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2013-06-14董秀梅
董秀梅
摘 要:区域游戏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的最爱,随着幼儿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丰富的区域游戏已在幼儿园遍地开花,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但区域游戏的开展,也让老师们感到困惑:在看似热闹的、快乐的外貌下,孩子收获了什么?老师该做些什么?如何才能使区域游戏真正体现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真正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因此,我园将“区域游戏的开展”作为园本教研的一个重点内容来开展。
关键词:游戏;创设环境;地方特色;自主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可以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游戏会给幼儿带来许多快乐,让他们自由发挥,无拘无束,让他们有宽敞的活动、想象空间,还学会人和人之间彼此相处。幼儿园活动如果剥夺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则会窒息了他们的童年生活,将会造成他们发展的畸形。因此,我们积极开展了区域游戏活动,但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多数老师在指导游戏时,反客为主,剥夺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幼儿犹如傀儡,为了游戏而游戏,兴致荡然无存。
近几年,我园将“区域游戏的开展”作为园本教研的一个重点内容来开展,针对“如何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实践研究,老师们对游戏的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对
游戏的功能及指导方法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更加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及材料的提供,注重整合班级特色和地方特色,老师们尽力放手,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乐在其中
1.有限空间,无限利用
我们园的幼儿寝室和活动室是分开单独使用的,寝室除了提供幼儿午觉之外,便成了孩子们游戏的乐园。教师们充分利用寝室的空间,创设了一些设施设备较多的区域活动,如“拖鞋超市”“娃娃家”等。小班的幼儿对娃娃家的游戏特感兴趣,教师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在幼儿游戏时间,把寝室的床重叠摆放,腾出足够的空间,同时开辟了几个“娃娃家”,以满足孩子们游戏的欲望;中班的孩子喜欢表演“星光大道”的舞台节目,这也是相对热闹的节目,因而选择钢琴旁边空间较大的部分,便于使用音响设备;大班则充分利用走廊,创设了“超市”“小吃一条街”等游戏区域,可不受室内活动环境的变化的影响,从早上来园玩起,一直保留着,午饭后及下午的活动时间幼儿可以继续玩,直至放学前,再全部整理好,玩具放回原处。
2.空间安排,井然有序
每个活动区都有一套独特的材料和活动方式,要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活动起来,但又互不干扰。我们充分利用可移动的玩具柜、幼儿桌椅、硬纸板等作为间隔。如小二班的“娃娃家”和“汽车城”相邻,其间用玩具柜做间隔,一面可以摆放“汽车城”的玩具,另一面则可以按“娃娃家”的要求进行装饰。设计巧妙,独具匠心。
为了使孩子便于辨认区域分界,我们许多班级利用CK板,吹塑纸及色彩斑斓的飘纱做上游戏区的标记,悬挂于空间,这样既美化了活动室的空间,又使孩子们一目了然,如中三班的“星光大道”,中一班的“理发店”等。
3.操作材料,丰富多样
根据幼儿年龄段的特点,我们在材料的投放上,注意了层次性。如小班的孩子角色交往较少,常常是单独游戏,我们则为他们准备了大量的毛绒玩具和“娃娃家”的餐具。大班则增加了各种家用电器和卫生设施(扫帚、拖把)等。
中班的“超市”只提供各种物品,顾客只限于买和用等。大班的“超市”则有了收银台、各种对应的价格和价格目录表,幼儿使用标有数字的“货币”按商品标注的价格购买物品。幼儿角色交往相应地增加了,情节也较为丰富了,幼儿操作的兴趣更浓了。
二、在游戏中彰显本地特色,提升幼儿生活经验
1.结合乡土文化,开辟特色区域
我们兴化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景色优美的鱼米之乡,各
种小吃琳琅满目。我们中班的“小吃一条街”,正是家乡特色的展现。游戏区域中,老师和孩子们利用海绵纸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栩栩如生的食品,各种小吃应有尽有:煮干丝、蒸饺、小笼包子、串串香、戴南杂菜等。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而不断地升华游戏。如“串串香”店前,人迹稀少时,“老板”便会大声吆喝:“好吃的串串香啊,买一串送一串啊!快来买啊!”买一赠一的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响应,片刻间,“串串香”店前便被围得水泄不通。在此类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招呼客人,并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我们戴南也是全国闻名的“不锈钢之乡”,在多年的经营生产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我们在“娃娃家”“小厨房”等区域游戏中投入了大量的不锈钢制作的餐具,供幼儿游戏时使用。在“不锈钢一条街”张贴了广告画、系列不锈钢产品介绍,让幼儿充分了解我们家乡的产品。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一起动手,利用不锈钢垫片及边角料制作了一幅幅风格别具一格的不锈钢粘贴画。就这样,我们带着孩子们慢慢地走进本土企业文化,让孩子们在本土企业文化的沃土上成长。
2.引进民间游戏,充实区域游戏
民间游戏可以说是各地区文化的一朵奇葩,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种类也丰富多样。我们在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展了多种民间游戏活动。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课间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的,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翻花绳”“转拉线陀螺”“抓包”“手指游戏”“滚铁环”等,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在大班的“小舞台”中,我们增进了民间的“舞龙”这一节目,教师们用彩纸、雪碧瓶子和竹竿等做成一条可以随意舞动的长“龙”,孩子们几人一组,建立一支舞龙队,为大家巡回演出,备受欢迎。小演员们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在这一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团结协作,充分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3.利用传统节日,丰富区域游戏
中国的民族文化古老而悠久,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折射出优良的道德传统和崇高的思想感情。在元宵节,我们组织大班的孩子制作花灯,悬挂于观赏区,组织孩子们猜灯谜。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元宵,投放到“小吃一条街”,全园幼儿共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劳动的愉悦。在端午节,通过诠释节日的起源,让孩子了解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在学包粽子、品尝粽香的过程中,打造孩子高尚的人格雏形。
三、真实记录游戏场景,进一步深化游戏
以往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总是忙得不亦乐乎,不断地介入幼儿的游戏,为幼儿解决各种纠纷,根本无暇去关注幼儿游戏的过程。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摸索出一套经验。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并不参与幼儿的游戏,而是不失时机地利用手机、照相机等等,拍下幼儿游戏的过程,在评价中再现游戏场景,让孩子们通过真实的景象再一起分享交流。如大班“小超市”游戏中,老师记录了这样一个片段:超市的两名收银员均不在岗,一名幼儿去买“串串香”,另一名幼儿去“美发店”理发。结果“超市”门口,顾客手握纸币,排起了长龙队伍,等待买单,影响了游戏的进展。老师播放这一视频后,然后请大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收银员该怎么做?大家议论纷纷,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才不会出现混乱现象。通过这一过程,孩子们明白了: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就像爸爸妈妈上班必须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一样。这一交谈,提升总结了游戏经验,为其他幼儿的游戏开展提供了范样。我们还设计了幼儿游戏的记录表,教师记下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并对此进行分析,改进游戏方案,以促进幼儿个体的健康发展。
在游戏探讨活动中,老师们从最初的只言片语,到现在的滔滔不绝;孩子们从最初的角色分工,到现在的自主相互协商合作,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园区域游戏发展成长的见证。我们全体老师和孩子们将继续开拓游戏之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参考文献: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博爱实验艺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