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外兼修,打造高效课堂

2013-06-14张兰云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3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张兰云

摘 要:教学中,教师要想抓住课堂内在,彰显活动教学,就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外统一。

关键词:中心情境;高效课堂;历史教学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教师越来越注重“动”态课堂的生成。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课堂正在步入片面求“动”的误区,而使得教学流于形式。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受预设内容和环节的限制,学生时常处于被活动的状态。那么,如何抓住课堂内在,彰显活动教学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突出中心情境,举一反三

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中的体验。”教学没有情境,课堂往往就会变成教师枯燥的说教,学生也难有体验知识的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的取舍呢?

课例:在讲述经济全球化时,大家创设的情境通常如下:美国波音飞机生产网络、福特汽车生产网络、电脑和互联网等。由于没有取舍,使情境变得多而滥。若独具匠心设计中心情境,则会取得明显效果。如以芭比娃娃为载体,“自1959年面世以来,芭比娃娃已经销往世界上150多个国家,每年总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平均每一秒钟在世界上就有3个芭比娃娃被售出。真正实现了贸易的全球化。”在分析中国入世的利弊时设问:“中国不入世,我们能买到便宜的芭比娃娃吗?”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深思中国入世的利弊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能以中心情境举一反三,触类旁

通。所以,情境一定要根据课题中心的需要来选择,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求精不求多,求实不求虚。

二、问题的“内”和“外”要相得益彰

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无效提问”或者很花哨的提问,针对此弊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尝试“生成性提问”。

课例:我在祖国的统一大业的“导课设计”中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

1.播放歌曲《七子之歌》视频。

2.展示学生代表搜集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3.由学生代表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关注学生此时的感受。

学生甲:我想知道《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哪些地方?

学生乙: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下,港澳已顺利回归祖国。但台湾和大陆长期分离、祖国统一迟迟不能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丙:我想了解“台独”的情况。

针对学生的提问,我乘胜追问:“对于学生甲的问题有哪位同学能够提供帮助?”学生丁说:“七子我知道三个:香港、澳门、台湾。”我对学生的回答和勇于参与的精神予以肯定,之后继续采取助答与助问的策略,把课堂引入了一个又一个师生、生生合作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想法,因势设问,善用疑问,乘胜追问,形成有效提问,课堂教学也因此达到内外有效结合。

三、丢弃形式上的合作探究,追求课堂讨论之实效

在许多公开课中,小组合作、讨论环节往往存在追求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课例:概括孙中山的重要事迹,说说你心目中的孙中山。教师巡视小组讨论情况,并不时俯身和学生交流。有组学生的讨论仅限于孙中山某时做了何事,不能把讨论深入下去。教师点拨说:“评价历史人物不仅要知道他做了什么事,还应该知道他做的事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你才能说出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之后,学生的讨论随之深入。待到展示环节,小组代表踊跃展示了本组同学的探究成果。学生的回答,不只是罗列孙中山的事迹,还有对孙中山的概括性评价。如:“我心目中的孙中山是一个勇敢的革命者、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一个伟人。”

合作探究中,通过点拨思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启发学生活动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自觉地参与活动和学习,保证活动有效进行。

总之,外在的形式是为内容的“实”服务的,无论我们选择哪种外在形式来展现我们的课堂,必须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外统一,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黄勇进.科学美无处不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1(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上冈实验初中)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