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相关因素分析
2013-07-01李莉
李 莉
(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相关因素分析
李 莉
(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科(NICU)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因素,为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新生儿科送检分离的耐药菌株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新生儿科标本类型以痰液标本为主,占96.0%;NICU耐药菌检出率高于普通病房;多重耐药菌以G-菌居多,占84.0%,G+菌占16.0%;耐药菌株数排在第1位的肺炎克雷伯菌占44.0%,第2位的大肠埃希菌占28.0%,第3位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14.0%。结论应增强多学科、多部门协作,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保障新生儿用药安全。
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分析;耐药性;相关因素
细菌耐药已成为临床用药的一大难题。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通过分析其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情况,更好地指导新生儿临床诊断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保障患儿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我院新生儿科送检分离的耐药菌株标本,对其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新生儿科送检痰及其他标本。
1.2 仪器和试剂
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L-96细菌测定系统,DL-96STAPH试剂板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1.3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由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4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我院新生儿科分离的50株多重耐药菌进行结果分析。
2 结 果
2.1 标本类型及比例
痰液标本48例,占96.0%;血液标本1例,占2.0%;其他标本1例,占2.0%。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检出29株,占58.0%;普通病房检出21株,占42.0%。
2.2 耐药菌株构成及其分布
耐药菌株构成及其分布见表1、2。
表1 耐药菌株的构成情况
表2 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
2.3 细菌耐药情况
见表3、表4。
表3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
表4 革兰阴性菌耐药率(%)
3 讨 论
本次送检检测结果显示,我院新生儿科标本类型以痰液标本为主(占96.0%),可能原因为新生儿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来就诊的比例较大,且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占58.0%)比普通病房高(42.0%)。推测原因为新生儿科重症监护患儿住院时间长,其使用抗生素的频率较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危重患儿救治的重点,在此发生医院感染的程度也较为严重。因此,应加强各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规范化操作,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避免菌种的播散[1-2]。
从耐药菌的构成来看,我院新生儿科的多重耐药菌以G-菌居多,占84.0%,耐药菌株数位于首位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占44.0%,其次大肠埃希菌(占28.0%),第3位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0%,以上数据与已有的报道[3]一致,提示临床医师在选择药物进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细菌的耐药性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规范用药。
据药敏试验来看,对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作用最强的一类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作为重症感染患者的首选药。另外加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头霉素类药物(头孢西丁等),可作为次选[4-7]。近年来,β-内酰胺酶类药物如头孢三代药物的广泛应用,使细菌产生了较强的耐药作用,不同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呈正相关[8-10],提示患者应选择较少种类的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菌数。
为更好地规范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可在我院开展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定期对我院耐药菌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不规范用药及时干预,不规范操作及时制止。一旦检验科发现送检标本中有多重耐药菌株存在,须当日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由药剂科委派临床药师,联合院感染管理科,实地分析,制订诊治方案,若某科室或某患者送检样本中连续培养出三次以上耐药菌株,医院启动应急预案。
综述所述,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防控多重耐药菌,加强多学科、多部门的共同合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操作流程,避免滥用引起的耐药菌株的泛滥,确保患儿的健康。
[1] 荣菊芬,周丽珍,孙维敏.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环境因素及干预措施[J].重庆医学,2012,41(8):793-795.
[2] 贾会学,贾建侠,赵艳春,等.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社区发生感染的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1):21-24.
[3] 耿蓉娜,温婵,孙立新,等.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多重耐药菌分布比较[J].河北医药,2012,34(6):926-927.
[4] 张友平,钟华,荪黎明,等.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消毒隔离措施的现状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8-19.
[5] 张昭勇,李显东,吴均竹,等.2010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84-86.
[6] 陈宏.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21(5):510-511.
[7] 刘丽珍,邓双艳.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干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2):135-136.
[8] 范虹,李彦锋.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3):298-299.
[9] 蒋述科,李春凤,罗彪峰,等.多重耐药菌的监管与医院感染暴发的相关性分析[J].华夏医学,2011,24(4):448-452.
[10] 廖冰,罗林城,魏茂刚,等.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及耐药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1):45-47.
R722.1
B
1671-8194(2013)11-02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