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景观设计
2013-06-28高雅玲许贤书董建文兰思仁
高雅玲 黄 河 许贤书 董建文 兰思仁
1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福州 350002
2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审美意识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园林景观中文化内涵的要求在逐渐增强[1]。兰花在我国,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特有的文化地位,其所蕴含的文化象征早已深入人心,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兰花生态园也应运而生。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是一个集观光、教学为一体的兰花生态园[2]。
1 场地概况
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惟于校园东南面妙峰山脚,北面为入口,规划用地约为5 000 m2。处于山凹地形,海拔24 ~42 m,形成了3 个相对平整的台地。场地原为教学树木园的一部分,林木茂密,树种丰富,植物生境条件优越,经过多位国内外权威兰花专家考察认定为兰花栽培展示的理想基地。“森林兰苑”在充分利用基地优越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栽植展示各类兰花,不仅是一个种类丰富、景观优美的兰花专类园,也是学校科研、教学良好的实践基地。
2 理念与布局
2.1 设计理念
“森林兰苑”作为校园景观的一部份,要满足寓教于园的目的,同时弘扬兰花精神,展示校园文化氛围。设计立意于屈原的《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滋兰树蕙”既有直接意义,即兰花的种植;也有隐含意义,即教书育人。“潇湘幽谷”是指兰花所处生长环境。 “潇湘幽谷,滋兰树蕙”更有一深层涵义,用“潇湘幽谷”比喻社会大环境中的校园环境, “滋兰树蕙”意寓于大学师生在校园环境中的共同进步和成长,表达“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的校园学术氛围。
我国传统文化喻兰为君子,兰为王者香。兰花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的载体。“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佇……”不论是孔子或是屈原,他们都颂兰之美、扬兰之善。兰苑的设计是通过展示兰花的文化、精神来彰显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森林兰苑作为兰花专类园,为学生研究兰花提供了实验场所和实践基地。
2.2 分区布局
“森林兰苑”地处山凹地形,原有树木茂盛,条件优越。针对兰苑的观赏、教育功能,采用传统的造园手法,因地制宜地创造一系列景致,充分体现兰花文化,营造出自然古朴的幽静环境[3]。根据地形条件、兰花生境的不同,将兰苑分为4 个功能区,即广场展示区、森林展示区、国兰展示区及兰花培育大棚。
1)清新典雅的广场展示区。广场展示区位于兰苑的入口广场,面积约1 400 m2,保留原有大乔木,树下配植以兰花植物,并布置景观小品以及盆花。利用台地地形设置假山叠水,并在水池中部布置小拱桥,增加了水景的层次。利用水池所在台地,设计两层复合式“曲水流觞”。借瀑布之水,灌入流杯池,使整个广场景观因水而活。在假山正面篆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突出主题,体现兰花君子品格,宣扬校园精神。广场中部,立有刻字大景石,配植兰花营造景观;广场东侧,依自然地形,设计流线型景墙,题刻“森林兰苑”四字,周边布置兰花花镜,风格古朴、清新。广场西侧设置导游图及兰花文化宣传栏,展示了兰花的典故。在广场西侧的缓坡上,立有树桩,树桩上盆栽的兰花争相斗艳。
该区兰花以地生兰为主,栽植于水池边,丛植于花坛中,孤植于花盆中。
2)幽静自然的森林展示区。森林展示区面积约3 000 m2。这里林木茂盛,由于上层高大乔林的遮挡,形成了林下幽静的空间。在林下小径上设置一廊架,廊架上悬挂兰花、吊兰等植物以装饰,增加景深,营造了“空谷幽兰”的意境。穿过廊架,便到林下别致的小院,亭台、流水、石臼及其他景观小品与兰花相组配,营造了别样的景观。
该区以附生兰、地生兰为主,或植于树下、或悬于树上、或挂于栏架、或丛生于卵石、枯木间,呈现天然生成之趣。
