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让梦想照进现实
2013-06-24龚金星任怀民冯国政
□ 本刊记者 龚金星 任怀民 冯国政
汝州:让梦想照进现实
□ 本刊记者 龚金星 任怀民 冯国政
已有1400余年建城史的汝州,“经济强市、和谐立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的梦想,正变成现实。
初冬时节,成群的候鸟在汝河湿地飞翔。
初冬时节,豫西大地,草枯树秃,落叶舞野。
记者一行,漫步汝河两岸,却见水清树绿,候鸟蹁跹。望汝河南岸,道路宽畅,南北东西,呈井字交叉,马路两侧,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看汝河北岸,一座现代化中等城市画卷,已经初步绘成。
自隋朝建州以来,已有1400余年建城历史的河南汝州,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经济强市、和谐立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的梦想,正变成现实。
虎狼爬岭“种”企业
位于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南阳交叉辐射带的汝州,有丰富的原煤、铝矾土、水泥灰岩等矿藏。其中,原煤预测储量为35.5亿吨,素有百里煤海之称,为全国50个重点采煤县市之一。
不过,2013年11月,位于寄料镇的著名煤矿梨园矿,开始封闭第二口采煤井。12月初,记者在梨园矿区采访时,再也见不到机器轰鸣、车如流水人如潮的景象。
这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繁华过后的必然境况,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最近20多年来,在经过长期的过度开采后,资源枯竭,优势不再,不得不考虑转型再谋新的发展思路。
早在2006年,汝州人就抢先一步,开始布局“地下产业向地上产业转移,资源企业向生态产业转变。”
在今天,发展企业,面临着比资金和技术更大的瓶颈,那就是工业用地,解决不好这个基本的生产要素,产业转移升级可能会成为空谈。
怎么办?思路决定出路,改变思路,可化腐朽为神奇,变劣势为优势。
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俗语:“从杨楼到半扎,四十五里虎狼爬。”在汝河南岸,有一大块被人称为“虎狼爬”的地方,这一带地土瘠薄,一锹下去就是鹅卵石,“种树树不活,种草草不生”。汝州人把目光投向了“人见人嫌弃,鬼见鬼发愁”的虎狼爬岭。不能种庄稼,就不能“种”企业吗?只要解决了水电路等问题,“虎狼爬”就能变成金窝窝。
汝州人在这里规划了53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其中一期27.44平方公里已投入使用。在产业集聚区,筑路引企,一通百通。
12月3日,记者一行在汝南产业集聚区看到,在各乡镇街道不能落地或“腾笼换鸟”的企业,都在这里安营。还有许多新的招商引资项目正在建设中。
在煜达阀门公司,一批配套国家重点工程的产品正在加紧生产中。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三季度,他们有一批产品进入中东沙特阿拉伯市场,首次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欣裕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新型能源企业。他们抓住资源型企业转型契机,提档升级,投资环保节能项目,引进兰州大学发明的专利技术,以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生产船舶锅炉冶金等工业炉燃料,总投资20亿元,可年产60万吨燃料油。
在这片被称为虎狼爬岭的汝南产业集聚区,已经“种”下了新型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冶金建材四大优势产业,吸引了一批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让汝州成为河南最大的水泥、玉米淀粉、饼干生产基地,重要的煤炭、电力生产基地,中国重要的高速铁路无砟轨枕、轨道板生产基地,世界第一的L-色氨酸生产基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铁路重载高速机车合金钢配件和火车轮生产基地。
梦想引路 巨龙腾飞
工业可以富市富财政,但是,工业怎样富农民、富农业?这对汝州人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民生意义。和许多内陆县市一样,汝州工业增加值虽然占GDP的近60%,但农村人口仍然占60%以上,以工保农、以城带乡的任务还很艰巨。汝州有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她是全国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全市已形成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2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20万亩优质高产脱毒红薯生产基地。
汝南产业集聚区高科技企业欣裕能源的厂房
只有通过工业,拉长原粮商品链条,把粮食优势变成工业商品优势,才能实现工业富农业、富农民。
不少人也许记得,孩提时代,在农村,孩子们每每看到天降大雪,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白面,白雪变白面,变蒸馍、饼干、面包。“要是哪一天,有一台机器,这边麦子进去,那边想啥出啥,该多好呀。”
现实早已超越了孩提时代的梦想。12月2日,记者走进汝州梦想工业园。在这座花园式的工业园中,麦粒从这条生产线进去,各种口味、形状的饼干、面包,就会穿上花花绿绿漂亮的新衣,从另一条生产线出来,整个过程全封闭进行,不超过12小时。
在梦想工业园,记者隔着参观走廊的玻璃看到,从国外聘请的食品博士、硕士,正在潜心研制饼干的形状、口味。他们推出的水果饼干,已经成为宣传和展示企业形象的亮点。
“你的饼干有水果吗?”说不定哪一天,孩子会向你问到这个问题。
作为全国同行业的前四强,河南省最大的饼干生产企业,梦想食品每年直接向农民定制小麦10万亩,全部高于当年市场价格收购,梦想食品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之时,也在引领着无数农民,实现他们的富裕梦。
和梦想食品一样,巨龙生物是汝州另一家富农企业。他们每年向当地农民订购数10万亩玉米,以玉米为原料,除生产淀粉、淀粉制品外,还产学研结合,不断拉长产业链,开发高科技产品。从一粒玉米中,产出了淀粉、L-色氨酸、苏氨酸、玉米油、结晶葡萄糖、蛋白粉、玉米胚芽、玉米纤维、喷浆玉米纤维、玉米浆等。
科技的力量,把一粒普通的玉米变成了宝贝,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一环,也成就了一个高科技企业——巨龙生物。
巨龙生物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成为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全球位列第一的L-色氨酸生产基地。L-色氨酸在国际市场,最低迷时也在10万元一吨。
一位种玉米的农民说:“巨龙生物真的把玉米粒当金豆子卖了,俺们也跟着沾了光!”
