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陈永贵合了影
2013-06-24口述/唐海南整理/白英
口述/唐海南 整理/白英
前几天整理照片时,翻出了一张拍摄于1967年我第一次参观大寨和陈永贵的集体合影照片,只见照片中大寨窑洞前,革命标语随处可见,大红的旗帜迎风飘扬,头带白毛巾的陈永贵被簇拥在人群中间,大人们都穿着那个时代流行的军装,手举语录本,我们几个女孩子坐在前排,我那时刚刚16岁,还是个中学生,两个小辫俏皮地翘着,臂上带着红袖章,脚上穿着方口布鞋,一脸的兴奋,看着照片上的情景,我的思绪一下就回到了那个年代。
自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号召后,大寨从昔阳县的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一举开始闻名全国,成了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学大寨热潮席卷全国,各地来大寨参观的人不计其数。我所在的荫营煤矿(现名山西省劳改厅阳泉一监)地处阳泉市郊区荫营镇,离大寨只有40多公里,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友人来大寨,都是在阳泉下火车然后再乘车去,所以,这个地理位置也算得上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矿每年都要组织大家去大寨参观学习。
1967年秋,煤矿又组织大家赴大寨参观学习,本来是不让孩子们去的,但那时候我们对大寨太向往了,知道大人们又要去大寨,我使出了浑身解数软磨硬泡,终于说服爸爸让我随行。一大早我们坐着大卡车就出发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大寨。
大寨村的山坡上到处都是参观的人群,我们夹杂其中,爬上了虎头山。俯瞰着歌曲里经常唱起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层层梯田甚为壮观,几条缆绳把山坡和打谷场连在了一起,篮筐上上下下把肥料运上去,把庄稼运下来。现在看来极为简单的缆绳缆车,在当时已经是高科技了。之后,我们还进行了劳动体验,把一堆砖从从田边搬到坡下的空地上,这不仅没让我感到累,反倒是生发出一种参加劳动的幸福感。中午,我们在地边坐下,拿出自己带的干粮和水,边吃边说,谈论着第一次参观大寨的兴奋。
下午,在大寨接待站的门外举办了陈永贵现场报告会。头围白毛巾、身穿小黑袄,再加上满脸的皱纹,典型的农民形象,但看上去是那样的亲切。
当时,毛主席关于“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号召响彻全国,能到大寨参观,并现场聆听陈永贵的报告会,和陈永贵合影留念,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直至今天,想起过去的岁月,都觉得很难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