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汤合二陈汤治疗眩晕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3-07-01于占水
于占水
(吉林省农安县杨树林乡卫生院,吉林 农安 130205)
六味地黄汤合二陈汤治疗眩晕的临床价值分析
于占水
(吉林省农安县杨树林乡卫生院,吉林 农安 130205)
目的 对应用二陈汤与六味地黄汤联合对患有眩晕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94例患有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二陈汤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二陈汤与六味地黄汤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眩晕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眩晕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停药后眩晕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二陈汤与六味地黄汤联合对患有眩晕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二陈汤;六味地黄汤;眩晕;治疗
眩晕指的是一种以目眩、头晕为主要临床特征性表现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中所说的梅尼埃病、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中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表现的患者,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1]。本次研究对患有眩晕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二陈汤与六味地黄汤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抽取94例患有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4.6±1.4)岁;患眩晕时间9个月~14年,平均患病时间(3.7±0.8)年;治疗组患者中男28例,女19例;患者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4.4±1.5)岁;患眩晕时间10个月~12年,平均患病时间(3.5±0.7)年。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镇静、补液、扩张脑血管等临床常规治疗。
1.2.1 治疗组治疗方案
口服二陈汤与六味地黄汤,主要方剂组成为:熟地20g,法半夏、茯苓各15g,山茱萸、陈皮各12g,山药、牡丹皮、泽泻各10g,炙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计划治疗1个月[2]。
1.2.2 对照组治疗方案
仅口服二陈汤,剂量、方法与治疗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眩晕病情治疗效果、眩晕病情控制时间、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停药后眩晕症状复发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已完全或彻底消失,生活和工作能力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过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工作和生活基本恢复正常状态;有效:治疗后患者仍然存在眩晕感,闭目后即消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影响;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仍然存在,且没有改善,或病情进一步加重[3]。
1.5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眩晕病情控制效果
对照组经二陈汤治疗后有7例患者的眩晕病情达到治愈效果,有8例患者治疗显效,有20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2例患者治疗无效,眩晕治疗有效率74.5%;治疗组经二陈汤与六味地黄汤联合治疗后有13例患者的眩晕病情达到治愈效果,有18例患者治疗显效,有12例患者治疗有效,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眩晕治疗有效率91.5%。两组患者眩晕病情控制效果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眩晕病情控制效果比较[n/(%)]
2.2 眩晕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9.52±2.01)d治疗后眩晕症状得到控制,用药方案共计实施(18.83±2.43)d;治疗组患者经(6.15±1.74)d治疗后眩晕症状得到控制,用药方案共计实施(14.28±2.16)d。两组患者眩晕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眩晕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比较(d)
2.3 眩晕症状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
有12例对照组患者在停止治疗后眩晕症状再次出现,该组患者眩晕病情复发率为25.5%;有2例治疗组患者在停止治疗后眩晕症状再次出现,该组患者眩晕病情复发率为4.3%。两组患者眩晕症状复发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3 讨 论
在眩晕症状的病情发展过程中,应该对各个证候间的相互转化和兼夹关系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本属阴虚的肾精不足,如果精不化气或阴损及阳,可进一步转变为肾阳不足,或阴阳两虚等症状表现。眩晕主要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而生,而脾虚可以聚湿痰,两者会进一步产生相互影响,在临床证候方面主要以气血亏虚兼有痰温中阻表现。火盛伤阴,主要是由于痰湿中阻,郁久化热而导致的痰火为患,进而使得痰火上蒙、阴亏于下,使临床治疗和处理难度加大,另外,肾虚症状由于风阳每夹有痰火可导致肝火更旺,在临床方面会形成虚实夹杂的症候表现[4]。
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六味地黄汤与二陈汤联合对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主要针对临床的痰浊上扰、肝肾不足之眩晕症。六味地黄汤将熟地作为君药,熟地在中医学理论中归肝肾经,性味甘温,主要具有滋肾填精的治疗功效;山茱萸主要具有养肝涩精的作用;山药具有补脾固精的作用,3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并为三补。茯苓主要具有淡渗利湿的治疗功效,泽泻主要具有清泻肾火的作用,可防熟地之滋腻,牡丹皮主要具有清泄肝火的功效,这三药,在中医临床上被称为三泻。六药合用,可达到寓泻于补,补中有泻的效果,且补大于泻,对肝肾滋补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5]。二陈汤中陈皮主要具有理气燥湿化痰的作用,能够使气顺痰消,半夏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炙甘草主要具有和中健脾的作用[6]。诸药联合应用,可理气化痰、燥热和中,六味地黄汤与二陈汤联合应用对眩晕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理想效果。
[1] 赵园园,刘俊艳.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治疗[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36(14):327-328.
[2] 韩向辉,刘轲.浅谈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J].光明中医,2009, 24(10):1871-1872.
[3] 胡自敏.泽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06例[J].四川中医,2009,23(15):152-153.
[4] 关秀萍.国人眩晕症的病因及治疗综合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28(21):755-756.
[5] 王霞.148 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病因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1,12(31):132-133.
[6] 胡自敏.泽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06例[J].四川中医,2008,23(15):152-153.
R255.3
B
1671-8194(2013)27-0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