在汝州,像巨龙生物、梦想食品这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多家,其中以红薯为原料的“三粉”(粉条、粉丝、粉皮)加工基地年产“三粉”1000多万公斤,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温泉养生 美景养人
造化不薄汝州,天赐了九峰山、风穴寺、蒋姑山、紫云山、温泉等几十处自然人文景观。
让美景扮靓汝州,造福汝州,如果还让这些宝贵的资源,在时间的长河中半睡半醒,就对不起造化的恩赐。
地处汝州西部的温泉,水温在57℃-75℃之间,富含氡、锂、钚等54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偏硅酸、硫化氢等7种化学成份,经地矿专家检验,“其价值可与法国皇家维希矿泉相媲美”,素有“温汤神泉”之称。
自东汉文帝刘恒以降,历代帝王,都把这里作为养生休闲之地。隋唐宋几代,这里更是衮冕常现,峨冠频来,好一派锦绣繁华。公元676年2月,唐高宗李治偕皇后武则天行幸汝州温泉,洗浴治疗风眩症,驻跸18天,身心大爽,返回东都洛阳后,即诏免汝州当年租税50%,赐80岁以上老人帛。
“山前阴火煮灵源,昔日曾临万乘尊。历尽兴亡皆如此,不随世俗变寒温。”
提升产业层级,延伸产业链条,让资源优势成为产业优势,再现温泉胜况,富裕当地百姓。汝州市将这里规划为国际温泉观光医疗区和旅游度假基地。面向海内外招商引资。一批中高档休闲旅游疗养度假项目,应声落地,紧锣密鼓地投入建设。
12月初,记者在温泉镇看到,总投资26亿元的天泽湾旅游休闲度假村,主体工程正进入装修装饰阶段,春节之后,就可以试营业。另一家由台湾商人投建的海峡两岸医疗观光主题园区,也在加快建设。这一项目总投资将达到50多亿元人民币,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养老休闲、医疗体检、品牌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这里无疑将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村庄都市。
旅游是生态产业的最佳载体。汝州国家森林公园,一园南北两景区,风格各不同,可谓独步天下。
北部核心景区为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主景区为风穴寺。风穴寺在汝州市东北九公里的少室山南麓。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佛寺之一。寺内国宝级文物很多,如七祖塔,建于唐开元26年(738年),为方形九层密檐式砖塔,塔身外轮廓呈抛物线,是全国迄今保存完好的6座唐塔之一;悬钟阁,建于宋,内悬宋宣和七年(1125年)铸造的大铁钟,重达9999斤,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中佛殿,建于15米高的砖台上,飞檐挑角,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建筑……
明代王洙诗曰:“ 若论风穴胜,应在少林前。叠嶂云千树,平桥半月川。亭新开紫烟,洞古接青天。几度登临后,栖迟白昼眠。”这么好的风景,锁在深闺,真是愧对造化了!
