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客运专线的防洪安全的实践与思考
2013-06-21王福才上海铁路局宁波工务段
王福才 上海铁路局宁波工务段
1 前言
1.1 概述
杭深线(浙江段)是2009年9月28日开通运营的时速为250km/h的客运专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全长350.613km。线路北起自浙江省宁波市,经台州市,南至温州市,途经宁波市所辖的奉化、宁海和台州所辖的三门、临海、台州市区、温岭以及温州市所辖的乐清、永嘉、瑞安、平阳、苍南等县市,东临东海,西靠天台山和雁荡山等主要山脉,北端经萧甬线与沪杭线、沪昆线连通,南端同金温线和温福线(福建段)连接。
1.2 地形地貌
沿线地形复杂,主要表现为低山丘陵、堆积平原地形,西高东低,山脉与盆地呈北东、北北向排列。低山丘陵海拔一般在100m~600m之间,少数山峰在800m以上,自然山坡坡度15°~50°。山体普遍植被完好,覆盖层较厚,较少部分为裸岩。堆积平原大多分布在山前、河流两岸及河口和海湾滩涂地带,尤其以宁波、台州、温州地区分布最广,平原区地势平坦,其他地区零星分布,地面高程主要在2m~5m之间,河网密布,村庄城镇密集。
1.3 水文气象
沿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多晴寒冷;春季常有沥涟春雨;初夏有“梅雨”天气,造成洪水;盛夏晴热少雨,降雨多以雷阵雨为主,短时降雨强度较大,但经常受台风登陆侵袭,形成狂风暴雨,造成大洪水及沿海高潮位。多年平均气温16.1℃~16.5℃,平均雨量1100mm ~2300mm,平均相对湿度约81%。
2 防洪重点、难点
2.1 设备特点
杭深线全线有桥梁266座,隧道73座,路基112.3km。沿线依山傍水,地形复杂,路堑地段长度达30km,高度在5m以上的路堤达47km,(其中高度在10m以上的高路堤达16 km)。绝大部分路堑、路堤边坡都有边坡防护,防护有土工格栅、干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骨架内喷播植草、土工网垫喷播植草、砼空心砖、喷混植生、路堑挡土墙、桩板墙、锚索、挂网喷砼、主动网、被动网等多种方式。
2.2 雨情、水情
杭深线主要降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主汛期内,观测到的最大月度降雨量达到569.5mm,最大连续降雨量为507.9mm,最大日降雨量为380.6mm,最大小时降雨量96.8 mm。汛期内除梅雨期降水过程略显平缓外,夏季降水、受台风影响降水呈现明显的间歇性、过程性、短期降雨强度大、区域分布不均等特点。
2.3 防洪重点
根据杭深线设备特点及状况,按照轻重缓急我段列出了5大类防洪重点:
(1)存在危岩落石隐患的隧道出入口、路堑边坡;
(2)软土路基下沉不收敛或收敛速度缓慢,雨水浸泡后可能引起轨面变化的处所;
(3)边坡防护不到位,集中降雨后可能引起边坡坍塌、溜塌、冲刷的;
(4)天沟、吊沟、截水沟、侧沟排水沟等各类排水系统不完善,可能引起冲刷、水淹道床或水冲道床的有5处;
(5)桥涵汇水面积大,可能会引起淤积、排水不畅、冲毁八字墙、护锥、河床铺砌、导流堤等。
3 防洪主要工作及措施
3.1 完善各项防洪制度
(1)修订完善防洪文件及制度。我段每年根据上级相关防洪要求,结合我段实际情况,对各项防洪通知、管理制度、预案及时进行修订,并把所有有效的部、局、段防洪文件、水害图片资料汇编成册,及时分发,用以规范、指导全段的防洪工作。
(2)完善抢险预案及防洪示意图。我段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杭深线设备特点、管内地形、地貌及沿线水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洪应急预案。各车间根据段防洪预案和防洪通知及车间管辖设备的具体情况从抢险组织、抢险人员等方面制定车间的防洪抢险预案。并在我段防洪抢险示意图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了完善及修改,标注了汛期地点(含看守人员名单、联系方式等)、抢险人员、抢险材料、机具存放地点、抢险机械和抢险负责人联系方式。
(3)绘制杭深线防洪地点交通示意图。由于杭深线地形复杂,职工上下班基本依靠轨道车运输,大多数职工对现场路线不清楚。针对以上情况,段专门安排人员对每一处防洪地点的进出路线进行现场勘查,绘制出详细的交通图,并配上图文说明,以便一旦发生险情,能根据路线图及时的到达现场,有效、快速的组织抢险。
3.2 恶劣天气的“一事一预案”
遇强降雨天气或台风来袭前,我段根据狂风暴雨的强度及影响范围,及时起动“一事一预案”制度,对车间、工区分别安排段领导、干部包保,对各处防洪地段安排职工临时看守和巡查,要求所有受影响的车间、工区的汽车、轨道车做到人员到位、抢修料具上车,段线路科、线路车间安排专人添乘线路,段路桥科派专人与沿线各市县的水利局、防汛指挥部保持联系,随时掌握水库泄洪情况。把所有安排的人员名单、联系电话绘制成表(见表1),放在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以便及时联系、沟通信息。另外,段从其它线路调用一辆轨道车停放在段所在地附近的车站,以便一旦发生水害或极端恶劣天气,公路交通完全中断时,段防洪指挥人员及抢险人员能够乘坐轨道车前往事发地点。
表1 宁波工务段防洪抗台一事一预案安排表
3.3 依靠防灾系统进行科学防洪
