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3-07-02曹雯婷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练员跆拳道竞技

曹雯婷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影响我国跆拳道发展的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指出社会参与人数少、训练水平低和竞技跆拳道后备人才缺乏是影响中国跆拳道发展的因素,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为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点理论依据。

【关健词】中国跆拳道;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1.中国跆拳道发展的影响因素

1.1 社会参与人数少

长期以来我国跆拳道运动一直都是以专业训练为主,在群众开展得较少,普通老百姓很少参与这项运动,有的根本不知道跆拳道为何“物”,更看不懂跆拳道比赛。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打跆拳道的人越来越多,层次也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经常打球的跆拳道人口(实质性人口)只有80万人左右,跆拳道爱好者(非实质性人口,包括不打球的喜好者)也仅在212万人左右。即:跆拳道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四,爱好者占万分之十二点一,这一数字与许多国家差距极大(见表1)。如按体育在国人中的影响力排位,跆拳道至少在第20位之后,出现了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虽然跆拳道市场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是相比俄罗斯1000万的跆拳道人口,中国还相差甚远,群众基础还相当薄弱。

1.2 缺少跆拳道设施

跆拳道场地的不足是制约跆拳道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跆拳道训练对场地的使用人数要求较,通常情况下一片场地2-4人为宜,人数过多就会出现部分选手闲置,影响训练效果。我国各级体校选手中,小于13岁的选手占76.22%,都处于打基础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技能,因此对场地的数量要求非常高。随着我国跆拳道运动的不断发展,学习打跆拳道的儿童、少年选手将不断增多,对场地数量的需求不断提升。社会的跆拳道场地更显不足,虽然同中国的跆拳道市场一样,中国的跆拳道场地也以每年近40%的速度增长,跆拳道场地的数量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广州市为例, 普通群众平均每20万人一块场地。大部分的跆拳道场馆属于个人经营管理,个人经营的跆拳道场馆往往偏重于经济效益,使得参与跆拳道运动的消费超过一般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我国需要大批建设跆拳道场地,以满足我跆拳道发展的需求。

1.3 训练水平低是制约中国竞技跆拳道发展的直接因素

跆拳道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反映在执教能力上,而执教能力又是教练员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一名优秀的跆拳道教练员除了应该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练员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其训练的最终效益。随着跆拳道技战术的不断革新,教练员的观念、训练手段也应随之改变,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网坛动向、技术变化等各方面的知识。

中国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是中国跆拳道整体水平的直接体现。中国跆拳道运动员在步伐、节奏、判断等方面都比欧美的优秀运动员慢,发球和接发球能力不足,作战意识不强,心理素质也不高,比赛经验欠缺。力量不足是我们的弱点,虽然可从旋转、节奏、落点、线路几个方面弥补,但我们的能力还没达到。因此提高我国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4 竞技跆拳道后备人才缺乏

全国23个省市竞技跆拳道运动员共有3 376人,与我国优势项目运动员数量相差很大。男运动员占总数的58.77%,而女运动员只占总数的41.23%。专业队的人数比占比例最小只有9.61%,省市体运动的数量最多,占全国跆拳道运动员的总数的46.02%,跆拳道俱乐部,跆拳道特色学校运动员占全国跆拳道运动员总数依次为23.69%、20.67%。说明现在我国竞技跆拳道运动员培养工作并不符合我国其他优势项目逐层选拔运动员的规律,提高我们俱乐部、特色学校作为主要以自筹资金为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基层组织,还远没有达到为中国竟技跆拳道输送优秀后备力量的数量和规模。

1.5 缺乏跆拳道文化和体育人文精神的指导

跆拳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韩国,它能够持久的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一定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跆拳道运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对民族素质的提高上,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精神财富层面,而这正是由跆拳道运动浓厚的人文特性所决定的。跆拳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项文化活动。今天不管来自哪个宗教、哪个种族,哪个年龄的人们都在享受着这项运动所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跆拳道赛事的巨大影响力不仅仅是它们的赛事水平高,更是因为在那里有着深厚的跆拳道文化底蕴。因此,每年的比赛都成为各国跆迷们观看比赛、开展人际交流和感受跆拳道魅力的一次盛会。目前,在我们这样一个跆拳道发展刚刚起步的国家最缺乏的正是这种跆拳道文化,但跆拳道文化不是几年就能营造出来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跆拳道所必须的,因为它不像豪华的跆拳道场地、大牌球星等等这些硬件条件,只要资金到位了我们就可以做得到,而跆拳道文化的形成需要多种元素的融合。另外,在中国我们对跆拳道运动的很多认识还存在偏狭,对这项“贵族运动”的内涵、价值还没完全理解和接受。因此,我国在融合西方体育人文精神和营造跆拳道文化的氛围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发展中国跆拳道运动的对策

