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访古
2013-06-15李伟明
李伟明
西安访古
李伟明
去西安,心里肃然生敬,如同造访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十三朝古都,汉唐遗风,两千年前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今称“世界四大古都”“世界历史名城”。说到西安,能不为它的古老而叹服?
车过秦岭,心情就有了点异样。进入“八百里秦川”,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这里的历史,你说有多厚重?
在西安下了火车,一出站,看到的是雄伟的城墙。城墙围着的,当然远远不是现在的西安城市范围。其实,这里只是市中心,今天的西安城,范围大着呢。当地朋友介绍,西安城墙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现存者为明代建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城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让一个现代的火车站直接面对这么一段宝贵的文物,这反差,也真是大了些,估计只有西安人能够做到。当你回过神来时,车已经匆忙从城墙下走过。据说,城墙围起来的古城有12平方公里。根据我在学生时代看地图的印象,早年的西安,城市结构和北京城高度相似,城里的各个区域四四方方,井井有条。和西安相比,北京城只是后起之秀,肯定从这里复制了不少好东西。
当然,历史的厚重,更多的是需要以精神的形式来体现。物化的历史,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庞然大物层出不穷的今天,进入肉眼时,直觉未必能赶上想象。
你看钟鼓楼广场,作为城市广场,实在是一般得很。不过,当你了解了广场两端那两栋小楼的历史,你就会觉得,它们虽然不雄伟,但人家有年龄优势呀。据说,西安鼓楼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鼓楼,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如今,“晨钟暮鼓”的时代虽然远去,可作为时代的见证,钟鼓楼的价值反而与日俱增。对城市来说,年龄是个难得的优势,大而言之,那就是历史,会说话的历史。其实,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只要能做得持久,终究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关键时刻,时间会给你投上极具权威的一票。
“不到大雁塔,不算到西安。”大雁塔的盛名,也是因为历史。最早的大雁塔,由唐僧玄奘亲自主持建造,应该是当时的“地标”了,据说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有大量的文人雅士题记为证。一千多年来,经过数次维修,大雁塔巍然屹立在原址,留下若干秘密待解。年轻的摩天楼虽然雄壮,但面对这些老前辈,不得不收起话语权。因为它们的骨架里,只有钢筋水泥,暂时还没有生成文化的血脉。
至于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更是天大的奇迹了。秦俑宝藏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直到1974年3月,才被当地村民在抗旱打井时无意间掀开了神秘的一角。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从此让世界震惊。对旅游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处“不可复制”的景区。当地群众也搭上了旅游列车,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捷径。导游说,当地农民为此创作了一副对联,上联“翻身不忘共产党”,下联“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最先发现秦俑的农民姓杨,我们在现场看到几个杨姓老者以“发现人”名义签名售书,也不知谁是“正版老杨”,但这没有影响游人的热情。但是,和众多热门旅游景点一样,这里的过度商业化,也许让游客事后回味起来感到不对劲。比如:我们的导游,讲着讲着就跑题了,三番五次扯到买玉的话题,结果让大家一半的时间都泡在玉器商店,都搞不清楚此行是来干什么了。
骊山脚下的华清池,是又一处响当当的景点。从周朝以来,这里就有帝王的行宫别苑,而唐玄宗和杨贵妃更为这里做了绝佳的广告。不过,我们来到这里时,烟雨蒙蒙,除了室内几个干涸的小池子,什么也没看到。只能感叹:在丰厚的历史资源面前,即使一个平平无奇的小水坑,也能煞有介事地摆摆谱,吸引全世界人民前来一瞻尊容。
西安的古迹,当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即使走马观花,也没法一一看完。踏访这块深厚的黄土地,你能感到时光的遥远深邃,感到岁月的无穷力量,感到历史的千变万化。
尽管不再是全国性的行政中心,但它威名仍在,雄风依旧。这就是西安,一个历经数千年风雨依然英姿勃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