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案例导入法,提高“中药学”专业教学效果*
2013-06-28秦莉花陈晓阳聂钰松扈自然
秦莉花,陈晓阳,李 晟,聂钰松,扈自然
(1.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3.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中药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学”研究的是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它是医学院校医药专业学生的主干课.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授课为主导进行知识传授;而“中药学”涉及面广、内容多、实践性强,由于专业、层次、接受能力等不同,课时受到限制,如果再加上枯燥被动的教学形式,将无法形成中药学与临床分析思维的紧密结合,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有难度.笔者前期[1]导入案例对药物功效与应用进行归纳演绎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满意度、总体评价均达91.6%以上.本文旨在,将案例导入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填灌式)的认可程度和教学效果作一比较,现介绍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校2007级中医类专业3个班:中西医结合5年制1班(60人)、2班(隶属于独立学院,60人),中医专业本硕7年制班(70人)的“中药学”教学中,适时导入案例;并以中医5年制班为对照组(简称对照班,60人),给予传统法常规教学.研究对象,共为250人.
1.2 研究方法与实施
1.2.1 案例准备过程
由任课教师从公开出版的教材、著作及论文中精选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扣的典型古今案例、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热点,解读分析后找出关键点;设计如何引出教学内容,如何按照教学认知规律形成对案例严密的分析序列;深入浅出提出问题;最后写成归纳形式的教学讲义.将案例内容承载于多媒体课件上,以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内容.
1.2.2 课堂教学导入案例
围绕章节所系药物的功效和应用,导入相应典型古今案例,或紧扣案例从炮制、剂量、煎煮及剂型等方面衍伸出用药安全性,或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最后1-2章,以案例引出综合归纳.如讲解胸痹病名时,导入冠心病病例后,针对寒、痰、瘀、气滞等成因,联系前面章节所学药物串讲出桂枝、枳实、薤白、檀香、陈皮、川芎、瓜蒌、半夏、人参、麦冬等药的药性与功效,从而巩固和扩充知识;讲解具体毒药时,串讲出药物的理化成分及药理、中毒情况及解毒措施等的案例或实例,以加深对中药药性的理解和加强用药防范安全意识.
1.2.3 实验教学导入案例
利用部分实验课时间,主要采取三种形式:首先是教师示范引导,适时而巧妙地导入相关案例;其二是将有关案例预先发给学生让其查找资料作准备,便于课堂上展开讨论时各抒己见;其三是循序渐进,由学生制作符合自身特点、而又有点“麻辣口味”(需要借助外力解答)的案例课件.并由小组派代表或主动或点名,上讲台演示,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1.3 评估教学效果
根据文献[2]有所改进,具体以教学兴趣、理解记忆、思维启发、思路创新四项抽象指标,主观评价认可程度;以期末考试成绩、创新课题及发表论文等量化指标,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中药学”教学期末采取匿名问卷形式,发放问卷调查表250份,收回有效问卷表250份,总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及考试成绩情况,均进行X2检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案例导入对能力培养的影响
以四项指标主观评价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的3个班,自评单项能力增加均在85.0%以上,其认可率明显高于非案例教学的单一传统法对照班(83.3%以下),见表1.
表1 案例导入对能力培养的影响(人数,%)
2.2 案例导入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不及格率:导入案例教学的3个班共为6.2%,而对照组有13.3%;80分以上(含80分)的优良率:7年制中医专业为58.6%,中西医结合1班为58.3%、2班为55.0%,对照班为18.4%;平均成绩:3个班依次为 85.11、77.82、75.81,均高于对照班的 66.75,尤以 7 年制中医班成绩最佳,差异有显著性(P<0.05),如表2.
表2 案例导入对考试成绩的影响(人数,%)
2.3 案例导入教学对申报科研课题的影响
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结果显示:7年制中医专业班、中西医结合1班申报及批准数均较多,中西医结合2班次之,而对照班为0.发表论文结果显示:7年制中医专业班、中西医结合1班均分别公开发表论文2篇,如表3.
表3 案例教学对申报科研课题的影响
3 讨论
所谓案例式教学法,通常是指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我国本科教育是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中药学”教学受多种条件限制,理论教学阶段中学生接触临床或实践操作机会较少,故常会对一些古今病名的枯燥及药物内容的繁杂感到茫然而厌学.为了夯实中药理论知识的基本功,为后续课程及临床用药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根据学生学历层次、专业和兴趣特点的不同,致力于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按本课程特点精选典型案例,课堂上展现解读或课后讨论.
我们以案例引导归纳演绎中药功效及适应证;或要求学生将案例与教材有关理论结合起来,归纳一般性观点,围绕案例陈述其所辨证型、随症立法及其依法引出的相应方药;或将稍有难度的案例布置为课后讨论题,抽部分实验课由师生共同解答共性问题及难点要点,激发其创新思维.教师还应从案例库中再调出类似而又相对简单的案例,进一步检查学生理解知识、应用原理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药学”之前已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有了一定辨证论治基础,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基本可以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进行初步辨证.因此,案例导入法应贯穿于每次课的始终[2].
案例评价是检验师生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问卷调查、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班比较,3个班学生对案例导入法的兴趣度、理解记忆度、思维启发度、创新思维度四项指标均明显增强;3个班学生优良率明显提高、不及格率显著降低、平均分数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7年制中医班成绩最佳,可能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课时及学生自身特点等有关.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以及公开发表论文,结果显示:案例导入班均比对照班多,表明案例教学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中药学”案例教学强调纵横比较药物,加之要求学生个人探索以形成想法和意见,使其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案例导入又加强了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判断及融会贯通能力;围绕案例进行师生互动的实验课教学,使学生走上前台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距离,有利于动态的信息交流,降低了对新知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相同教学时间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开放性[3]案例教学法,确实要优于常规传统教学法.
当然案例导入法的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还处于尝试阶段,必然还存在不足,如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案例储备不多;实验课时少,学生发挥不够;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转变不突出,中药学专业人才现有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调整不大等等.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更好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案例教学确实能起到铺垫作用,因此该教学模式应加以推广应用.
[1]俞洁东,陈晓阳,李晟.对《中药学》案例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8):1037 -1040.
[2]陈美娟,葛李,肖顺汉,等.案例导入法在药理学大课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49 -50.
[3]何晓山,林青,淤泽溥,等.中药药理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研究[J].药学教育,2011,(4):39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