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在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的应用

2013-06-19孙丽华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3期
关键词:课标导学导学案

孙丽华

以“导学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酸与甘甜;而从常规教学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可以说是教学的重大变革。

一、统一思想,转变角色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和对教师的适时培训,领导和教师已经在思想观念上真正意识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经不再是搞不搞的问题,也不是议论好不好的问题,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沉淀下来怎样搞的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形式上看,把教师从三尺讲台解放出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充当教师,展示、讲解、点评。教师的真正作用在于解惑和答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控制学生活动的进程。教师由原来的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身份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真正的演员,在教师这一总导演的统一指挥下,展开独学、对学、组学以及展示、讲解、点评与质疑,学生演的如何取决于教师的导演艺术,即导学案编撰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机智,这是教师思想和角色的重大转变。

二、树立典型,实施引领

尽管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了共识,但因为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仍有部分教师消极对待改革,应付了事。针对这一现象,除领导重视外,更主要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树立典型,实施科学引领,确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通过教研活动,把大家公认的成功课例推荐出来,进行观摩学习引领,并树立学科教学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校本示范和引领,教师成长速度快,不仅认识提高了,而且行动得到统一,再加上教师的“一帮一”帮带作用,课堂上教师更有激情,学生更加活跃,可以大大增强教师的信心。我想这都得益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得益于教师的典型模范作用,得益于学校措施得力、方法得当。

三、集体备课,分层导学

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很繁琐,要求教师查阅资料和分析学生的工作量较大,不适合教师单打独斗,孤军奋战,这就要求教师广泛参与,集团作战。因此,实施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是必由之路。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部分教师不善于自己编制导学案,而是照搬照抄网络或他人现成的导学案,既不切合实际,又不适合学生,造成师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两层皮”的现象。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主张提出导学案的编制要注意“三结合”:一是结合教材。备课不能脱离教材,但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迁移。要求学生在完成导学案之前,要通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实现独学过程。二是结合课标。要想能准确把握教材、把握重难点和难易度,做到收放自如,就必须要熟读课标,以课标为纲,熟悉课标中对初中阶段知识结构分析和要达到的要求标准,以便学生在合作探究和质疑过程中把握哪些知识值得讨论,哪些属于无效讨论,对学生的无效讨论敢于及时叫停,确保课堂有效教学时间。三是结合学生。我们的导学案最终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设计、体现的知识面、难度、梯度都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学生相适应。这样的导学案学生才能接受,并能用心去完成。由于学生程度不同,导学案的设计应有所不同,不同学校或同所学校不同班级的导学案应有所区别。因此,即便是集体备课组编好的导学案,也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完全照搬照用,应加入不同导学的内容。有的导学案似乎环节齐全,但多数导学案都缺失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学习指导的缺失。正如教师们都在议论的话题:教师讲都学不会,学生自己学就能学会吗?其实,学生能否实现自学成才,关键在于导学案的设计上。如果教师把导学环节设计合理,指导到位,再加上小组内合作探究,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并且效果要好于教师的讲授。毕竟学生自己弄懂的知识印象深刻,经过讨论研究,可以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关注和提高,课堂不再是优等生雄霸天下,学生各有各的角色,各有各的收获。

好的导学案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会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和教材的知识结构,顺理成章地逐步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但缺乏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学生只当做是习题集,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无形中把“导学案”变成了“学案”,恰恰把最重要的部分——导学的过程给忽视了。

猜你喜欢

课标导学导学案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