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置生成性话题,引导多元化解读

2013-06-14钱立明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3期
关键词:对话阅读教学

钱立明

摘 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新事物、新观点不断涌现,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设置话题,适时挑起争论,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促进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互动向深度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多元化解读;对话

新课标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既然是对话就离不开话题。话题的展开绝不是师生或生生之间的问答,因为课堂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在“主体—客体”单一关系的状态下进行的,总有一方是被动的,而好的话题是能引起当事人共同兴趣、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是能引起学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叙述他们的疑问和见解的。他们会由话题延伸出共同关注的问题,从而引起课堂讨论。这种课堂讨论能否有效,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是否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是否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面就话题的设置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设置“选题”,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从学法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伴的分配等,教师都可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权,尤其在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中,由于文本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对事物可做多角度理解,此时把理解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设置一些选择性话题,会激起学生对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

二、设置“误题”,匡正学生对文体的理解

学生因受知识能力的限制,对文本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肤

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在备课时教师应对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做到心中有数,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教材,对文本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揣测可能导致学生哪方面的误解,应采取哪种方式灵活应对。在教学中还可以故意露出一些破绽,激起学生思维冲突。围绕老师的“错误”展开讨论,学生从发现错误到改正错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文本的再认识过程。如特级教师友支玉恒在教学《匆匆》时,板书课题把“匆匆”写成“勿勿”,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了教师的错误。

生:支老师,你把“匆”写成“勿”了。你少写了一点!

师(很意外地):啊,写错啦?那“勿”是什么意思?

生1:勿是禁止的意思。

生2:勿就是不要。

师:那谁来用“勿”组个词?

生:请勿吸烟。

生:请勿乱倒垃圾。

师(恍然大悟地):噢,我怎么把“匆”写成“勿”了呢!(师给“勿”加上点)哪“匆匆”是什么意思?

……

这个教学片段看似教师的笔误,实际上是教师事先预设的,学生在找错、改错的过程中,早已把“勿”和“匆”的字形字义牢记于心了。

三、设置“辩题”,升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俗话说“理不辩不明”。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新事物新观点不断涌现,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设置辩论性话题,适时挑起争论,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针对组成课文的三个小故事,设计了三个辩题:①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撞柱子,为什么?(完璧归赵)②在渑池会上,秦国和赵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渑池之会)③廉颇到底有没有罪?(负荆请罪)这是三个极富两可性的辩题,无论从正方反方都可以列出一系列的依据,这就大大地刺激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学生在深读课文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进行逻辑思考之后,再用自己的语气把内化了的课文含义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还要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论更具说服力。通过这样的争议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而且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也极具效果。

四、设置“操作题”,拓展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聆听老师的讲解,思考老师的提问,参与朗读和讨论等活动理解文本,提高心智能力,这些当然必不可少,但是,学生的课堂学习应该“既包括物质的实践,又包括智力的精神的操作,既包括外部的,也包括内部的过程”。所谓“外部活动”,主要是指实践的操作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操作、表演、制作、游戏等。在教学设计中安排操作实践活动,即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听一听,读一读,写一写,而且根据学生需要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做一做,演一演,而后以“画得怎样,演得怎样”等为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会有感而发。这样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能使学生获得课本以外的东西。

如在《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苹果里究竟有没有五角星”的疑问,我安排了学生切苹果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实践观察理解了什么是拦腰切,什么叫横切面,而且发现那些又大又红的苹果虽然口味很好,但切开后发现苹果籽又小又瘪,没有明显的五角星,而那些小苹果虽然不是很甜,但籽粒饱满,五角星图案也清晰可见。这是为什么呢?我适时引导学生到课外去查阅资料,询问果农。学生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与果树的嫁接和品种有关。在操作实践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的知识,既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对话·互动”式课堂的形成,首先,要转变角色和行为,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际关系。其次,既要考虑话题的切入方式,也应考虑话题内容的选择以及对话题展开的调控与衔接等。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对话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