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麋鹿鹿角的结构形态及其密度

2013-06-28韩书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鹿角麋鹿基部

韩书霞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张林源

(北京麋鹿苑)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世界珍稀动物,又是一种适应湿地生活的大型草食动物,因其角似鹿非鹿、面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被称为“四不象”。后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滥捕滥杀、土地开垦等原因导致在1900年麋鹿种群在我国灭绝。1985年,以国家重引进重大工程启动为标志,20头青年麋鹿从英国乌邦寺回归故土,落户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从此和麋鹿有关的研究工作相继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1-3]。

综观麋鹿重新引进这20多a的历史,我国已发表麋鹿研究论文60多篇,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方面:历史研究、生理生化、生境管理、疾病防治、种群管理和研究、行为研究。大多集中在麋鹿角化学特性,药用价值等方面。对物理特性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其中,物理方向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光谱法对鹿茸鹿角的成分鉴定。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这一珍奇动物,对麋鹿角的形态和麋鹿鹿角的密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测量物体的密度需称量该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再根据ρ=m/V进行计算。物体的质量可用天平测量,外形规整又便于测量外形尺寸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外型尺寸来计算体积。但鹿角外形不规整,而且是固体,如图1所示,不易直接测量外型尺寸,所以采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鹿角的密度,实验器材如图2所示。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量出鹿角块在空气中的质量(M)、放入鹿角块之前杯和乙醇质量(M1)、以及放入鹿角块后整个“质量”(M2),实验流体采用无水乙醇。则鹿角块所受浮力为(M2-M1)·g,又因为浮力等于鹿角排出液体的重力ρ·g·V(ρ为无水乙醇的密度,为0.8 g·cm-3;V 为鹿角的体积),所以,(M2-M1)·g=ρ·g·V,即 V=M2-M1/ρ。

所以,ρ'=M/V=Mρ/M2-M1。式中,ρ'为鹿角的密度。

图1 6岁麋鹿角基部照片

图2 测密度实验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麋鹿角结构形态

对麋鹿角的形状、定形模式、阶段性生发趋势、脱落时间及其脱落时生境选择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麋鹿角主杆分枝复杂,后枝生有小枝(0—4);各年龄阶段麋鹿角的动态定形模式分为:独角(2 a)→二杈(3 a)→三杈(4 a)→四杈(≥5 a)→五杈,并且角萌发的高峰期为独角→二杈期,然后趋向于1,麋鹿长到12~13月大小时开始长笔杆装角,满2岁以后才开始分叉,以后每增加1岁,麋鹿角的分叉就会增加1个,麋鹿满6岁以后,角形基本固定,后只生出许多并排的小杈,主干出现一些纵沟。因此,可以在6 ~8 a内根据角杈判定相对年龄[4-5]。

试验对整根麋鹿角角基粗和年龄进行了对比,得到表1和图3所示。

表1 麋鹿角基粗

从图3中可以出,随着年龄的增加,麋鹿角枝的角基粗也在渐渐增加,5岁之前的雄鹿,年龄和角基粗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根据年龄和角基粗建立回归关系,可以估计麋鹿的年龄。

图3 角基粗与麋鹿年龄的关系

以角基粗为因变量y,年龄为自变量x,利用Excel软件建立角基粗对年龄的回归方程,得到回归方程:y=-0.515 8x3+4.454 6x2-9.219 5x+16.348。系数 R2=0.968 3,拟合度较高。

2.2 麋鹿角试样的选取

本试验的标本取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取2至6岁麋鹿鹿角各5个,每支鹿角截取基部、中部和尖端3部分,并进行编号,部位和编号如图4和表2所示。

图4 麋鹿角编号

表2 麋鹿角取样

2.3 数据收集及处理

为减小误差,用天平对鹿角样品做了两次测量,计算时用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根据式(1)计算出每个样品的密度,表3是2岁麋鹿鹿角密度表。

表3 2岁麋鹿角各样品密度

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得到3、4、5、6岁麋鹿鹿角密度表如表4所示。

2.4 数据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分别画出基部密度、中部密度、尖端密度与年龄的关系图,如图5~图7所示。并作年龄对各部位密度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表7所示。

图5 基部密度与年龄关系

图6 中部密度与年龄关系图

图7 尖端密度与年龄关系图

表5 年龄对基部密度影响的方差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况下,F=3.321>F0.05(4,20)=2.87,P=0.031<α,说明年龄的增长对基部密度的影响显著。从图5中可以看出:鹿角的基部平均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岁时,基部密度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降低,5、6岁时趋于一平缓值。

表6 年龄对中部密度影响的方差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况下,F=1.756>F0.05(4,20)=2.87,P=0.177<α,说明年龄的增长对中部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从图6也可以看出,鹿角的中部密度也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3岁时,中部密度微高,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密度逐渐降低,趋于平缓。

表7 年龄对尖部密度影响的方差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况下,F=3.631>F0.05(4,20)=2.87,P<0.05,说明年龄的增长对尖部密度的影响显著。从图7还可以看出,麋鹿角尖部密度随着年龄变化较显著,2岁时,尖部密度较低,4岁时较高,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趋于平缓。

3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以及结合麋鹿鹿角的生长特性表明:2岁时,即年龄较小时,基部密度较高,随着年龄增加,基部体积逐渐变大,体积大,质量变化慢,密度就变小;直到5岁这种变化达到最大,5岁以后,体积不再变大,这时密度略有升高,所以基部密度会出现低密度平缓状态;而鹿角中部变化不是很明显虽然也有在3岁时偏高,但从中部整体看,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在麋鹿生长过程中,鹿角的中部的体积和质量变化率趋于一致;对鹿角尖部来说,则从2岁起体积变化较小,质量增加快,所以密度增加,到4岁时,这种变化达到最大,在4岁以后,质量增加变得缓慢,体积还在增加,所以密度就要变小,5岁以后,质量和体积变化很不明显,此时麋鹿已达成年阶段,鹿角密度趋于低密度平缓状态,密度变化不明显。

[1]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跨过灭绝边缘的麋鹿[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杨戎生.北京麋鹿种群数量调查[J],动物学杂志,2003,38(2):76-78.

[3]曹克清.中国麋鹿[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4]张成林.北京动物园麋鹿疾病发生分析[C]//夏经世.麋鹿还家二十周年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43-46.

[5]丁玉华.神鹿回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鹿角麋鹿基部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哪里来的鹿角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突然头上长鹿角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72个玉米自交系抗倒性状的相关分析及评价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