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

2013-06-14王洪仁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3期
关键词:社会模式实践

王洪仁

摘 要:现在未成年人思想固执,逆反心理严重,不愿接受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这说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已不适应当代未成年人的需要,我们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改变德育教育的模式,让他们在社会中感受,在体验中认知。

关键词:德育;社会;责任;模式;实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状况总的来说是好的,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是健康。但有些现象也令人吃惊。一位先生带着孩子到机场送朋友,道别时,儿子忽然大声说:“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先生连忙打住,事后得知这些顺口溜是现代校园里流行的童谣。另据报载: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母亲问女儿:“将来妈妈老了、病了,你怎么办?”女儿回答:“给你安乐死!”这段听起来像是黑色幽默的对话,却揭示了当今部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缺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呢?

一、社会评价重智育,轻德育

尽管素质教育的大旗已高举多年,但许多学校还没能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在升学考试未被取消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升学率,必然造成学校智育与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致使学生缺少真正有效的德育课堂。

二、德育内容多空虚,少实际

打开教科书,听听德育课,不难发现,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现象,道德标准单一,内容抽象,给学生理解和参与带来了困难。用这样呆板的方式对未成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难道真的能促进社会的文化道德水平?思想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它有其潜在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在教育影响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如教学“1+1=2”那么简单、直接。

三、德育成员多单干,少合作

不难看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目前主要依赖学校教育,很少有家长、社会参与。学校教育虽是主体力量,但必须有家庭、社会各界的配合和支持。面对商品经济的大潮,不少家长、部门缺乏对后代教育的社会责任感,难以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因为社会有关方面对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力量分散,各行其是,所以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学生道德的“知”“行”严重脱节。那么作为未成年人引路人的学校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认为,当前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做到以下三点。

1.改变教育模式,注重实践体验

很多老师反映,现在未成年人思想固执,逆反心理严重,不愿接受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这说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已不适应当代未成年人的需要,我们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改变德育教育的模式,让他们在社会中感受,在体验中认知。我们要坚持道德教育上的知行统一,注重实践,以实践为检验、评价学校道德教育的标准。学校道德教育要重视引导未成年人自觉地投身道德实践,把参加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与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体验和修养结合起来,突出在道德实践中的内在过程,使未成年人获得丰富、真实、深刻的道德体验。开展社会实践等体验教育活动,还要通过老师、家长的以身示范,通过社会风气的转变、周围环境的熏陶,使德育过程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的基础上,使未成年人在体验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道德品质。

2.巩固教育阵地,鲜活德育形式

道德教育要革除说教的弊端,积极引导未成年人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学校要为道德实践建立活动阵地,并在未成年人“常见、常听、常去、常在”的地方加大阵地建设力度。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应当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现象,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代表时代精神的优秀人物的典型事例,引进学校,带入课堂。在对全市上网人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未成年人占90%以上,我们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组织开展“健康网上行”等活动,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公约”,全方位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

3.讲究教育方法,养成行为习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知道,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大多是后天逐步培养起来的,因而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实践告诉我们,由于未成年人的人生阅历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往往失之偏颇,从而导致种种不正常事情的发生。我们要给他们多一点关爱,用“春风化雨”的执著和真诚去打动他们,可以采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开座谈会、说理想、讲故事、私下谈心或是推荐一些好书给他们阅读。经过这样的一些教育,相信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当然,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通过必要的惩戒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辨析中学会道德选择,在集体活动中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

古人云:“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持久之功。”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需要我们的爱心和耐心,党中央8号文件强调指出:要育人为本,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我们没有理由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丰城市曲江镇足塘小学)

猜你喜欢

社会模式实践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