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3-06-19龙开琴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3期
关键词:氢气化学实验

龙开琴

一、实验前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众多教师都提到过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有结构”的材料,以便学生实验操作。而从化学对学生思维训练的高度来看,“有结构”的材料应是揭示学生实验的思路和实验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积极活动的材料。它能使学生创新思维活动融于化学实验的全部过程,并通过它体现学习思路、方法等。

例如,教学《氢气的制取》一课,常规做法是教师提供制取氢气的各类仪器,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教学思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等,实验完毕后,教师对操作不正确的环节及时给予纠正,然后填写实验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做法中“材料”只起到了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作用,并没能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积极思维、努力探究的活动。如果改换成另一种方式,你看如何?课前,教师为实验学生提供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让他们根据氢气的原理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并交代好值得我们注意的事项及装置的共性:1. 都需要加热;2. 都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但收集方法却不同。类似的实验很多,像这类的做法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中注重“序”的训练

1. 观察有“序”。观察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有选择地获得有关信息的活动,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过程对学生的思维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观察的有“序”行性,决定着思维的层次性。观察的有序性可体现为:整体—局部—整体,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

2. 操作有“序”。在实验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经常在学生对一个化学实验问题刚刚了解而不透彻,便急于放手让学生操作,以期待他们的发现。这样恰恰使学生无从下手,思维常处于茫然状态。所以,要克服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先明确操作的目的,再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操作技能思考设计操作方法。如,组装仪器的顺序,连接仪器的方法,药品的取用,怎么往试管里放,这个实验与那个实验的区别在哪里等。同时,要预计在操作中将出现哪些困难、危险,如何进行事故处理。解决了这些问题,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学生便会在有序的操作中,通过思维的积极活动与动作的协调配合,一步一步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三、实验时注重“质疑”、“假设”行为的培养

1. 提供质疑活动所必须的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例如,在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时,对“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这一问题,我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小试管做碳酸钙与稀盐酸、碳酸钠与浓盐酸、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两个不同现象的产生:

(1)Na2CO3与浓HCL反应剧烈,为什么?(这与HCL浓度有关)。

(2)CaCO3与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不反应了,为什么?(Na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微溶的CaSO4,覆盖在CaCO3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使反应停止。)

教师提出疑问,让同学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回答。创设问题情景,使质疑探究成为教学的主线,使学生的思维沿着主线不断深入,展开一系列的探究研究。这样很利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创设假设行为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学生的假设行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质疑活动开始,马上就进入假设状态:另一种必须由教师创设一定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假设。例如,在点燃氢气前,我先取一个削去一半的塑料瓶,在瓶底扎一个小孔,做氢气爆炸的实验。当学生看到这一小瓶氢气爆炸会有如此威力时,会情不自禁想到:氢气不纯会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今后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四、实验后注意“结论”的展现

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经过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此时教师不可告诉学生实验结论,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记录的数据以及他们对此作出的解释等进行交流、讨论,以达到互相启发、补充的目的,从而在共同研讨中逐渐得出实验结论,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氢气化学实验
善恶只在一线间
AP1000核电站安全壳内氢气控制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