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2013-07-02林文集朱聪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2期
关键词:肠腔肠壁肠管

林文集 朱聪辉 柳 燕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影像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林文集 朱聪辉 柳 燕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影像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CT诊断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PSIL)是指起源于肠壁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与全身性淋巴瘤侵及肠道所继发的病变不同,又称结外淋巴瘤[1]。Dawson提出5项诊断标准:①未发现体表浅淋巴结肿大;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③胸部CT无纵隔淋巴结肿大;④手术时未发现受累小肠及肠系膜区域淋巴结以外病灶;⑤肝、脾无损害[2]。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在小肠恶性肿瘤中约占20%~50%。随着多层螺旋CT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小肠淋巴瘤的最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笔者收集我院近年来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9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CT对其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为14~82岁,平均51岁。临床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发热、不完全性肠梗阻、贫血和腹部包块等。使用GE Light Speed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仪,层厚为2.5mm,层间距为2.5mm。所有患者都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帕醇80mL,注射速率3.0mL/s,其中动脉期延迟时间为28s,静脉期延迟时间为75s;其中部分病例扫描前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前喝1500mL温开水,部分病例行MPR等图像重建。

2 结 果

2.1 CT表现

发生部位:位于回肠者有14例,空肠5例;其中单发为15例,多发为4例;病理证实19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性淋巴瘤16例,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T细胞淋巴瘤2例。2.CT分型及所见:根据PSIL患者的CT表现特点,可分为5型:①浸润型:12例肠壁呈环形增厚,可有结节状表现,肠壁边缘欠光整;部分肠段可有轻度狭窄,受累肠管较长,病变近端肠管无明显扩张。②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型:1例,表现为受累肠管明显扩张,同时肠壁明显增厚,黏膜破坏,呈“动脉瘤样”特征性改变(图1)。 ③息肉样肿块型:1例,表现为局部肠管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影,呈分叶状,突向腔内,表面形成溃疡,可致肠腔变窄,相邻肠管壁增厚(图2)。④肠系膜型:3例,主要显示肠系膜多发结节或融合呈较大肿块,肠管本身无明显受累。MSCT影像可表现为“夹心面包征”[3],即可见肠系膜肿块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中间包埋着显著强化的肠系膜血管和无强化的肠系膜脂肪(图3、图4)。⑤混合型:2例以浸润型表现为主,合并肠系膜型改变。

图1

图2

图3

图4

2.2 并发症

3例出现肠套叠,1例出现小肠穿孔伴浆膜及浆膜外结缔组织炎症。

3 讨 论

3.1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MSCT表现

PSIL指原发于小肠壁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小肠肿瘤的20%~50%,以回肠最多见,其次为空肠;常为单发,多发约占1/5[4]。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有文章指出可能与EB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分析19例PSIL患者的CT小肠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可发现以下特点:①肿瘤大部分位于回肠几空肠,十二指肠未见,这与空、回肠段淋巴组织较多有一定关系。②大部分病变肠管黏膜破坏不明显,较光整,仅有6例黏膜面凹陷、不光整,以黏膜下层和肌层为主;③分析同层面病变不同时相的图像,显示部分病变肠管形态可变,仍能保持一定的扩张度和柔软度,病灶边界较光整、清楚,肠腔周围仍有脂肪层存在;④肠梗阻征象不明显,仅有3例患者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⑤增厚的肠壁轻度强化,肿块型可以中度强化,这有助于与小肠其他恶性肿瘤鉴别;⑥工作站后处理技术中MPR重建能更直观地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及软组织肿块的大小形态等,以及和周围结构关系,这有助于多方位显示受累肠管及继发征象。

3.2 PSIL的MSCT鉴别诊断

①与小肠良性肿瘤鉴别:肠腔内良性肿瘤边缘光整,向肠腔内或腔外突出,肠壁一般不增厚,周围无肿大淋巴结;淋巴瘤可见肿块呈分叶状,肠壁增厚,系膜见多发肿大淋巴结。②与肠腺癌鉴别:腺癌好发于近段小肠,常闭增厚常导致肠腔狭窄、梗阻;容易出现浆膜外直接侵犯。而淋巴瘤好发于回肠远段,病变肠管相对较长,有的可以出现多节段性病变,肠壁增厚常伴肠腔扩张,较少出现梗阻。③与克罗恩氏病鉴别:克罗恩病表现为肠壁卵石样增厚,管腔狭窄,病变呈跳跃方式或节段性分布。PSIL回肠远段肠壁广泛增厚,肠管动脉瘤样扩张CT表现是主要鉴别方法[5]。

总之,由于MSCT检测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以及能够显示肠管内部结构及肠道的形态和密度改变、肠系膜以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因此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和累及范围的确定具有重要作用。

[1] 章士正.小肠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78-190.

[2] Dawson IM,Cornes JS,Morson BC.Primary malignant lymphoid tumours of the intestinal tract.Report of 37 case with a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rognosis [J].Br J Surg,1961,49(1):80-89.

[3] 郑祥武,吴恩福,程建敏,等.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5):370-372.

[4] Ibrahim EM,Ezzat AA,El-Weshi AN,et al.Primary 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clinical features,management,and prognosis of 66 patients[J].Ann Oncol,2001,12(1):53-58

[5] 卢春燕,闵鹏秋,刘荣波.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分册,2003,26(2):96-99.

R735.3+2

B

1671-8194(2013)22-0203-02

猜你喜欢

肠腔肠壁肠管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