保护汝州这一宝贵的自然人文景观,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护性开发。汝州人在如何保护和开发这一景区上,进行了多年思考和探索,力求实现多赢。他们抓住招商引资、开发景区的契机,改革景区管理经营体制机制,让僧人专心向佛,不事营利;让企业大力投入,认真经营,打造5A级景区,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最终目的是让合法的佛教活动受到尊重,文保部门有钱可筹,古建有钱维护,文物有条件得到保护,让千年古刹现“新貌旧颜”。
这一设想得到海内外企业的积极响应,中信旅游、香港丰泰等多家企业前来考察,洽谈投资开发。经过慎重考察筛选,香港丰泰集团的理念及实力,能够满足汝州人开发保护风穴寺景区的条件。该公司已经承诺在5年内,投入5亿元人民币,对风穴寺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让风穴寺重新焕发风采,展现其自然和人文的魅力。
南部景区为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可以说,九峰山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处女园。初冬的九峰山,苍茫厚重,别有一番韵味。沿山路爬行,移步换景,不时可见民居隐藏山际,小块耕地隐约山间。一路上,野草虽已干枯,却迎风挺立不倒。树上的叶子,虽然早已失去青春的润泽,却依然紧紧地“粘”在枝头,仿佛女儿依偎在妈妈的臂弯。山路上,三五老人,背着包袱,慢慢地向高处爬行。看到这幅画面,记者有些许感慨,九峰山的一草一木,就和这山里的老百姓一样,在朴实中有着自己的坚强,这也许是冬日九峰山最好的风景。
汝州人将把九峰山作为南线景区的重点,进行开发,投资商已经在山间开辟出一条土路,游人或开车或步行,都可以到达顶峰,西望云山雾海,“九峰叠翠”奇观。
由于汝州市是产煤区,过去为了采煤,大大小小的煤老板把村庄地头的树都砍了,做了矿井支架。树少了,煤多了,遍地狼烟烧焦炭,空气中总有一股煤焦味。为给老百姓一口新鲜空气,还汝州一片绿水青山,2004年,时任市长下了迄今为止汝州历史上唯一一道市长令:封山育林!改矿井支架为安全又环保的钢支架。
开发温泉和汝州国家森林公园南北景区,仅是汝州“生态靓市”的缩影。功夫不负恒心者!几年坚持下来,“生态靓市”让汝州的出境水和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85%,林木覆盖率26.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省定目标。
和当地老百姓聊天,说起空气新鲜。他们告诉记者:汝州过去是泥腿子,黑脖子,洗脸一盆泥浆子。讲究人都不敢穿白衬衣。现在不同了,白白净净出门,清清爽爽回家。白衬衣穿上三、五天也不打紧。
2013年,正当各地雾霾严重时,汝州的空气质量列河南全省第二,汝州百姓真是好“福气”!
宜居社区 村庄都市
强经济,富农民,靓生态,是为了让百万汝州群众过上富裕文明和谐的好生活。汝州人汲取新农村建设中扒旧房盖新房,或者摊大饼占耕地的教训,在农村试点宜居社区,把都市的居住理念、服务设施、管理办法,移植到农村新型社区。
12月2日正午,记者来到临汝镇小山沟村。一排排整齐的小别墅,依山向阳,坐落在山腰。冬日的阳光,远远地照过来,家家户户阳光明媚。村里只有两条主要街道,整齐干净,街上的太阳能路灯可以照亮各家庭院。置身村中,人的心情愉悦,和自然有一种水乳交融的感觉。记者情不自禁,对村支书说:“能不能卖我一套房子呀?”
这是一个只有1300多人的小村,记者一行随意敲开了几户人家。各家面积大多在300平米左右,六室两厅一厨二卫,另加单独的餐厅和储藏室。
幼儿园、小学校、医疗室、社区商店,一应俱全。养老院正在建设中,记者看到,主体框架已经搭起,预计春节即可投入使用。
村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这样一处房子,大约需要20万元左右,村里自筹一部分,上级支持一部分,村民自己掏一部分。
离开小山沟,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杨楼镇欣裕苑社区。这个社区全部按徽派风格设计建设,每户面积90—130平方米。为了节约用地,和小山沟不同,这个社区全部为小高层。当地负责人说,这一社区明年5月即可投入使用,每户大约需17万到20万元即可入住。
在北方建南方风格建筑,格外惹眼。记者注意到,当地关注和议论的百姓很多,住上这样的房子,是许多农民几辈子的梦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梦想就会在他们自己身上实现。
截至2013年11月底,汝州全市共建设不同风格、面积的新型农村社区128个,这些在村庄建设的“都市”,不仅对老百姓生活方式带来很大冲击,在心理上的冲击也许更大。
记者问一位农民对农村社区的印象,这位曾在城市打过工的村民说:“房子比城里大,空气比城里好,水比城里甜,花钱比城里省,邻里比城里亲。”
“两山(伏牛、嵩山)夹一川,汝河流中间”。汝河自西向东进入汝州后,东西45公里。多年来,夹河两岸群众,备受汝河之害。人们把汝河当作赖河、害河。汝州人下定决心投资8.5亿元,综合治理北汝河汝州段,已高标准治理了15公里,千年害河变为保障民生的利河、幸福河!通过治理汝河,“聚起汝河水,带来无限财”。汝河南部岭区工业经济带、北汝河滨河生态经济带,傍河而生,汝河湿地,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之地,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纽带。
每年冬季,挑剔的秋沙鸭,从西伯利亚一路向南,寻找越冬栖息地。记者在汝河岸边看到的候鸟,很多是来自西伯利亚的秋沙鸭,它们结队嬉戏,在汝河湿地快乐地飞翔。记者还看到,候鸟和羊群在汝河湿地,友好相处;游人看到成群的候鸟,欣喜不已。周末,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河边游玩,孩子好奇地数着鸟儿,鸟儿悠闲地在湿地上觅食、打盹。调皮的秋沙鸭,偶尔会成群地飞起来,跟着头领,来一场雁阵飞行,好像在向游人展示团队的优雅和默契。
人们说,汝河治理后,许多候鸟在这里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有些候鸟干脆留了下来,和汝州人做伴,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汝州,经济转型升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想,业已照进现实!
(龚金星系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社长。图片摄影黄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