周敏化会产生大量的致痛物质,诸如K+、HA(组织胺)、5-羟色胺(5-HT)、PG、BK 和SP(P 物质)等[5]。而氟比洛芬酯是一种新型的脂微球包裹的,具有靶向镇痛作用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其可能通过抑制外周和中枢COX-2的表达,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从而抑制痛觉超敏,提高痛阈,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6]。地佐辛组大鼠行为学累计疼痛评分同样明显低于 C组以及F组(P<0.05),表明地佐辛不仅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而且其镇痛作用明显强于氟比洛芬酯。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药物,而阿片类镇痛药镇痛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通过与外周神经和位于脊髓背角胶状质(第二层)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P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止疼痛传人脑内产生镇痛作用,同时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阿片物质也可作用于大脑和脑干的疼痛中枢,抑制痛觉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传导,从而发挥疼痛抑制作用。与F组、D组比较,F+D组累计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5),即复合给药组的累计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一使用某种药物组,复合使用两种药物能够产生协同作用,相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其可能因为联合应用可以从不同的分子水平、作用部位以及传导通路来互相弥补或叠加其药效,从而能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及疼痛信号的产生以及传递,明显抑制机体的疼痛反应,最终达到更强的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氟比洛芬酯、地佐辛单独应用可减少切口痛大鼠累计疼痛评分,且地佐辛镇痛效果强于氟比洛芬酯。复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能明显减少切口痛大鼠累计疼痛评分,疼痛评分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能够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1] Brennan TJ,Vandermeulen EP,Gebhart GF.Characterization of Arat Model of Incisional Pain[J].Pain,1996,64(3):493-501.
[2] 周 蓉,刘 枫,葛衡江.昂丹司琼对切口痛模型大鼠自发痛行为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J].儿科学杂志,2007,13(4):19-21.
[3] 钟 敏,胡兴国,曾因明,等.大鼠切口疼痛对脊髓背角Fos蛋白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2,8(3):178-179.
[4] SuzuCi H.Recent Top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Pain:Development of the Pre-operative Analgesia[J].Cell Transplant,2005,4(1):3-6.
[5] 张天锡,印其章.疼痛机制与疼痛治疗[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1):21-28.
[6] Dahl JB,Moiniche S.Preemptive Analgesia[J].BRMed Bull,2004,71: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