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探索新媒体行业的 “云计算”
2013-06-21编写林瑞军林毅
编写 | 林瑞军、林毅
2006年8月,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霎时,整个互联网行业刮起了“云计算”的风暴,“云”成为IT人最热衷的话题,各类“云”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互联网市场。如今,由传统媒体衍生出的新媒体行业正逐步踏入互联网的舞台。在不久的将来,新媒体行业将无可避免地都要被这场“云”的风暴卷入其中。那么,“云计算”是否能成为新媒体行业的“祥云”?“云计算”又将给新媒体行业带来什么变革?
把脉云技术
要想探索“云”技术在新媒体中的应用及发展,首先我们先来理清“云计算”技术的脉络。权威机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对“云计算”做出了定义:“云计算”是服务供应商使用无处不在、便捷、按需的网络接入,向用户提供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等等),使得用户在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及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情况下能快速获得计算资源的一种模式。
浅显一些解释,“云计算”技术就是让用户摆脱硬件的束缚,利用网络及服务商提供的资源获得业务运行的支撑。打个比方,“云”技术就像是电网,用户不需自己搭建及维护供电设备,需要用多少电只需向服务商申请就行了。从深层意义上说,这是网络从信息共享时代到资源共享时代的一个真正转变,也是IT界继“信息及内容商品买卖”后,新的一种商业模式--“资源商品的买卖”模式的诞生。从现在来看,“云”让IT人趋之若鹜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企业利用是“云”派生出来的各种技术可更合理的分配自身IT资源,从而优化企业内部IT架构;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资源商品的买卖”让IT人看到了无穷商机,这也是Google,Amazon等巨头提出“云”的初衷。
现有的“云”产品基本都脱离不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提出的架构定义。下面以NIST的规划为蓝图介绍“云”的架构理念。
NIST将“云”定义为现今耳熟能详的三个服务模型:
⊙ 基础架构即服务 (IaaS)
⊙ 平台即服务 (PaaS)
⊙ 软件即服务 (SaaS)
IaaS提供虚拟硬件服务。使用IaaS服务的用户不需要购买真正的硬件设备,只需向服务商购买从资源池中划出的虚拟出来的CPU、存储、内存、带宽等硬件资源。用户使用虚拟资源就像真正拥有真实的硬件设备一样,可利用资源自由搭建平台。IaaS是“云”技术的基石,正是由于IaaS模式的设想,使得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虚拟机、FCoE、IPSAN、云设备管理及迁移等“云”核心技术得到发展。IaaS对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可将技术部门直接设想成服务商,为各个业务提供资源服务,由于“云”资源是虚拟、复用的,企业可在其上灵活、快速部署业务,而无需再为单独业务架设一套设备。这种方式加快了企业业务的上线,节省了技术架设的投资,同时利用虚拟设备的备份及迁移上的灵活性,企业可轻易地完成重要设备的备份工作。
PaaS提供用户完整平台,平台已经具备操作系统等基本资源,用户只需在网络系统上搭建自己的业务应用。PaaS比IaaS更近一步,使得用户已无需担心操作系统等运行环境的部署。SaaS是“云”的最高体现,用户不需在意任何技术细节,只需向服务商购买应用。例如,企业用户已经不需要自己搭建OA系统,只需具备客户端或浏览器就可以了,所有的事情都交由“云”来处理。如图1所示。
同时,NIST规划了“云计算”的部署模型。分别是私有云,公有云,社区云以及混合云。
⊙ 私有云基本可以理解为企业或组织自建自控的云服务,其服务主要提供给企业内部或企业的相关客户。
⊙ 公有云是开放给客户使用的云,由云服务供应者建设及维护。在公有云里,云成为主体运营的工具,资源可以免费也可以成为付费商品。
⊙ 社区云由众多利益相仿的组织掌控及使用,例如特定安全要求、共同宗旨等。社区成员共同使用云数据及应用程序。
⊙ 混合云结合公有云及私有云,在这个模式中,用户通常将企业的非关键信息外包,并在公有云上处理,但同时掌控企业关键服务及数据在私有云上。如图2所示。
