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见理想的正能量

2013-06-18李菡

高中生·职教与就业 2013年5期
关键词:用笔菜鸟对面

李菡

最先想推荐的书,是《南方都市报》编辑制作的《理想到底是不是骗子》。书的扉页上印着“献给每位心怀理想的人”,记录的是曾在这份报纸上留下深深痕迹的一批媒体人的故事。

最后还是没有推荐它。一来,读完整本书,我没有找到答案,书中收录的媒体人的经历,很难用成功或者失败来定义。二来,我有一本更值得推荐的书——《看见》。

这本书已经很红了。第一遍一口气读完之后,觉得不够,再用笔记录那些故事、那些句子,才舍得放下。

初入央视时,柴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菜鸟”。这一行,看似没有门槛,想出好活儿却百般不易。最初的两年,她觉着自己“浑身都散发出失败的味儿”,再迟下班也不肯打车,深一脚浅一脚走回去,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化去“一遍一遍过不了关的难受劲”和“满心的愧疚”。

直到2003年的非典,她知道她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从那时起,认识了她,我也是。那个出镜的记者短发,口罩挡住了脸,露出大大的眼睛,身体瘦小,穿着“捆棕子”一样的隔离服,走进了传染病区。记住了她的眼神,温和,却坚定。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她,她有了自己的栏目《新闻调查》《面对面》,再后来,是《看见》。她的节目,我看得不多,但这不妨碍我从书里看懂她的故事。

《看见》,看见什么?千万别把它当作一本“菜鸟”成长的励志书。她没那么自恋,也没那么肤浅。书里讲述的,其实是这些年采访的那些事儿,难以释怀的事;曾经坐在她对面的那些人,无法忘却的人。

因非典殉职的护士王晶,经历了汶川地震的叶哥、叶嫂,“虐猫”事件的女主角,药家鑫的父母,广西支教的卢安克……她文笔很好,细细叙述了采访的艰难、获得信任的不易,还有,一路走过来积攒的经验。

她说:“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说得对,这份职业的魅力,正在于此。我们用笔、用镜头,把真相剥开来,让更多人认识世界,看见好的、坏的、灰色的东西。

有评论说她太“文艺范儿”了,这没什么不好。何况,我看见的,是镜头前她不曾改变的眼神,镜头后她越来越执著的追求。她不愿当念稿子的“温室花瓶”,她有主见,选题、采访、撰稿、编带子……她干得得心应手,不知道累,因为“有乐趣的人从不说累”。她更没有看轻这份职业,越深入就越明白“小人物也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她只是变得从容了,不再“挥舞拳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她说“记者应该是对事苛刻,对人宽容”。

她是有理想的,“进步就是幸福。接下来的几十年要做的,只是让自己从蒙昧中一点点解脱出来,这是一个穷尽一生也完成不了的工作,想到这点就踏实了”。

这是她给我的答案,《看见》让我看到了。

理想,它不是骗子,而是你信才会有的东西。它的光芒也许很微弱,但是,只要有它,人生会亮一点,然后,看得便会远一些。

在《看见》里,我看到了这些,希望你看到的更多。

(责任编校 田 成)

猜你喜欢

用笔菜鸟对面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包饺子
黑客传说
不要在车前乱跑
大声
智力大闯关
菜鸟出更
菜鸟出更
菜鸟出更
各坐在哪一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