(1)合理布设雨量监测点。杭深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原雨量监测点设置较少,原全线只有15处雨量监测点,平均间距达到23km以上,不能有效反映沿线的实际雨情,更给冒雨巡查带来很大的困难,既大量浪费了人工,又使巡查时间延长而影响行车秩序。后经我段与沿海公司、生产厂家今创公司联系,又开通了19处雨量监测点,使监测点间距减少到平均14km,除去不需巡查的桥梁、隧道,实际需巡查里程平均为9km,给防洪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既节省了人工又减少了对行车的干扰。同时,为应付一旦防灾系统出现大面积故障而无法对雨情进行实时监控的局面,我段又自筹资金另外安装了7处RN1型雨量报警器,对防灾系统进行有效的补充。现在我段在杭深线有2套雨量监测系统,正常情况下以今创公司开发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为准,防灾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就以上海瑞昕科技公司安装的RN1型雨量报警器作为有效补充,确保了全线任何时间都能进行雨情监测。
(2)加强值守站管理。为充分、有效地利用防灾系统,实现科学防洪,我段在台州南站专门成立防灾系统值守站,值守人员由生产厂家和段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值守人员的防洪思想意识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严格设备维护、管理及应急处置程序,发现设备故障报警及时联系生产厂家修复,并做好记录。并根据防灾系统风雨达到警戒值后不能自动以短信方式通知的弱点,段专门制订了《雨量计与大风监测仪管理办法》,要求台州南值守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当风速、降雨量达到警戒值后,及时编发短信通知相关人员,确保了信息的有效传递。为及时处理防灾系统出现的故障,段联系了生产厂家,在宁波、台州南各派2名专业技术人员常年进行值守,使故障处理时间有了明显减少,设备可靠度有的较大提高。
(3)编制冒雨检查展开表。当某一个监测点降雨量达到警戒值时,明确了需检查地段内的防洪地段的位置、检查范围、检查重点和其它需检查地段的检查里程、设备类型、检查重点等。使工区在巡查过程中有较强的针对性,劳力安排上有所侧重,即便是第一次出巡检查的青年职工也能根据展开表把握住检查重点。
3.4 开展防洪知识培训与签订安全责任状
由于我段杭深线职工大部分为刚分配的学生、退伍兵及北方兄弟段调入的职工,对山区客运专线的防洪重点、难点普遍认识不足。段在每年汛期到来前,对所有工区工班长、车间负责防洪的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考试,再由车间、工区组织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及考试。培训内容主要分10个部分:出巡的时机掌握、出行的运输方式、出巡携带的工具材料、检查哪些地段、检查重点内容、如何运用"看、测、听、踩、插"手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的应急处置、水害信息的汇报、提速及开通线路的时机掌握、结束巡查时间。经培训后的职工无论是防洪意识,还是防洪技能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每年防洪期正式开始后,段召开一次专题防洪防台动员、布置会议,会议对全年度的防洪工作作布置,并由段与线桥车间、桥梁车间签订确保防洪安全责任状,明确各级的防洪责任目标、奖罚条款,把防洪压力传递到每一位职工,使每一名职工都能充分认识到杭深线防洪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长期性,形成全员防洪、全年防洪的良好氛围。到主汛期结束后,段根据每个车间、工区执行防洪制度的情况及最后的效果来兑现奖励。3年间,我段仅此一项就多支出40万,极大的鼓励了职工防洪防台的积极性。
3.5 网上开辟防洪专栏
在铁路局域网的段网页上开辟专用的防洪专栏,把上级及段发的防洪文件、通知通报、领导讲话、有关要求、防洪知识、天气预报、防洪工程开展情况等实行统一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相关内容,方便段、车间、工区的实时查询,在及时传递信息、实行资源共享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6 大力开展防洪隐患整治
段对每次检查发现的防洪隐患、水害处所,按照“影响安全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的工作要求,尽力做到发现一处整治一处,整治一处就提高一份防洪安全系数。2010年至2013年的三年间,段计划外自筹资金900余万元对70余处防洪隐患处所进行整治,主要包括:危石处理、排水系统完善、路基空洞下陷加固、路堑及隧道口边坡防护、风化落石及倒树处理等,很大地提升了杭深线的抗洪能力。
4 结束语
杭深线位处上海局抗台的第一线,途经的苍南、温岭、三门等县市是台风登陆的多发地,在我段全体员工的群策群力下,开通后的3年多时间里发生了7起水害,均不影响线路通行。尤其是今年8月8日凌晨,第11号强台风"海葵"以近中心风力14级(风速42m/s,7级风圈400km,10级风圈180 km)的巨大威力正面袭击我段,我段管内从5日晚上至8日下午持续狂风暴雨,经全段职工努力,最终取得了抗台工作的胜利,并连续夺取了段第4个无责任水害事故安全年。今后,我段将继续努力探索山区客运专线防洪的新思路,扎实推进防洪工作,确保防洪工作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