NIST对“云计算”的特征也做定义:随需自助服务、随时随地用任何网络设备访问、多人共享资源池、灵活的快速重新部署及可被监控与量测的服务。只有符合以上的特征,我们才能称其为“云计算”。一般IT界还认为云应具备如下特征:基于虚拟化技术快速部署资源或获得服务、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降低了用户对于IT专业知识的依赖。如图3所示。
当我们揭开“云计算”的面纱就会发现,“云计算”并不神秘。“云”不是简单的资源网络聚合,而是利用先进的网络及计算机技术把资源汇集成资源池,并将资源池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正是这种资源共享方式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的思维方式,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改革,也定义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探索新媒体的“云”
回到我们的初衷,在全球互联网行业轰轰烈烈地进行“云计算”的时候,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新兵,新媒体行业应如何应对“云计算”的挑战和机遇?“云计算”又能给新媒体行业带来什么促进?我们可以从“云计算”的技术及商业模式角度出发探索“云计算”在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1. 利用“云计算”的新技术,优化及整合新媒体企业内部的资源。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在技术构建方面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而“云计算”技术特别是IaaS发展出来的技术恰恰是我们应对挑战最好的工具。
第一个挑战是新媒体行业业务多样性。新媒体的业务为适应不同的终端要求,形成了业务多样及多变的特点。为实现平台针对业务的多样及多变性特点进行融合支撑,技术平台构建面临挑战。由于“云计算”本身最大特点就是虚拟硬件及系统资源,用户可在虚拟资源上快速、灵活地部署多种不同业务,因此使用“云计算”技术,可轻易达成一个平台对多种业务提供支撑的要求;
第二个挑战是内容信息量大。新媒体的内容信息除涵盖传统媒体信息外,还涉猎互联网庞大的信息,大量的信息必然要求构建大型共享存储及提供迅速快捷的计算能力,“云计算”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大规模计算,多系统并行运算及海量内容技术处理正是“云计算”的优势,因此“云技术”是现今解决新媒体海量信息处理的最有力工具;
第三个挑战是内容信息的碎片化及时效性。如今,人们已越来越希望以碎片的方式及时呈现信息,同时为了让信息更容易被吸收,人们又要求信息能被聚合整理后呈现。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特性带给“云计算”随时随地可用的灵活性。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可将处理服务能力都摆在互联网远端的“云”里,也即意味可让记者和编辑人员及时地进行远程存储和信息编辑,解决新媒体行业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同时,“云计算”可提供便利的工具编辑、组织和内容管理。例如编转码及视频生成的后台“云”集成,搜索的云端化,都是碎片化信息及聚合信息不可或缺的要素。
2. 利用“云计算”,挖掘提升新媒体的商业价值。IT行业掀起的云计算风暴归根结底是由于“云”不仅可优化现有的产品,还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云计算”对新媒体行业的商业价值提升,可从消费者角度(B2C)及企业之间角度(B2B)来探索。
从B2C角度考虑,“云计算”可挖掘的商业价值极多。首先, “云计算”令到服务提供商摆脱终端硬件桎梏,降低业务市场门槛。“云计算”可将终端计算能力摆在“云”端,因此服务提供商可把精力从终端上转移到业务上,拓展思维,研发出更具吸引力的业务产品。同时随着终端能力及成本下降,也降低了服务商及消费者的门槛,便于服务商进入及开拓市场。其次,新媒体行业可根据“云计算”的理念,将计算资源打包变换成产品给消费者使用。现在互联网热门的应用都带有“云计算”的色彩,例如网盘就是存储资源的共享体现。服务提供商可将视频专业编辑,视频存储等等计算资源打包分享给消费者使用,形成新媒体的“云”业务产品。
