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的“小睡”卧具

2013-06-24刘英杰

文史月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待客弥勒小睡

刘英杰

在古代,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对于日常家居中的床,都相当重视和讲究。相比现代人近乎拼命的“快节奏”疯狂,古人因社交的匮乏,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自然有大把的时间用来修身养性。古人睡觉有大睡和小睡两种,具体表现在睡眠和卧具上就有多种层次和说法。大睡自然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则是午睡和小憩,影视作品特别是明清时代背景的布置上,我们常常看到的罗汉床便是小睡的标准卧具。不过有点奇怪的是,罗汉床不仅可以用来小睡,还可以用来待客,跟东北热炕有异曲同工之妙。清茗一杯,邀君与眠,妙哉!

今日在一藏友家中品鉴一品相上等的罗汉床,从鼓腿彭牙的罗汉床腿即可看出典型的清代风格,虽然蒙尘,细细审之,却不乏吉光片羽的锋芒。明清罗汉床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就床腿而言,清式为鼓腿彭牙,即有较大的弯曲度;而明代挖缺腿足,比较含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部分清代罗汉床会用一些大理石作围子,明代绝对没有的。

古人言则之乎者也,行则三揖后定,罗汉床之称似乎不太雅致,稍显俚俗,似难登大雅之堂。为何要称作罗汉床?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解释。有人推测与明人所称弥勒榻有关,但弥勒榻是大型坐具,短不能卧;而罗汉床也是坐的功能大于卧的功能,所以此说不能成立。隋唐以前古人的生活习俗是席地坐,如今日韩两个国家席地而坐的传统都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虽然那时没有罗汉床,但坐相还是要讲究的,孟子老人家曾因为妻子伸开双腿随意而坐,便吵着要休妻。这也不能怪孟夫人,跪坐毕竟难受,而且不符合人体力学。历史发展,更多的智慧用于服务生活,坐的也就越来越舒服,宋以后演变为垂足坐,但盘腿打坐的习惯一直保留着。于是,便有了弥勒榻、罗汉床之类仰能坐俯能卧的休憩卧具,成为适应国人旧俗而保留的家具品种,而且堂而皇之地摆上厅堂。

上得厅堂,下得酣眠,如此功用,自然皆大欢喜,很受当时人喜爱。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来,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炕上。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不是睡卧,而是待客。简而言之,不光图舒服,还图一个脸面。

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自身的装饰,普通木材已经不能满足达官贵人的需要。明清两代,红酸枝与小叶紫檀、黄花梨并称为宫廷专用的“三大贡木”。拥有一套“三大贡木”罗汉床可能就相当于今天的一套“达芬奇”家具一样有“品味”有“格调”吧。不过,名贵家具比不得普通木材,那是要精心保养,日日打磨的。

即便如此,官宦人家也无所不用其极,极尽所能搜罗名贵木材聘请能工巧匠制作罗汉床,一为装点门面,二也是为了自己舒适吧!

猜你喜欢

待客弥勒小睡
独一无二的弥勒
小睡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学会待客
小睡熊迷路了
大足石刻弥勒信仰下的两处“启门图”
学会待客
学会待客
在春的屋檐下小睡
在春的屋檐下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