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历史课堂化个“妆”
2013-06-14李娜
李娜
20世纪50年代,评判一位名人的时候,流行这样一句话:“历史是位小姑娘,可以任人打扮!”撇开这句话当时的情景,在当今新课改的浪潮下,把它用于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就意味着我们如何把历史这门课“装扮”得更加可爱、更加富有魅力,以吸引更多的孩子学习历史,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升学去被迫地死记硬背历史知识。
当然,在给历史课堂“化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是,需要“化妆”的是历史课堂,是教授的技巧和手段,历史的本来面貌要尊重,基本的教学任务要完成。
基于以上前提,我对自己从教八年以来的点滴心得作一总结。
一、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在初中或者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没有接触过或者已经对历史形成固有的死记硬背印象的学生改变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初一和高一历史的第一堂课上,总是花一到两节课的时间重新解释一下历史,从历史的概念,到历史的特点,再从衣、食、住、行、精神生活等大家熟悉的角度去举例,通俗易懂地去阐述历史。例如:关于服饰,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个朝代官员和百姓的服饰的特点,然后简单分析它和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再联系到现在服饰的特点和当前的国情。
二、在上好第一堂课的基础上,要让每一堂课都能吸引学生
如何在上课的前五分钟抓住学生?导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导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相关的视频、相关的故事、相关的文字史料,在选取资料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不可过于呆板,又要和当节课密切相关,最好的方式是能够在抛出资料时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去听课。例如:我在讲到《西安事变》这一课的时候,首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民国“四大美男子”都有谁吗?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四大美男”呢?在乱世,他们是不是能够称为“美”?然后,在解读西安事变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张学良和周恩来这样的具有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真正才学之人才是真正的“美”,而汪精卫之流即使有帅气外表也只能沦为世人所不齿的民族罪人,还可以顺便提梅兰芳作为小知识补充。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对这一课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教学语言,要化难为易
教师讲解问题的过程当中语言要生动,不能单纯只进行知识性的讲解,可以配合课本上的插图或者资料把问题形象化,使学生乐于去了解和记忆一些枯燥的内容,让他们知道这些看似枯燥的历史背后,都有一些惊心的事件和鲜活的面孔。例如:在讲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这一课的时候,关于皇帝制度的内容这个知识点,就可以把秦始皇的画像作为突破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腰间的佩剑、脚上的赤舄,从而让学生从秦始皇的穿戴上、从秦始皇的神情上,由外而内地去认识他,然后,再举例子,从他日常的言行举止上去剖析他的统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又把枯燥无味的历史专业知识化难为易了。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历史的实用性,要把历史和当今世界以及学生自身做横向、纵向的类比,从而让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历史的价值
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
法,去分析、去研究历史材料,深刻剖析教材的具体内容,强化史、论结合的教学观念。而当学生能够自觉地、经常地把具体史料学习和历史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就能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也才能真正体验到历史课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兴趣。
五、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俗话说:“给人一瓢饮,自己要有一缸”,教师自己平时要多阅读、勤思考,课前、课后及时总结课堂得失,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钻研,更要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为了让历史这门告诉我们过去、透视现在、展望未来的学问为更多的学生所喜爱,更为了教会学生正视历史、分析当下,也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历史素养,有个更好的人生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把教书这门学问钻研得更好吧!
(作者单位 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