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白背飞虱效果明显

2013-06-30周元亮郑乾军乔光友何光君彭晓明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吡蚜白背飞虱虫量

□范 明 周元亮 郑乾军 乔光友 何光君 彭晓明

吡蚜酮属于吡啶杂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作用和内吸活性,对多种农作物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解吡蚜酮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2012年进行了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白背飞虱试验,试验结果良好。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在叙永县兴隆乡黄桷坪村1社,海拔420m。试验田肥力水平均匀一致,中等肥力,砂质土壤,pH值5.5,单季中稻,栽培规格0.35m×0.40m,灌溉条件较好。施药时水稻生育期为分蘖拔节期,前期未用药防治稻飞虱。

2.试验对象 白背飞虱,低龄(3龄以下)若虫高峰期。

3.试验作物 水稻宜香2292。

4.参试药剂 试验药剂为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照药剂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均由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生产。

5.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A: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8g/亩;B: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g/亩;C: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2g/亩;D: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g/亩;E:清水对照。

表1 试验药剂各处理防效的新复极差测验 (单位:头/百丛;%)

6.小区设置 小区面积30m2,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设保护行。

7.施药方法 水稻分蘖拔节期,白背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田间百丛虫量2000头以上时施药。试验药剂加水50L,每小区用药液量2.25L。用PB-16型手动喷雾器进行喷雾,侧重于水稻下部均匀喷施。

8.施药时间和次数 6月8日于白背飞虱田间百丛虫量达到2000头以上时施药。施药时为晴天,平均气温22.4℃,相对湿度82%,无风。试验全过程施用1次。

二、调查和药效计算方法

1.安全性调查 药后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及稻田其他生物消长情况。

2.药效调查方法 采用盘拍法,药前调查每小区虫口基数,药后1、7、15天调查各小区残活虫数。每小区平行跳跃式调查10个点,每点查2丛水稻,共调查20丛水稻白背飞虱虫量。

3.药效计算方法 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平均数及防效,并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防效进行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差异显著性测验。

三、结果与分析

1.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参试药剂对白背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2g/亩防效最好,药后7天的防效为85.59%,与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8g/亩、10g/亩间有显著差异。药后15天防效仍达78.79%,与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8g/亩、10g/亩、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g/亩间呈显著差异。

2.安全性 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药后1、7、15天调查,整个试验过程未发现参试药剂对水稻产生药害,也未发现参试药剂对稻田其他生物的影响,对稻田有益生物稻田蜘蛛无影响。

3.药剂评价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作为防治白背飞虱药剂,速效性表现一般,但持效性表现较好。在白背飞虱田间百丛虫量2000头以下,使用剂量12g/亩时,施药后7天防效可达85.59%。在2012年白背飞虱持续迁入的情况下,药后15天防效仍达78.79%。该药剂对水稻无药害,对稻田其他生物及有益生物稻田蜘蛛无影响,安全性好。

4.应用建议 选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白背飞虱时,应根据田间虫量确定药剂用量。当白背飞虱百丛虫量1000~2000头时,推荐使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12g/亩。第一次施药后7天左右,若白背飞虱持续迁入,田间虫量增加时,可考虑第二次施药防治。使用手动喷雾器防治时,用水量需保证在50L/亩,侧重于水稻中下部施药。

猜你喜欢

吡蚜白背飞虱虫量
广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飞虱QTL定位
南安市白背飞虱发生的气象条件及虫源地分析*
平铺镇近20年来白背飞虱发生特点、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不同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的影响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