从B2B角度考虑,现在电信、移动、联通以及互联网巨头微软、Google、IBM、Amazon都雄心勃勃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有云,但是媒体行业有其特殊性,所涉及的专业设备不能简单被这类通用公有云所取代。新媒体企业的领先者或行业内多个企业可联合建设媒体资源公有云,为媒体行业提供端到端的媒体资源“云”服务,媒体企业可按照自己的需要申请相应的服务。这种模式可使企业业务得到快速部署,免除了企业在平台技术构建的投入与建设周期的时间耗费,也无需担负日后的升级管理等问题,让企业将精力集中在真正创造效益的业务上。
时下,新媒体行业最主要也最热门的业务是OTT及IPTV。“云计算”技术首先能给这两种业务带来一个融合的基础资源平台。“云计算”中的虚拟技术特性能使业务脱离硬件的绑定,只要搭建好共享硬件资源池,各种业务都可按需分配使用资源。这种方式既节省了系统投资成本,又方便了设备的维护管理。例如,虚拟技术可使得OTT业务系统与IPTV业务系统在一台硬件服务器上同时工作,在大大节省系统硬件投资的同时,也使原来的设备维护管理量从两台减少到了一台。另外,“云计算”可弥补OTT及IPTV终端掣肘的问题。例如OTT的智能机顶盒,其智能的特色带来了成本高昂,终端兼容性以及终端硬件升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把终端计算处理能力放在“云”端,智能机顶盒变为只具备基本系统及业务呈现功能的瘦终端,这种方式服务提供商及消费者都减少了终端的投入,降低了智能机顶盒的门槛,为智能机顶盒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道路。
“云”带给南方新媒体公司的启迪
目前,广东南方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南方新媒体”)已具备IPTV、手机电视、地铁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网络视频、增值业务以及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等业务。“云计算”技术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商业模式层面都给南方新媒体带来了启迪。
首先,南方新媒体具备多种多样的业务,业务的多样化造成平台根据业务独立构建,整合难度高,公司一直在寻求整合业务的可行技术。构建公司私有云带给了南方新媒体其中一条解决思路。“云计算”的特征就是能灵活,便捷地部署业务,并可使多业务复用计算资源,因此南方新媒体在基础架构建设上可采用“云计算”的技术,使各专项业务在统一的基础平台上进行部署,这样既可保证各种业务自身的特殊性,又可节省投资,整合管理,同时为未来升级带来便利。
其次,利用“云计算”优化及促进南方新媒体产品。“云计算”另一特征是将终端计算能力前移至“云计算”平台。终端在“云”架构上是“瘦终端”,只负责业务的呈现工作。这带来的好处是降低终端成本,消除未来终端升级的顾虑,同时可将开发力量从终端适配抽离出来并实现需要更强计算能力的业务。例如南方新媒体旗下的手机电视客户端的计算主要依靠用户的手机,这造成了应用的开发必须兼容各类手机,同时随着手机系统的升级,开发团队必须重新研究应用是否兼容。如果部署“云计算”,那么就不存在以上问题,开发团队的工作重心可转移到业务内容的研发上,并实现从前不敢想象的精彩应用。
最后,“云计算”能为南方新媒体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无论是生产消费用户市场的“云”产品,还是为企业用户提供“云”资源,构建“云计算”平台都能为南方新媒体打开思路,带来商业契机。南方新媒体可从“云”视频工具等方面着手,提供给用户诸如“云视频存储”、“云视频编辑”等方面的“云”产品,让用户在不具备专业视频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云”获得专业视频加工能力。同时,也可以将“云”的计算能力提供给商业客户使用,为客户提供一套端到端的视频“云”服务,使不具备自身新媒体平台或急需一套平台实现业务的同行能快速部署业务。
新媒体“云时代”的展望
从各方面来看,“云计算”对新媒体行业的来说绝不是一朵“浮云”,新媒体行业应利用好“云计算”带来的技术变革,把握“云计算”带来的商业契机,真正把“云计算”变为新媒体行业的“祥云”。虽然,“云计算”仍有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对计算资源买卖观念也尚有不足,如今媒体行业也尚未进入“云时代”,但新媒体的领先企业,如华数、百视通等都已开始积极地探索与构建“云计算”,媒体厂商,如大洋、索贝等也相继研发出各自的“云”产品,可以说媒体“云时代”已经近在眼前。随着“云计算”技术及商业模式在新媒体领域的成熟,“云”及虚拟化必将成为新媒体的主流技术。新媒体企业只有拥抱“云计算”带来的变革,积极走向“云时代”,才能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赢得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