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3-06-14孙国业
孙国业
摘 要: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心灵的唤醒、感染与净化。因而,音乐课堂中要有效地推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明确音乐学科对学生的要求不是用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地位。
关键词:观念;审美;兴趣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中
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学生满怀期望地盼着音乐课能给他们带来美感、轻松和愉悦,却发现音乐课填满了抽象性极强的音乐知识。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学中的欣赏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如何让学生会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会分析乐曲,采用怎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等都值得教师探究。如:七年上册第二单元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听到这个曲名及演奏乐器,学生都觉得很陌生,似乎很难将欣赏进行下去。这个时候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古琴的样子,听听古琴的音色,讲一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的典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一些族乐类弹拨乐器让同学们尝试演奏,也可以分成小组,看哪个小组的表现更好。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二、调整教学计划
实践证明,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完善的计划,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音乐教学中添加流行歌曲的教学板块,我们的音乐教材中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作品、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经典的形式,但是流行板块却是空白一片。因此,很多同学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甚至觉得音乐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科,加入流行的内容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培养的一条捷径,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可以使音乐变得容易接近、容易掌握。
三、发挥学生想象、创造以及合作能力
音乐的抽象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形式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音乐创作必须为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并加以强调,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内涵,不同的人欣赏同一个作品或演奏同一个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特点,每首作品让学生去联想,欣赏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学生在聆听完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然后再填上旋律,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当一次小作曲家,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素质教育制度下的学生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开始自由地遨游。
参考文献:
[1]薛良.歌唱的方法.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3-12.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
[3]胡亮.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论文写作模式探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上冈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