3)古朴高雅的国兰展示区。国兰展示区面积约1 200 m2。以创业楼为中心,楼前小广场设有单排廊架,下设阶梯展架,展示盆栽国兰;过厅墙壁装饰有国兰字画,展现国兰历史和兰文化蕴涵;楼内庭院,设计有条石展架,展示精品兰花,古朴的条石和优雅的国兰相呼应。
创业楼建筑周边绿地以寒兰、墨兰、剑兰为主,形成自然式的地栽兰花花境,并种植紫竹以及我国传统植物,如茶花、含笑、九里香等小灌木,营造出古朴高雅的国兰展示区。
4)科教结合的兰花培育区。兰花培育区面积约600 m2。主要功能是为服务全园兰花养护需求及开展科研活动。该区设置在南面山坡,利用附近兔园基地大楼,开发兰花组培中心,行成完善的兰花研究系统。
3 设计手法与特色
3.1 设计手法
3.1.1 空间组织
“森林兰苑”占地面积不大,将4 个功能区分布在山体的3 个台地上,并利用地形、植物、置石等分隔,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广场展示区空间开敞、森林展示区相对封闭,利用道路和景观小品,将各功能区联系起来,使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分隔,形成变化的空间序列。
兰苑的景观层次丰富,采用欲扬先抑的设计手法逐步展开,展现了深山兰苑的幽深。入口景观设计含蓄,笔直的假槟榔树干上悬挂着舞女兰,在风中摇曳,婀娜多姿;右转缓坡直上, “蘭”字石刻立于道旁,拾阶而上进入广场展示区,迎面而来的是假山叠水,于假山山脚的台地设计了两层复合式“曲水流觞”。广场中部运用障景手法,用体量稍大的石景,配植兰花,阻隔空间、遮挡视线、增大景深,达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在广场东侧,有在原木上篆刻“森林兰苑”四字的景墙,点出了园子的主题。
登阶而上,穿过兰草拱门,走进了森林展示区,兰花或悬于树上,或植于树下,或垂于廊架,与枯木、卵石、篱笆等浑然一体,有天然生成之趣。穿过“空谷幽兰”廊架来到一别致的小院。依山置亭,亭边一石桕,有水沽沽而出,供游客观景、休息、静思。兰苑中的每一道风景就是这样慢慢逐层展开的。在景观设计中,注重对景物的体量、观赏点位置的选择,以及障景、框景等设计手法的应用,让人们在游览中“未见其物,先见其神”。
3.1.2 地形处理
景地合宜、依山构筑。兰苑立地于山凹地形,高差仅18 m。广场展示区位于3 个台地中的最低台地的第一台地(海拔24 ~27 m)。区中的假山叠水、“森林兰苑”景墙、宣传栏与次高台地第二台地相衔接,运用假山、景墙做为山体的挡土墙使得地形过渡自然,且是广场的主景观,起到了一景多能的作用。由“空谷幽兰”廊架、休息亭、石井、植物景观等组成的“森林展示区”依山就势地分布在第二台地(海拔31 ~33 m)。特别是休息亭的选址,其处在第二台地与第三台地相连的斜坡坡脚处,打破了相对平直坡脚,丰富了空间组成;同时利用坡地地形种植地生兰,可观可憩。国兰展示区位于最高的台地(海拔42 m),在崖边用单排廊架和展架起到围护作用。苑中各景点,巧妙地借用地形,高低错落,变化有致地分布在各台地上,在植物的掩映中熠熠生辉。
3.1.3 水景设计
“山贵有脉,水贵在流,脉流贯通,全园生动。”根据兰苑地形特点,在妙峰山顶设计蓄水池,引用闽江水,满足了兰苑的喷雾灌溉和假山叠水、石臼等水景用水。理水的成功给兰苑带来了生气,解决了苑中植物生长、生产等用水。为了保证景观效果,在重要的水景点,如假山叠水、曲水流觞、石臼涌泉等,采用人工循环用水的设计手法,增加了水的流量,强化了景观效果[4-5]。
3.1.4 生境创造
兰苑基址原为学校树木园,林木茂盛,是兰花生长的理想环境。广场展示区空间开敞,阳光充足,适合较为喜阳的附生兰类生长。森林展示区郁闭度高,适合较耐阴的附生兰类生长。苑中设2 两个主要水景观,同时布设了自动喷灌系统,增加空气湿度,将兰花植于水边,或悬于树上,与现有的林木融为一体,创造了立体的兰花展示空间。在林下空间,缓坡地带通过对土壤的改良,铺上适合地生兰生长的栽培基质,并在土层下设置排水层和相应的设施,为兰花创造生长的环境。
3.1.5 兰花的种植模式
按兰花栽培方式可分为地生兰和附生兰[6]。国兰一般属于地生兰类,洋兰一般都是附生兰。兰苑中兰花的种植运用了4种模式,即地栽、石栽、盆栽、以及树干附生(表1、表2)。
地栽方式是指将兰花栽植在地上,土质应用疏松腐殖质土或良好田内表土。这种方式的兰花为地生兰类。
石栽方式是指将兰花栽植或附生于石壁、石缝之上。利用园中置石、假山、景石等通过覆土栽植或附生种植方式来展示兰花。
盆栽方式是指将兰花种植于盆中,盆栽兰的容器最好用瓦盆或陶土盆,有利于透气和排水。
表1 国兰种植主要品种
表2 洋兰种植主要品种
3.1.6 植物配置
苑中种植兰花上万株,通过丛植、群植、花境等形式植于水边或山坡上;通过吊篮、壁兰等形式悬于树干、崖壁;有些气生兰直接附生于树干、悬于枯木或缘于山石,地上、树上、山石间到处可见到兰花,满地爬满的兰草、蕨类、藤本与山石结合,野趣横生[7]。
