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学

2013-06-19黄娜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3期
关键词:磁通量知识点物理

黄娜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改的思想和方式已深入人心。教师在新课改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的同时,积极反思,并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下面我就自身物理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

物理是一门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学科,物理学科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极其重要的。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只重视知识传授的结果,不重视知识传授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明白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只是告诉结论,并用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这个结论。学生能倒背如流,但是不会发现问题,更没有创新意识。那么,新课改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发现问题,探究过程和得出结论都是主体,激发了学习兴趣,知识掌握更牢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路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探究课程增加了许多,教材给我们列出了探究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寻找新的思路。比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个实验,教材是通过橡皮筋做功来得到动能定理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得出功与速度的关系。例如,可以通过弹簧弹力做功使小车加速,正好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上一节刚刚探讨过;也可以通过恒力对小车做功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就速度的处理也有多种方法。除了书中给我们举出的最常用的打点计时器以外,还可以用光电门、速度传感器或是应用平抛知识算出速度。

通过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预先知道结论是探究课程遇到的一大难题

我们都希望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最终得出结论,可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没有做实验之前就已经知道结论了。比如,弹性势能表达式、动能定理等,这不仅阻碍了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整个过程产生不了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适得其反。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模式还很难改变,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已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老师没有讲之前就已经补习过了,所以他们反而觉得这是一种麻烦。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入手:

1. 变换思路,从其他途径来证明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电磁感应这一章里第二节讲的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这方面的知识点初中就有接触,只不过没有系统地提出磁通量这个概念。学生对于整个实验很熟悉,所以很难达到探究的目的。那么,我们可以让实验变得有趣。

2. 从每个细节入手,做到时时想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进行一次小型的探究过程。可以让磁通量变化量相等但时间不等,观察感应电流的强弱,或是让时间相等磁通量变化不等,再观察电流的强弱,最终得出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四、选修课程的利与弊

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减轻学生压力,各学科都已采用了选修课程。很多学生他们自己不知道哪一科适合自己,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所以就还是等着教师帮他们选择。每位教师也是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体,在选择时具有主观性,所以最终失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三本教材都给学生介绍一遍,不但没有时间,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最终的结果就是教师选一本给同学们讲,选修就变成了教师的选修了。

那么选两本教材授课,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也可以,但是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第一本选修教材学得很认真,但对第二本选修教材时就产生了依赖情绪,觉得学不懂也没关系,所以最后还是自己被动地选择了第一个。

其实无论选修哪一本教材,只要不是三本都讲,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就是一种缺失。升入大学后不同科系对某些知识点的要求不一样,有时会造成衔接不上,还是会给学生带来困难。有些大学在自主招生时就规定了要考的选修课,而它要求的学校没有选择,学生有时会自学,仍然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不仅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更要适应学生的要求,我们不能在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里徘徊,必须时时思考、积极反思,教育才能具有灵活性,才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磁通量知识点物理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留言板
磁通量概念解读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电磁感应”五类常考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