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乡一体化评价与分析*——以嘉禾县为例
2013-06-28易雪妮汤放华
易雪妮,汤放华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县域是县的行政区划内的地域和空间,有县城中心、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腹地,是城乡结合最紧密的单元,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环节,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所在.县域作为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组成部分,是城乡发展的结合,起着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作用.因此,在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必须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基础,在现阶段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应该是县域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空间布局、资源利用、公共设施等方面整体协调发展,形成一种融合的城乡关系[1].目前国内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乡一体化概念和内容的探讨,例如产业、经济、空间、基础设施、生态、能源等的城乡一体化.而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及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的城乡发展的策略,相关的研究不多,本文主要是从实证的角度出发,以县域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嘉禾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导嘉禾县城乡发展方向.
1 嘉禾县城乡发展现状
1.1 城乡一体化提出背景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举措,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经湖南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湖南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县研究基地”,其中嘉禾县、湘潭县、汉寿县和冷水江市四县市作为首批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在此背景下,来探讨嘉禾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1.2 嘉禾县城乡发展现状
嘉禾地处湖南南部,郴州市的西南面,辖8个镇,5个乡,县域面积696.24km2,占湖南省面积的0.33%,是省内面积最小的县份之一.
到2011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50054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166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36612万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277276万元,增长12.2%.第一、二、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16.0∶51.4∶32.6,呈现一产业逐步下降、二产业快速提升、三产业波动较小的趋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是第三产业发展仍然较为缓慢.同时城镇化水平达到38.28%.嘉禾县在郴州市的县域里面,GDP总值仅次于宜章县名列第五,与周边县城桂阳县的158.38亿相比相差了2.33倍,说明经济发展仍较为落后,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2011年,全县总人口为40.4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数为67808人,城镇化率为38.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52元,比上年增加1917元,增长14.0%;农民人平纯收入6694元,比上年增加1108元,增长19.8%;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8所,中心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00个;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20个,拥有床位总数719张.
总体来看,嘉禾县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发展基础较好.
2 城乡发展阶段分析
2.1 确立指标体系
借鉴了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特亚·森关于社会福利指数等研究,确定以城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乡协调度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用来准确评估和全面反映城乡一体化的阶段[2].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层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其中目标层由准则层加以反映,准则层由具体评价指标层加以反映.(1)目标层A: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值作为目标层的综合指数,在总体上反映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状况.(2)准则层B:由三个部分构成,B1经济状况,B2生态环境和B3城乡差距.(3)指标层C:由22个指标构成(见图1).本文引用尹潘等人对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确立了嘉禾县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2-7].如图 1所示.
图1 嘉禾县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
2.2 确立权重系数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8].
(1)构造判断矩阵如下:
其中 aij必须满足 aij=1/aij(i≠ j)(I,j=1,2,…,n).aij=1(i=j).
A矩阵具有互反性和基本一致性.以判断矩阵A-B为例:
表1 判断矩阵A-B
(2)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
利用方根法求权重向量得出wi=(0.65 0.1 0.25)λA为3.
(4)计算衡量一个成对比矩阵A不一致程度的指标CI:
(5)计算对比较阵A的随机一致性比率 CR:当CR<0.1时,判定矩阵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或其不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就调整成对比较矩阵 A,直到达到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其中检验成对比较矩阵A一致性的标准RI由查表可得CR=0.
因此,CR<0.1,所以矩阵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同理可得,其他判断矩阵的 CR=(0.017351119,0,0.017457556)均<0.1,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通过检验.
(6)确立各指标权重
通过判断矩阵的计算得出了各个因素对上级目标的权重向量,而最终的计算目标是得出各元素,特别是最低层中各元素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即所谓总排序权重.
由表2可知,经济状况中的人均GDP在总目标中所占的比重最高,也符合目前评价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选择.
表2 层次总排序表
2.3 计算综合得分
将某个单项指标的现状值与标准值相比,得到该项指标的单因素指数.即评价指标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相比,分为正相关指标和负相关指标,正相关指标值越大说明城乡发展水平越高,负相关指标值越小说明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本评价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城乡展水平.
假设X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现状值,Xsi为评价指标的标准值.Ct为第t个指标反应的城乡发展水平,0≤Ct≤1,则:
对于正相关性指标:当 Xi≥Xsi,则Ct=1;当Xi﹤Xsi,则
对于负相关性指标:当Xi≤Xsi,则Ct=1;当Xi﹥Xsi,则
采用权重法计算,综合值用Y表示,并按加权求和公式计算,即Y=∑WiBi,其中Wi表示指标层第i项指标的权重,Bi为指标层第i项指标的分值.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目标指数
表4 城乡一体化阶段划分
2.4 评价结果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嘉禾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为63.49,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中度一体化阶段,说明嘉禾县的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城乡开始走向融合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3 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
3.1 加快县域城乡经济发展
3.1.1 培育特色产业
嘉禾县作为湘南地区具有特色产业的县域之一,铸锻业发展历史悠久,素有“铸造之乡”、“锻造之乡”的美誉.应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优化锻造业的产业链.其次,嘉禾煤炭资源储藏丰富,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度发展能源产业,充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几年来,随着交通建设的加强,嘉禾可以发展建材产业、现代物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鼓励特色产业的壮大与发展.
3.1.2 推进县域工业化
南部和东南部为嘉禾县的传统制造业区域,在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背景下,全县回乡创业风起云涌,民营资本集聚和回流成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应适时支持县域内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利用传统产业优势时,要优化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之路.部分由条件的乡镇可以建立产业集群,实现规模效应,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3.1.3 农业现代化
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使其成为嘉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目前,嘉禾传统农业比重较大,现代农业的发展既缺乏土地资源又缺乏技术支撑,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集约化与规模化程度不高,潜在制约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3.2 构建公平的社会公共制度
3.2.1 完善医疗设施
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制度,尤其是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水平,做到城乡医疗一体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新型合作医疗体系.
3.2.2 促进教育平等
加强敦促县域内九年义务制教育,完善农村落后地区的教学硬件和软件,加强师资队伍的分配,加速城乡教师的交流流动,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逐步使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享受同样的教育.
3.2.3 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辐射与延伸,重点抓好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中心区的辐射效应,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尽快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乡交通网络;加快城乡电力资讯网络建设,大力改造和拓宽电网、电视、电话、移动通讯和宽带网,加快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县域供水、供电、供气以及通讯、信息网络一体化.
3.3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3.3.1 合理利用资源
嘉禾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经济,但另一方面要重视过度开发带来的弊端,必须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3.3.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工业企业污染、城镇污水、农村面源污染、城乡固体废弃物是目前大部分城乡的通病.嘉禾县人口较为集中,人口密度较大,工业企业较多,因此存在的隐患较多.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应该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影响评价制度,注重生态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建设和保育.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在认清发展阶段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策略,指导嘉禾县域城乡一体化推进.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指标的选取和阶段划分的指标来自不同的角度,实际分析结果符合目前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水平.
[1]程淑红.县域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尹潘.城乡一体化模型在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名城,2011,(2):47 -53.
[3]黄坤明.城乡一体化路径演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陈鸿彬.城乡统筹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 -65.
[5]田美荣,高吉喜.城乡统筹发展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J].中国发展,2009,(4):62 -66.
[6]罗雅丽,张常新.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阶段划分——以大西安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7,(7):141 -143.
[7]完世伟.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经纬,2008,(4):60 -63.
[8]王鹏,彭元伟,全美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和谐校园评价指标权重确定[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