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武汤加减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3-07-02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2期
关键词:真武汤加减西医

吴 露

(浏阳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湖南 浏阳 410300)

真武汤加减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

吴 露

(浏阳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湖南 浏阳 410300)

目的 探讨真武汤加减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服用真武汤加减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程为2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及S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真武汤加减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真武汤加减方;慢性心力衰竭;西医常规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是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西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已较为明确,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心肌重构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造成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本病临床治疗策略已从血流动力学改善进入到生物学干预时代,临床治疗方法已由药物干预发展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外科手术及器械辅助和心脏移植的多元治疗时代,这些进展大大地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在此背景下,中医药对心力衰竭的辨证认识和治疗策略也有了很大进展,对心力衰竭的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演变规律有了较系统和一致的认识,治疗心力衰竭不同证候类型的中药汤剂及口服和静脉制剂已成系列,本文就真武汤加减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的80例患者,全部病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力衰竭之心肾阳虚型,符合《内科学》(第5版)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及心功能分级标准[1],心功能分级属Ⅱ~Ⅳ级,年龄45~7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喘促不能平卧,吐白色稀薄泡沫痰或粉红色泡沫痰,胸闷,腹胀痞满,颜面及肢体浮肿,形寒肢冷,大便溏泻,小便短少,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结代。排除不稳定性心绞痛、糖尿病、原发性肾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所有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因、心功能分级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法治疗(即用洋地黄类药物强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心室重塑,以及用利尿剂利尿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服用真武汤加减方治疗,具体方法如下:进行病因、对症及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吸氧,口服地高辛0.125~0.25mg,每日1次,安体舒通20mg,每日1~2次,贝那普利5~10mg,每日1次[2]。予真武汤加减方以温通心肾、活血利水,处方:制附片(先煎)15g,桂枝15g,生姜9g,茯苓30g,白术12g,赤、白芍各12g,丹参30g,黄芪30g,人参6g,生地6g,益母草30g。加减:若水肿甚者,去白芍,加车前子(包)18g,猪苓12g;喘甚者,加葶苈子12g,沉香粉(冲)3g;瘀血甚者,加桃仁、红花各9g。用法:水煎服,日1剂。2周为1个疗程,判断疗效。治疗当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标本兼顾,以温阳利水代表方《伤寒论》真武汤加减治疗。方中附子、桂枝温通心肾阳气,以化气利水;黄芪、人参益气助阳;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益母草活血利水;生姜温阳散水;生地凉血生津;丹参、赤芍活血通络止痛;白芍益阴和营,缓和姜、附辛燥之性。全方标本同治、刚柔相济、攻补兼施,共奏温阳利水活血之功。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②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显效:主症、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疗后证候积分为0或减少≥70%;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③心功能疗效: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足2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不及1级者。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总有效率82.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心功能心脏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及S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心脏超声心功能比较

3 结 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心水”、“痰饮”等病证的范畴。常见气短,甚则喘促不能平卧,胸痹心痛,心悸怔忡,下肢水肿,发绀,小便不利等。病机为心气虚损,血瘀水停,属本虚标实之证。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随着时间进展不断恶化的过程,而服用药物有助于延缓、遏止其进展。学者们根据心力衰竭的不同进展阶段,将其进行了分级,每个级别又有相对应的推荐治疗药物。通过药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格外重要[3]。

真武汤原方出自《伤寒论》,原治阴病肾阳虚衰,阳虚寒盛,水气不化之少阴阳虚水泛证,附子、生姜、白术、芍药、茯苓组成,历代医家将此方推之为少阴阳虚水泛证的代表方剂[4]。本文观察组40例病例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食用真武汤治疗期间,4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采用传统的真武汤加减方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明显优于西药,且能克服西药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等缺点[5]。

近年来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中医药可通过抑制心肌重构、抗氧化应激、调控神经内分泌、调控细胞因子、调控凋亡基因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血液流变性和血流动力学、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机制而改善心功能,防止心力衰竭恶化。随着临床、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出优势。但目前中医对心力衰竭辨证分型、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尚不统一,临床研究的样本数也较小,许多疗法、方药的可重复性差,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对照研究及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鲜见。今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宜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探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使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达到更高的水平。

[1] 陆再英,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姚丽莉,彭筱平.真武汤加味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30例[J].中医药导报,2010,16(11):40-42.

[3] 周冬青,高书荣.真武汤加味结合常规疗法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0):34-36.

[4] 苏军岭.以真武汤为主温阳利水治疗心力衰竭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6):162-163.

[5] 刘莉兰.真武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3):70-71.

R541.6

B

1671-8194(2013)22-0253-02

猜你喜欢

真武汤加减西医
武当真武像形制演变中的政治隐喻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从楹联看佛山北帝信仰和崇祀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太原市晋源区花塔村北极观小考
清热解毒止痛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