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中驻外人员的情感管理
2013-06-28王清华
王清华
近年来,国内文化出版传媒机构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而海外机构建设和业务拓展成效有赖于驻外人员作用的发挥。因此,驻外人员管理也日渐引起重视。与国内工作人员相比,驻外人员有如下特点:
一是长期驻外人员虽然多为掌握当地语言的专业人才,或具有一定语言基础的经营管理人员,对驻在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长期远离熟悉的祖国文化环境,心理上容易产生较强的孤独感。
二是长期驻外人员易脱离原有的组织文化氛围,逐渐失去在国内单位形成的归属感,与组织产生疏离感,容易有成为“局外人”的担忧。
三是长期驻外人员经常需要单枪匹马开展工作,身兼数职,工作上需要更强的开拓能力,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往往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
因此,对驻外人员进行情感管理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并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方式。
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为例,该集团专门从事对外传播工作,是我国最早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机构之一。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形成了完善的事业格局,目前在1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1个海外机构。近年来,以建设外向型、国际化、多语种、多媒体的国际出版传媒机构为目标,通过实施外宣书刊本土化战略,形成了相对于国内其他出版机构特色更加鲜明的海外工作优势,在扩大书刊对外出版发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集团海外机构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驻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驻外人员是指从国内派驻到海外机构的工作人员,目前,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的长期驻外人员(一年以上)主要为海外机构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如机构负责人),总体规模大约在20余人。长期驻外人员在海外机构从无到有,业务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驻外人员的管理亦显得更加重要。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在驻外人员管理方面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体现出明显的情感管理特点。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采取情感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超越感情投资,实行情感管理。相比传统意义上嘘寒问暖的感情投资,关注驻外人员内心真正的需求显得更加重要。
以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训满足驻外人员更快适应驻外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说,驻外人员要在海外开展工作,必须对当地语言和文化比较熟悉,对海外机构的职责有清楚的认识。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在驻外人员临行前安排1-2个月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集团总部管理驻外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书刊出版发行业务及相关知识、管理必备的财务基本知识、海外机构基本情况以及必要的语言强化训练,并在培训期间安排驻外人员到总部相关部门或所属有关单位实习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同时,集团坚持业务领导和业务骨干定期驻外,对海外机构的业务发展进行指导。这些培训、实习和指导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驻外人员对驻外工作由于陌生、不了解而产生的担忧,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情况介绍和技能储备,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驻外干部既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开拓能力,也要懂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等,还要严于律己,具有清正廉洁的品格,因此必须加强后备队伍的培养和选拔,才能在需要时派出符合如此高的标准和要求的干部。集团每年都派出一定数量的短期海外机构受训人员,让具有驻外潜质的后备力量提前熟悉驻外工作,提高派驻的成功率。
以有分有合的工资福利待遇解决驻外人员的后顾之忧。驻外人员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一般属于复合型人才,因此应提供与其素质和工作难度、驻在国物价水平等相称的待遇。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在驻外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上,一方面实行境外职务工资制度,职级则参考其在原在国内任职情况而定,工资标准按照集团驻外人员国外职务工资和生活待遇标准执行;同时,驻外人员驻外期间,在其国内晋升工资级别、房改等问题上,同本单位在职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则按照原在国内的工资标准核定交纳。这就保证了驻外人员驻外期间能够有与所承担的工作相应的工资,并作为原单位一份子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为其任期结束之后在国内工作免除了后顾之忧。集团还利用驻外人员回国公干、探亲的机会安排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二是增进沟通交流,尊重驻外人员。对于驻在国的情况,驻外人员往往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尊重驻外人员对有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集团有关工作的决策,是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每年要召开一次海外工作会议,总结海外机构一年来的工作,研究海外战略的阶段性工作目标,理清新一年工作重点,听取驻外人员对于集团海外业务和海外机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同时,从2011年开始,根据工作重点,每年或隔年选取一个区域召开海外机构区域会议,加强同一区域内不同机构的沟通交流。从个人层面来说,驻外人员尤其是驻外机构的负责人每年在休假或工作会议期间回国,集团领导都会安排一对一的谈话,深入了解其工作开展情况等。
集团鼓励驻外人员推动海外机构在纵向、横向间的业务联合,与集团总部、出版发行单位之间建立密切的业务联系。重视驻外人员在驻在国进行的调查研究,将其掌握的境外出版发行动态作为总部相关业务部门在书刊选题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的市场反馈信息。
集团正在建设完善海外信息平台,这不仅可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也将促进驻外人员之间以及驻外人员与国内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是营造自主管理的文化氛围。自主管理是对基层组织充分授权,从而激励基层组织和个人工作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
一般来说,自主管理有几个前提。一是组织高度扁平化,管理程序简单快捷顺畅。中国国际出版集团设立驻外机构管理委员会(简称外管会),对驻外机构进行领导和管理。驻外机构包括集团直属驻外机构和集团委托直属单位管理的驻外机构两类:前者实行总裁或总经理负责制的企业化管理,其总裁和总经理向集团外管会负责;后者的负责人向其主管单位负责,主管单位向集团外管会负责。这种管理层级相对简明,分工比较明确。二是规章制度比较全面,可操作性强。集团在驻外机构的管理上对于业务管理、人事管理、当地雇员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有较为明晰的规定,驻外人员在常规问题的处理上有章可循,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将精力放在更需要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工作任务上。三是合理授权,决策权下移。中国国际出版集团驻外人员的主要工作为在驻在国开展书刊出版发行以及文化活动,如推进本土化出版、使发行物进入当地发行主渠道甚至掌握定价权、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工作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驻外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开拓能力起很大作用,因此集团从最初选择驻外人员时就会考虑到这些特点,在管理时更以合理授权来激励驻外人员的自我驱动力,充分发挥这些特质。比如集团所属北京周报社和人民中国杂志社在派驻人员时,就大胆启用刚毕业一年的年青人,一方面,他们有干劲有闯劲,适应性强、职业发展需求旺盛、少有畏惧的特点被充分发挥出来,很快在总部的支持下将海外机构的业务结构搭建起来,海外工作得到很好推进;另一方面,也借此锻炼了队伍,培养出能干事的青年干部。
以情感管理的理念贯穿于驻外人员选拔、培训、目标考核等各个层面,充分调动驻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的海外机构近年来在本土化出版、提供外文专稿、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个强调自主格局的组织中,内心的深层次需求和愿望被关注,驻外人员在异国他乡深知有集团的支持,可放开手脚,更好地完成肩负的对外传播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