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暗示在教学活动中影响的双向性

2013-06-19沈立云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3期
关键词:罗森塔尔教学活动心理

沈立云

一、事件回顾,引发思考

事件回顾一:那是笔者在实习期间第一次上课,为此我精心制作了课件,撰写了教案,准备得很充分,也觉得信心十足,幻想自己上一堂精彩的历史课。上课伊始由于精心的准备,我授课时情绪高昂,学生配合的也十分不错;后来,我提了一个较难的问题,学生一时有些回答不上来。缺乏经验的我有些无法处理,有了片刻的冷场,此时心情焦急的我看见后排听课的一位老师打着呵欠,露出一种索然无味的表情。这位老师的表情和动作给我传递的信息是:“这节课上得很枯燥无味,糟糕透了,我已经听不下去了”,让我顿时觉得沮丧起来,而接下来的课也上得无精打采,学生听得也不如一开始那般专注,有的甚至趴在桌上睡着了,我的心情也因此更加低落,只能草草结束了这堂课。

事件回顾二:去年笔者带高一,教了其中一个名义上的“重点班”12班。由于我对上一届的12班印象十分不错,故而开学的第一节历史课上,我没有谈论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和重要性,只是表达了我的想法和期望:“我似乎是和12班有缘,从上班开始就带12班,而每一次带的12班都是全校成绩最好的班级,也是表现最出色的班级。不信你们可以去问现在的高三(12)班,他们在高一和高二的时候都是我教的历史,他们现在依然是高三年级最强的班级,我相信你们也是。高中是一个新的开始,我相信咱们12班将会继承上届12班的精神,成为年级最强最棒的班级。”

事实证明,在高一的一年时间里,12班的历史成绩一直都排在第一位,他们在我的历史课上也表现得十分活跃和积极,这让我在感到为之骄傲的同时,也越来越喜欢上12班的课,讲课时也特别有激情。

二、理论思考与探讨

工作中这种类似的事件很多,我经过思考发现: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学氛围的营造来自于双方。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其一言一行甚至面部表情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产生影响,在心理暗示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接收到教师的心理暗示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也同样对教师施加了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心理暗示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1. 概念界定。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望梅止渴”。《心理学大词典》对于心理暗示的表述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暗示很早就应用于教学活动实践中。例如,中国古代第一部教学专著《学记》中早有论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即重视启发作用,强调暗示效果。孔子也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还有西方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是一种十分高超的具有心理暗示的教学艺术。

心里暗示按照暗示效果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心理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心理暗示中,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人格魅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2.心理暗示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具有双向性。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相互产生心理暗示,从而影响对方。

(1)积极心理暗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由青涩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年轻而敏感,情绪波动大,极易受到别人的暗示,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都会对他们产生莫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他们自身的情绪波动、学习效果不稳定、成绩起伏等也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更是学生的激励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则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例如期待效应。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了一个验证心理暗示效果的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场“发展潜能”的测试,然后随机抽取了一份学生名单交给学校和老师,并“郑重地”告诉老师这个名单上的孩子都是具有“无限潜力”的人,但是再三叮嘱老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八个月后,他们发现名单上的这些学生有了普遍的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实际上,这不过是罗森塔尔刻意制造的“权威性谎言”。显然,他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充斥着“罗森塔尔效应”。教师亲切的表情,赞美的语言,肯定的眼神,真诚的期待,鼓励地拍一拍学生的肩膀,为精彩的回答鼓一鼓掌……这些积极心理暗示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待学习、对待生活都充满期待与信心,激发学习的潜能。

(2)积极心理暗示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暗示的影响就像是物理学中的“力与反作用力”,教师在影响学生的同时,也间接地受到自己和学生的影响。这好比一个循环,消极的影响会带来恶性循环,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则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实现“教”与“学”双赢。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有“很喜欢上某一个班的课,而不太喜欢上另一个班课”的现象,学生也常常会有“喜欢某某老师,不喜欢某某老师”的情况,这实际上就是不同心理暗示相互影响造成的结果。这种心理暗示也许是有意的,也许也是无意造成的。1960年,罗森塔尔在加州的一所学校进行了一次试验,试验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老师。他让校长随便挑选两位老师,然后这样告诉他们:“根据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学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学校特地挑选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但是,你们不能告诉孩子及家长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只要像平常那样教就行了。”两位老师十分高兴,教学更加努力。一年之后,试验结果出来了,不仅两个班的成绩是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而实际上,这两位老师不过是随机抽选出来的,而这些学生的智商也并不比同龄的孩子高。

试验告诉我们,正是由于学校对教师表现出的肯定和赞扬,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美好期待,使得教师和学生感受到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积极暗示转化为驱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进步的动力。在这个试验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美好期待通过有声的言行以及无声的言行传递给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正能量”;而学生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富有成就感,对教学工作更有热情,也更加地赞赏学生,从而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愈发融洽和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心理暗示这种教学手段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双方产生影响。我们要合理利用心理暗示的双向性作用,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罗森塔尔教学活动心理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罗森塔尔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罗森塔尔”效应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心理小测试
小饼干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