2.1 提高跆拳道的社会化程度和走产业化之路

要想提高中国跆拳道的社会化程度,必须加大投入,使各种跆拳道设施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中国跆拳道项目上的投入主要依靠国家的拨款,此外还有一小部分来自社会、集体以及个人的赞助。中国跆拳道的振兴不可能只依靠国家的单方面投入,想要突破发展瓶颈,产业化是一个必然的途径。跆拳道运动的社会化与产业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这项运动全面发展了,成绩才能得到提高,出色的成绩必然会促进这个项目的产业化,而产业化反过来会为这项运动的社会化提供更多的支持。

2.2 加大投入,加快跆拳道场地、器材建设

各省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加大对竞技跆拳道的投入,同时要充分发挥跆拳道运动的优势,利用企业赞助或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改善跆拳道训练环境。同时,各省市应与时俱进,展望未来,切实搞好跆拳道场地、器材建设的规划,提高场地档次,要尽可能地建设标准场地,购置高质量的器材设备,使跆拳道训练的物质条件更加完善。另外,网协中心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估标准,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各省市场地进行评估验收,促进跆拳道场地器材建设。

2.3 加快跆拳道运动员培养体制转换,来走职业化道路

推进我国跆拳道职业化,促进我国跆拳道竞技水平的提高,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跆拳道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跆拳道的整体发展取决于一个跆拳道工作系统的完善,国外大多数跆拳道优秀球员在转为职业运动员前都不轻易放弃学业,始终不脱离学校教育,他们是通过业余时间来训练的。而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却恰恰相反,这就造成了因跆拳道职业化步伐加快,竞技能力压力的加大以及与此同时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造成我国运动员因为心理储备不足和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导致竞技水平与思想境界失衡的状况。跆拳道夺冠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育人则是我们的终极关怀,二者结合才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做人、竞技、创业”的能力,从而使人生的此岸与彼岸“连通”,彻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国跆拳道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现有跆拳道运动员培养体制的转换,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找到适合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发展的职业化道路。

2.4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优势项目之所以优,在于有一批能掌握项目发展规律,具有较高综合执教能力的教练员。因此,必须加强教练员培训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教练员的培养、选拔力度,突出教练员接受培训的政策调控力度,对各层面教练员上岗和带队参赛资格提出具体指标和标准,不断完善教练员培养体系,突出教练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系统性。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选手训练的规律、要求和目标的差异,注重不同层次教练员应具备的能力的培养。在训形式上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为各层次的教练员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提高机会。更加突出强化国家队教练员在执教能力、理论水平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满足培养高水平选手的需要,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知识化、国际化的教练员队伍。

2.5 做好跆拳道普及工作,提供适宜跆拳道运动发展的文化氛围来扩大全国跆拳道人口

跆拳道已发展成为一种高雅、极富魅力的现代体育项目,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本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现代跆拳道是个不折不扣的外来文化。因此,跆拳道在中国要得到进一步的普及与提高,就要进一步为跆拳道运动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文化氛围。从而不断扩大全国跆拳道人口,才能源源不断地给专业队提供大批的人才,才能使我国跆拳道形成稳固的金字塔发展模型,做到长盛不衰。我国的跆拳道运动起步晚,加上跆拳道项目消费较高的特点,参与跆拳道运动人口数量很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跆拳道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参与到跆拳道运动中来。

3.结语

缺乏良好的竞争态势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是跆拳道项目的制胜规律认识不能深入的原因,在全国,跆拳道竞赛体系不够完善,职业化程度也显得低下,从而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规律的研究和认识,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训练水平,进一步完善全国跆拳道竞赛体系,逐步加大跆拳道职业化投入,加快跆拳道场地、器材建设。

参考文献:

[1] 谭沃杰.影响中国跆拳道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J].体育与科学,1999,20(2).

[2] 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等.中国竞技跆拳道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830~833.

[3] 刘世军,张运亮.制约中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

[4] 张小宁.畅谈中国跆拳道的未来[J].跆拳道天地, 2000(10).

[5] 李红艳,黄善球.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53(01),21-27.

作者简介:

曹文婷(1983-),女,河南洛阳人,学士,中级教练。主要研究方向:跆拳道训练。

猜你喜欢

教练员跆拳道竞技
跆拳道奶奶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嘻哈跆拳道
电竞种植记
E生命力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河北省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队伍状况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