苑中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在配置兰花的同时还种植了大量耐阴的色叶地被,如冷水花、金脉爵床、呆竹梅、蚌花等。
3.2 景观特色
3.2.1 质朴生态的设计风格
尊重基地的地形地貌,通过适当人工干预创建新景观,即尽量利用原有地形、植被,尽量减少人工痕迹,如用枯木、毛石、卵石等营造自然森林景观。苑中所用的石材、枯木大多是就地取材,既生态又能使之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景观构筑物的选材也比较质朴,如用青砖、灰瓦、麻绳等。例如,广场区“森林兰苑”的景墙就采用青砖、灰瓦、木材等元素构成,自然朴实,宛若掩映在丛林中;通过使用枯木来模拟倒伏树木来营造附生兰花生境,利用原有大树,附生栽植,充分展示兰花优美姿态。花镜用枯木和枯树枝杆与地生兰、附生兰相搭配,形成别致的小景观,“虽由人做,宛若天开”[8]。
3.2.2 清新自然的山水意韵
“森林兰苑”意在营造“涵烟浸月,野逸幽致”的山水景观,利用现有的假山叠水,结合实际地形设计了“曲水流觞”,并配以小木桥、 “空谷幽兰”廊架、石井等景观,通过景观构筑物、山水、花木等传达出诗情画意。拾阶而上,经过兰花拱门,穿过兰草夹径的廊架,可见到一个幽静的小广场,一口石井不间断的向外溢水,闲坐于亭中,聆听流水潺潺、让人联想到“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9]。
3.2.3 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兰花文化博大精深,与兰花相关的诗词、楹联、书画贯穿于“森林兰苑”,或颏于置石上,或题于匾额、廊柱上,或装饰于厅堂,例如“兰若君子”“滋兰树蕙”“潇湘幽谷”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等。广场展示区的石刻景石节选了屈原的《招魂》:“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汜崇兰些。经堂入奥,朱尘筵些。”“曲水流觞”景点石刻上描述了曲水流觞的由来,同时节选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丰富的兰文化展示了兰花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10]。
4 结语
“森林兰苑”是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集观赏、科教于一体的兰花专类园。
在景观设计中,提出了“寓教于园,弘扬兰花精神”的新理念,尊重场地特点,合理布局,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山水空间。本次设计充分利用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优势、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并结合各种造景手法,在营造兰花展示园的同时注入了兰花文化,因地设景,建设了一个具有科教性、观赏性、游览性、参与性的兰花生态园,是对兰花生态园景观设计的探索和尝试。
[1]曹明刚.中国园林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尹莉娜,何礼平,姜慧乐.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台州植物雕塑园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2,10(2):34-36.
[3]邵丹锦.从《广群芳谱》看中国古典园林中花木种植的审美观[J].中国园林,2012(6):99-102.
[4]李琦,过永惠. 西华兰圃的构思与景观效果[J].中国园林,1998(1):36-37.
[5]黄静. 城市水景观规划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12,10(6):33-36.
[6]张雪,李灵.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景观设计[J].闽江学院学报,2008(10):128-128.
[7]郑曦.当代植物园规划策略[J].中国园林,2012(6):54-59.
[8]周竹梅. 分析兰花在园林中的运用[J].广东科技,2007(11):107-108.
[9]汤金水.福建兰苑的创作与思考[J].中国园林,2000(5):64-66.
[10]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