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2013-06-19赵丽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探究过程

赵丽

一、研究性学习理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学习,是认识的一种形式,它隶属于认识,自然应受人们认识事物规律的制约。我们都知道,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也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学习,属于认识的范畴,所以学习理应遵从于这一规律。然而,回顾前些年的教学历程,我们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背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就语文学科来讲,更是有甚之而无不及。教师以教参为蓝本备课,课堂以教案为蓝本讲授,学生以笔记为蓝本巩固,从而形成教参、教案、笔记“三点一线”的格局,真是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传递员的角色,用大包大揽的方式把标准答案无一遗漏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如获至宝地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与其说学生是在跟跑,不如说是在等待结果。因为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教师那里有唯我独尊的标准答案,不需要自己左思右想。即使有点想法也纯属多余,因为学生的想法若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反倒会弄巧成拙。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得出如此的结论: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开始就交给了学生结果,而并非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思考而总结出的结果,这就形成了结果在前、认识在后的逆反现象。这恰恰与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相背离。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立足自觉,着眼探究,注重过程,倡导创新发现。它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顺应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渐进性,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由浅入深的探究,尊重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研究性学习激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研究性学习摒弃了传统学习中学生的容器式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自主选取内容的主动探究。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取舍知识,探究知识。这样的学习形式,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民主、人本的情愫,充分显示出学习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创设出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大大减轻了学生求知中的精神压力,为学习滋生学习兴趣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很容易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兴趣培养效果。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蕴含着诱发学习兴趣的极大魅力。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学骑自行车的经历。在学骑之初,大都望而生畏,唯恐摔伤,但随着对自行车的逐渐接触,这种惧怕会进而减少。第一步你很轻松地学会了推车,第二步你可能又学会了单脚滑行,这一步步的成功,使你的兴趣越来越浓,胆子也越来越大,在此种情况下,岂有放下车子不学的道理?那学会骑车也自然就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研究性学习与学骑车有相同之处。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认识由其一到其二,由陌生到熟悉,由过程到成果,就在这逐步的进展中,完成了兴趣的积累和升级。首先,把总课题分为几个子项;其次,当有了书本知识的积累后,你就要带着这些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投身于大自然,进行实地观察。当你在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之时,徜徉在无边的花海之中,你会感受到自然界的无比美妙、神奇,感受到生命力的强大和生命的可爱,感受到投身于自然之中的惬意和快乐。这种感受其实已远远超出了研究本身的兴趣,它同时也激发出你对生命的全新认识。这正是研究性学习所具有的极大魅力。它不仅体现在知识的获取上,而且体现在知识的创新上。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像一方兴奋剂,它能实实在在地唤醒你沉睡已久的语文学习兴趣,让你轻松进入语文学习的百花园,尽情允吸知识的琼浆。

三、研究性学习凸显了语文学习的主体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宰者。教师的研究取代了学生的研究,教师的结论就是学生的结论。教师占去大部分学习时间,学生可自由控制的极少时间又陷入作业堆中不能自拔,结果是劳民伤财,事倍功半。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剥夺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的权力,使学生变成一台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然而,在研究性学习方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他们可以自选课题,自拟计划,自主操作,自结报告。教师由台前退到幕后,由主演变为导演,担当起参谋和指导的角色。有人形象地把这一转变比喻成领羊找草。在这一比喻中,教师就自然成为领养人。只需把羊领到一个水丰草茂的绿洲,剩下的事情全由羊自己完成。由此看来,研究性学习解决了一直困扰教育界的主客体定位难题,实现了教育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定位,充分突出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研究性学习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之大、内容之广、渊源之深,是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有人称语文是睁开眼就要用到的学问,极言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之密切。细想起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你睁开眼看到的,甚至闭上眼想到的,都可能与语文有关。看到的事物要用文字来表现,想到的问题要用语言来表达。什么事不与语文有关联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语文与生活联系的客观存在,凸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本源,从而使语文学习根植于生活这一广阔天地,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涵,增强了语文学习的情趣。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立足于生活的一种学习方式。尤其对语文学习来讲,更有其学习生活化的特点。对语文学科内容的研究,首先要以生活为基础,因为语文来自于生活。以文学作品为例,文学作品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它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再认识、再反应。我们如果要对文学作品的任何一方面进行研究,都离不开生活。

其次,研究性学习本身就体现了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表现为一个多元因素的集合体,同时也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都在发生着一系列关系,这就构成了生活的要素,乃至囊括了生活的全部。从组织准备到选拔赛手,从演讲排练到现场观摩,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生活的过程,同时还具有语文学科的艺术性、趣味性、合作性特点。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是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纽带,是语文学习生活化的辅助剂。

五、研究性学习强化了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

首先,研究性学习以自我探究、自我体验为主,一反传统学习的教条化、程式化,保证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性,这就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研究性学习的初级阶段,主要以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为主,在这一阶段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筛选知识、鉴别知识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第二阶段,主要以归纳、分析、综合为主,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研究性学习的第三阶段,主要以撰写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为主。在这一阶段中,无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又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其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探究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总结获取知识的经验、积累研究方法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经验和方法,像一把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一旦这种经验和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进入知识的海洋,遨游于广阔的知识空间,破解一个个知识的密码,以达到博采众长、发展创新的目的。

猜你喜欢

研究性探究过程
设问引导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案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